- ISBN:978751324447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7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13244473 ; 978-7-5132-4447-3
内容简介
中医方剂或中药复方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学家久经考验的临床结验的结晶,也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为适应当今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求,对以往的方剂已无现实意义的涌吐剂和杀虫剂不予列入,并根据当代需求,增入延缓衰老剂和调经种子剂。本书分总论和分论,总论分方剂源流与发展、中医治法与方剂、方剂配伍和炮制、中医药组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药创新及靠前化等共5章节撰写;分论分解表剂、清热剂、祛湿剂、温里剂、和解剂、泻下剂、理气剂、活血剂、止血剂、补益剂、抗衰老剂、调经种子剂、安神剂、治风剂、止咳化痰平喘剂、治燥剂、消导剂、开窍剂、固涩剂和自验方等共20章进行分述,内容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古今医学名家观点与现代医药成就相结合、科普知识与养生保健相结合为重点,使本书能更好地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界的实际需要,并能有益于中医药自学者和普惠于喜爱中医药知识的广大读者。
目录
**章 方剂源流与发展
第二章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三章 方剂的配伍和炮制
第四章 中医药组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 中医药创新及国际化
下篇 各论
**章 解表剂
第二章 清热剂
第三章 祛湿剂
第四章 温里剂
第五章 和解剂
第六章 泻下剂
第七章 理气剂
第八章 活血剂
第九章 止血剂
第十章 补益剂
第十一章 延缓衰老剂
第十二章 调经种子剂
第十三章 安神剂
第十四章 治凤剂
第十五章 止咳化痰平喘剂
第十六章 治燥剂
第十七章 消导剂
第十八章 开窍剂
第十九章 固涩剂
第二十章 王会仍自验方
参考文献
节选
《实用方剂现代临床解惑》: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药性,广义是指中药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狭义是指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 1.四气(性)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实即寒(凉)和热(温)两大类,是古代医药学家根据中药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作用而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他们认为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治疗寒性病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在《黄帝内经》中早就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治寒以热,治热以寒”之说。从中药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而言,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具有兴奋作用;寒凉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亢进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温热药主要有兴奋机体的功能;寒凉药主要有抑制机体亢奋的功能。临床辨证施治时,必须根据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进行组方择药。 2.五昧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人们在实践中用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滋味。有些药味则是依据中药功能和药效归类所确定的,即《黄帝内经》所谓的:“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人脾,辛先人肺,咸先入肾。” 五味的实质存在有三种观点:即滋味说——以口尝定味;功能说——以功能定味;物质说——以有效成分定味。目前的研究则看重于:①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联系:药味主要是味觉对药物成分(分子)的直接感觉,成分不同,其味各异,作用有别,往往一味药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高或理化特性强者易显示其味,但成分含量高者未必是有效化学成分;有些含量甚微虽不显其味,却是有效成分,如从附子中提取出来的消旋去甲乌药碱;②中药昧感一化学成分一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阐明不同药味化学成分所发挥的主要药理作用,如辛味药含有挥发油因而具有发汗解表等主要作用。 五味不同,其功效也各异。根据历代医家长期用药的经验,综合介绍五味的功效和用途如下: 辛昧: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神昏、窍闭、湿阻等证。 甘昧:有益气、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虚证、胃脘不和、拘急疼痛等证。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汗证、久泻、遗尿、遗精、带下等证。 苦昧:有泻和燥两方面的功效。泻的功效包括清热泻火、泻下或降泻肺气,常用于治疗热证、便秘、喘咳等证;而燥能燥湿,药物苦温能燥寒湿、苦而寒者能清热燥湿。 咸昧:有软坚散结及泻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瘰疬、痞块、燥热便秘等证。 3.归经 现代药理学认为,当中药被吸收后与机体的器官直接接触时,并不是对所有的组织或器官都发生同等强度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则作用很小或几乎无影响。中药的这种选择性作用是与其归经理论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每一种病证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某药能治疗某脏腑、经络的病证,就归人某经。例如槟榔一药,既能使心脏搏动变慢,又能使胃肠蠕动加快,在《本草经解》中就已明确记载槟榔“人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又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钩藤、天麻、全蝎等22味药均人肝经,人肝经率为100%,明显高于不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后者人肝率仅42%。可见归经学说是古人在对脏腑认识的基础上,着重说明药物作用的部位。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建议在不离开中医药完整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受体学说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更深层次来研究和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及其归经理论。 4.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对中药作用的不同趋向而言,向上、向外作用称升浮,向内、向下作用称沉降。凡升浮者,有升阳、发表、散寒、温里、开窍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泄泻、崩漏、脱肛及表邪不解等“降证”和“收证”;凡属沉降性之类的药物,有清热、泻下、利尿、渗湿、潜阳、息风、降逆、止咳、平喘、敛汗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呕吐、咳喘、眩晕、自汗、盗汗等“升证”和“散证”。这些充分说明中药作用的不同趋向对相应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中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消长过程。疾病的各种症状都是脏腑功能及阴阳稳态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就在于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恢复平衡。中药之寒热温凉四性、辛酸甘苦成五味及升降浮沉等阴阳属性是中医临床实践中掌握和指导用药原则的重要理论依据。 ……
作者简介
骆仙芳,女,出生于1965年7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科科长。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1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生理研究室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字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脉因证治
¥4.8¥13.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中医手诊图释
¥9.2¥28.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72.7¥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