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十讲
读者评分
5分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十讲

1星价 ¥28.9 (7.4折)
2星价¥28.9 定价¥39.0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有塑封,纸质也不错。

2023-01-10 14:36: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612578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21612578 ; 978-7-5216-1257-8

本书特色

十位教授的十堂课,如同来到法大的讲座现场, 感受法学名师的人格魅力,领悟论文写作的精髓! 选题:怎样“小题大做”? 文献综述:怎么按图索骥找文献? 架构:怎样围绕主线去展开论述? 学术规范:怎样做好论文注释?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主编 讲座人&与谈人:雷磊 黎敏 赵宏 王万华 张翔 彭錞 劳东燕 何海波 侯猛 易军 罗翔;如同来到法大的讲座现场,领悟论文写作的精髓!

内容简介

本书拟收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思写作坊”2018-2019年间有关学术写作的系列学术讲座的精华内容。系列讲座的结构和主题是根据学术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训练步骤设计的,旨在涵盖从论文选题、收集资料到具体写作、学术规范养成的一系列内容。演讲者和与谈人是靠前法学领域的有名学者或青年佼佼者,在演讲主题上不仅有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学术论文写作的普适性话题,也有针对特定学科特点和特定论文写作方法专门设计的特别主题,横跨公私法,涉及法释义学、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不同的写作格式和方法。序号主题主讲嘉宾1 什么是“学术论文写作”?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2 法学论文写作的方法进路与智识要求黎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制史研究所,副教授)3 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与怎么做张力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4 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论题”朱明哲(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讲师,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博士)5 开题报告书和研究计划的写法赵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6 文献检索和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曹晶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讲师,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法学博士S.J.D.)7 引注格式和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何启豪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法学博士S.J.D)8 文献综述的写法李松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所,副教授)9 法学论文案例分析的写法何海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10 调查报告的写法汪庆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所副所长,教授)

