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51236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12512368 ; 978-7-5125-1236-8

本书特色

此书堪称权威之作,因为它所依据的事实,全部编译自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对于这本大书,即便是匆匆一瞥,也能感受到它卓越的品质。也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中文档案向世界披露过,也没有哪个人对中国官场生活的真相有过比这更详尽的反映。 ——《纽约时报》 很少有一部以公牍为核心撰写的书籍,能像本书一样读来令人感到如此淋漓酣畅,蕴含如此丰富的信息。凡是愿意了解上半个世纪甚至远古时代中国的人,都不会放过阅读此书的机会。 ——《观察家报》 我们看到了那位活生生的皇太后……一个活泼、有趣而威严的女人,她的话有半个世纪在中国就是法律。该书的叙述令人十分着迷。 ——《每日纪实》 这部引人注目的着作**次揭示了在1900年的事件中皇太后在外交政策中所起的作用。该书比从中国流出的任何文献都更具有启发的意义。 ——《泰晤士报》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外国记者濮兰德和汉语言家贝克豪斯合作完成,是一本记录清朝末期重大历史事件和历目前zui有争议的、清朝末期实际很高统治者——慈禧的历史传记类书籍,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本由外国人编写、记录慈禧的书籍。 本书反映了外国人眼中对于清朝史事和慈禧统治者的态度、看法。作者贝克豪斯利用宫中档案,与濮兰德合作完成了这本书