目录

**讲什么是学术论文写作

雷磊

第二讲法律与法学的历史性、哲学性与政治性

——以典型立法例背后隐藏的历史、哲学与政治为切入点

黎敏

第三讲法学论文写作的风格样式与逻辑构成

赵宏

第四讲法学论文写作漫谈

王万华

第五讲法学论文写作:积累与操作

张翔

第六讲如何写作学位论文

——兼谈法学研究的全球视野与中国意识

彭錞

第七讲刑法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劳东燕

第八讲法学论文写作

何海波

第九讲法律的经验研究

——如何实践和表达

侯猛

第十讲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技巧谈

易军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讲 法学论文写作的风格样式与逻辑构成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篇文章节选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于2018年11月22日举办的“法思写作坊”系列讲座第三期,本次讲座主持人为赵一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与谈人为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谢谢各位同学,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法学论文写作,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不是奔着我来的,是奔着罗(翔)老师来的,所以我讲不好的话大家也不要失望,因为后面罗老师还会做与谈。在讲之前,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笑话,因为我来到阶梯教室就想到一件事,这个学期我和罗老师都是周四的课,我周四上午是在隔壁教室上课,**周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我的课是上午两节,下午两节,中间有个中场休息。但按照之前的惯例,上午两节和下午两节会在同一个教室。所以我**天上课,上午上完两节之后,中午吃完饭想也没想,还是到隔壁的阶梯教室,发现突然间坐了很多人,而且还有很多人拎着板凳络绎不绝地往里走。我心想,上午讲了两节的行政法绪论,效果真好。大家都口耳相传,又来了这么多人选课,我当时心里真的一阵狂喜,感觉我的春天就要来了,自己今天是不是会成为行政法所的红人,就当我在想今天上午究竟讲了什么有趣的内容时,一位女同学上前来尴尬地告诉我说:“赵老师,我们今天下午是《刑法总论》,是罗老师的课。”我抬眼一看,罗老师就站在旁边,因为他是我的同学,他也不好意思直接把我从讲台上拉下来,我就只好特别尴尬地离开了教室,花时间找到我下午上课的教室。我就想这次讲座,本来论文写作就不太好讲,为了保证这个质量,一定要邀请罗翔老师,让大家觉得赵老师讲了,即便没有听到“干货”,至少通过罗翔老师进行加值,也会认为这个讲座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大家可以把期望往后放一点儿,这样我的心理压力也不会太大。我刚才也说,其实如何写作是非常难讲的。马允老师邀请我的时候,我说为什么不让我讲行政法或者德国公法。行政法或是德国公法至少有经年累积的法教义,我只要揭示出它的意涵要素、制度逻辑,甚至能够非常自洽地给大家展现德国公法或现代行政法的整体面貌,或者是更高明一点,揭示制度背后的发展成因和整体构造的话,这个讲座可能相对而言就是比较成功的,但论文写作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我之前在比较法学研究院,每年都会给学生讲论文写作,通过带领大家阅读经典论文,苦口婆心地进行细致指导,交代从序言开始直到结语怎么写,告诉大家不要写教科书式的文章,不要写问题综述式的文章,不要写没有逻辑关联的文章。但到硕士论文答辩或交学期论文、课业论文的时候,90%的同学写的文章还是我们忌讳的样子,所以老师在讲到论文写作的时候,其实可能只是会把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倾囊传授,但是*后写成什么样,这个真的不是说听了一两次讲座就能有些套路可循的。 首先,我对论文写作的大概样式有一个分类,但这个大概样式的总结其实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论文写作样式。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里面除技巧之外,还有背后的内容支撑,我大概看了一下,上两期讲座涉及的就是写作背后的理论,比如说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知识支撑,学理支撑,甚至是哲学观的支撑。所以我再转到前台来讲,其实是不太好讲的。我*近一直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写作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写作在生活中还没有占据特别大的比重,但对我们四位老师来说的话,写作可能占据了我们生活当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坐在电脑前不停地书写的。写的是什么暂且不论,但是写作可能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讲法学论写作之前,我首先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写作到底是什么?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我在这里借用一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描述。我每次做讲座时总会提到村上春树,因为我自己是村上春树的粉丝,几乎他所有的作品都读过,而且读过不止一两遍。我个人觉得,村上春树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他的作品,尤其后期大量作品当中,包含了很多独特的思考。所以他对我的影响其实是很深的,我上次在给学生讲到阅读的时候,也提到很多关于他的阅读体验,包括他本人的阅读体验对我的影响。他曾说过一个“炸牡蛎理论”,我个人觉得这个理论揭示了写作对我们每个人的意涵。 什么叫“炸牡蛎理论”呢?大家都知道炸牡蛎是一种类似天妇罗的日料,村上春树说,如果让每个人去说明自己的话可能很难,但如果试着就炸牡蛎写点东西,然后在写作炸牡蛎的过程中,所谓的自我就已经浮现在你所写的内容当中了。这就是他总结的非常浅显的理论,其实他的意涵很简单,就是你的写作其实就是你自身的一个投射,一个非常简单的隐喻。写作就是自身投射,写作就是你的一个部分,你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你的一个部分。但是为什么要借助炸牡蛎,也可能是炸酱面之类的这样一个中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个人其实是很难超越主体的限制,把自己作为客体来对待的。也就是说我很难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视角去认知自己,可能突破不了自己这个框架,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中介,去全面地思考自己、认识自己。我重新看到我作品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我的一个部分。它可能会有一些局限性,但是我把它作为我的一个部分,而且是非常令人珍视的部分。这是他的这个理论所揭示的一个问题。放在我们的法学论文当中,我在写讲座海报的时候就总结了——法学论文是一个人整体的法学思考和认知的反映。这句话伴随大家未来进入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会有所体会的。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考北京大学博士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初试复试成绩出来之后,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当时我的博士导师却说这个成绩只是一个因素,他说你应该把你写的东西发给我看一下。其实在我那个年纪是不太能理解的,我觉得这是给我设置障碍、设置门槛,因为老师总会觉得女生好像就是考试型选手,我的确是考试型选手,好像一路考过来几乎就没有挫败过。我觉得考试已经反映了我学科功底不错,学习很扎实,为什么要看我写的东西呢,是看我文笔好不好?是不是很能写?是不是以后能帮老师干活?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但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指导了这么多同学写论文之后,慢慢觉得写作,尤其是法学论文写作,的确就是你整体的法学思考和法学认知的体现。比如说考试,我大概通过临场的复习,就会有通过的可能,但是你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哪怕是只有1万字左右的论文,都要有一个相对稳定清晰的结构,要选择适合的文体。比如,选择词语赋予其轮廓,让它以一个面貌清晰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脉络,在这个思考脉络当中,读者能够清楚地读到问题指向,又能够得出相对令人信服的结论,其实是不大容易的。它其实是没有办法通过听几场讲座就能做到的,而是你整体的法学学习和思考的反映和投射。所以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法学论文写作的机会。 。。。。。。 [罗翔(与谈人)] 非常感谢,今天说实话真的是来学习的。我跟赵老师认识很多年了,我们是硕士同学,又是博士同学,我始终追随赵老师。我们刚才还在聊,不管是我们之前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还是后来又去北大读书,*后又来了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赵老师在德国留学期间,我也追随赵老师待了几个月。后来我发现我们住的地方都一样,我记得赵老师当时住在崇文区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在龙潭湖附近。后来我家也搬了过去,赵老师搬家又搬到亦庄,于是我家又搬入亦庄。似乎我都在追随赵老师,包括学术论文的写作,我才发现我的写作风格也像赵老师刚才所说的在不断地转型。以前是不以法条作为研究的重心,现在不断地开始转型,开始以法条作为研究的一个基本中心,基本上肯定现行法的相对合理性,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写作,而不是完全无视现行法,进行我们之前所谓的批判法学的这样一个写作。所以赵老师刚才所说的三点,意义、转型和逻辑体系。我觉得不仅对我,也对我们所有同学,应该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刚才赵老师的讲授,我想到了五个词。**个词语是热情,做任何事情,热情都是前提。所以大家要去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写作?刚才赵老师也不断地提醒我们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我突然想起我大学期间唯一写过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大一写的,另一篇是大四写的,其他时候所有写的文章都是抄的。我们那个时候不太好抄,不像现在大家上知网能够抄那么多。我们当时都是怎么抄的呢?我们都到图书馆拿到书之后,在上面写上“本文已抄”,就是你别抄了,对吧?有些人特别暴躁,他直接把那页就给撕去了。后来我发现我大学期间唯一写的两篇文章,其实都是抱着一种热情写的,写的**篇文章,是文学概论,是篇关于金庸小说分析性文章。那时我带着极强的热情,因为我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那后来的所有文章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写的,我也不记得写了什么,我都不记得我抄了哪些。第二篇文章,是我本科毕业时写的文章,我到现在都记得,写的是《论转化型抢劫的若干问题》。那时我确实是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也很想把它研究透彻。我是1999年本科毕业,1997年《刑法》刚刚通过不久,抢劫罪中出现大量的问题,请大家注意,我那个时候是本科毕业,我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结果它居然成为我引注率*高的一篇文章。后来写的大部分文章都没人看,除我和编辑两个人看过以外,其他可能都很少有人看。那是我作为一个本科生所写的,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就立即投稿,在研一的时候就发表了,是在一个政法干部管理学报上发表的。我觉得同学们其实一定要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写文章?你有没有这样一种热情?如果有这样一种热情,那么就像刚才赵老师所说的,写文章其实反映的还是你的人生价值观,你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文章会融入你的生命,人们通过这个作品就能够了解你。中国有句老话叫“文如其人”,我觉得对,大部分的确是这样。通过阅读他的文章,你就能够发现这个人,他有一些特质,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们要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去写,我们写作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吗?我们写作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分数,还是有其他目的?第二个词语是什么?训练。大家现在可能还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有同学觉得自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吗?其实我看了那么多文章,确实没有看出哪几篇写得很好,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还是有的。我想,对大部分同学而言,我们要去学。人类所有伟大的成就靠的都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天才,所有伟大的成就,其实都是靠着艰苦的学,甚至是非常痛苦的学。我们大家还记不记得自己学习外语的过程?我的英文不太好,所以我就学德文,后来我发现德文怎么比英文更难学,所以现在我的德文也不好。学问真是没有轻松的学习方法。但是当你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你能够用英文去看英文的原版小说,去看莎士比亚,这对大家要求有点高,总之你可以用一门语言去阅读这门语言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你会感到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它给你带来了快乐。训练是痛苦的,但是训练会给你带来快乐。刚才赵老师说我们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要进行逻辑的训练。很多时候写作其实就是一种积累,就是一种训练。我真的期待同学们不管是否热爱写作,你都应该去写。第三个词语我想到了模仿。我们如何来学习写作?人类没有什么原创性的知识,人类其实都是不断地在模仿,其实人类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觉得2000多年来都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没有太多新的问题可供研究。人类*古老的知识、*古老的问题2000多年来一直在这里。所以说我们的阅读不是越新的东西越好,我们要不断地去阅读经典,因为经典是经过历史处理的。我从小到大写文章就写得不好,我为什么写不好文章呢?因为我发现我们小时候作文的训练注重的是形式。而我写东西喜欢写实,我很容易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去写。我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当时的作文题是《记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题目很通俗,我写了一篇什么文章呢?我说我们学校有一个池塘,我经常去快乐地摸鱼,但是有一天我摸鱼的时候,被一块玻璃给割伤了,流了好多血。我说这么美丽的池塘怎么会有人扔玻璃呢?太不讲道德了。这篇文章得分很低,后来老师跟我爸说,这个孩子怎么整天盯着阴暗面,一个小学生怎么能就看到阴暗面呢?那应该怎么写呀?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是追求辞藻的华丽,包括学术论文的写作也是一样,要追求形式的灵魂。后来我发现不对,因为所有的文字工作什么更重要?是形式还是灵魂?灵魂。我记得有人说过写作有几个步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我手写我口。你把你嘴巴上说的,写出来。因为你把你嘴巴所说的写出来,本身就是在表达你的思想,通过写作来剔除一些融与想,来训练你的逻辑思维和体系能力。当然,经过慢慢地训练,有一天你可以做到什么?我手写我心,把你心里面所想的写出来。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有的时候你写出了一篇文章,第二天一读你就会觉得这个文章怎么可能是我写的?我们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然,有可能有两种情况,我怎么能写出这么差的文章?那可能是你的真实水平,你就是那么差。但是还有一种很例外的现象,你觉着这句话怎么能够写成这样?我觉得不是我写的,但它确实是我写的。这叫我手写我心。中国人说什么?叫神来之笔。大家不要认为写学术论文是一些枯燥的训练,学术论文也是要通过不断地去写作,各种写作,各种热点写作,各种社会写作,慢慢地去积累的,有一天大家也会出现神来之笔。在模仿这一块,我还想特别说明的是,大家需要模仿哪些作者?学术论文,你要去进行什么样的模仿?可能你就得有一些模仿的对象。我个人觉得有效的模仿,就是大家要在一些重要的期刊上寻找一些你觉得特别能打动你的文章。哪些文章能打动我?我个人的品位可能不高。首先我能读懂。一个外行人甚至能够读懂,当然我说的这个外行人,不是说完全没有学过法律,就是你具备法律的基本水准,你可以读懂这篇文章,他有清晰的问题意识,他的用语非常平实,他的逻辑结构是非常鲜明的,一个普通人是能够读懂这种文章的,我们要去做这种模仿。我想到的第四个词语是样板,或者叫样式,或者叫模板,学术写作有没有标准的模板?我觉得学术写作是有一定的标准模板的。刚才赵老师说得非常好,任何的写作,一定得有一个问题意识。因为法律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所以你一定是带着一个问题意识去写作。而在问题意识上,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不再是一个立法论的写作,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诠释论,解释论,甚至是规范论。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中,我们就可能要实现一个鸿沟的跨越。我们刑法学经常讨论李斯特鸿沟,李斯特鸿沟的意思是我们如何来跨越实证法和政策?用通俗的话来说,或者用大家更能听得懂的话来说,如何能实现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在鸿沟上的跨越。人很喜欢给自己贴标签,说我是法教义学派,你是社科法学派,但其实贴标签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很容易在自己所看重的价值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很明显这两个学派中间有一个鸿沟,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跳跃这个鸿沟。那如何能够跳跃这个鸿沟呢?很明显,我们还是要基本上肯定我们现行规范的相对合理性。所以我们要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来跨越这个鸿沟。 ......

作者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我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 现设5个博士专业、5个硕士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下设9个教学科研机构、38个学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理论法学和公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尖的学术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平。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教授34人,副教授38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19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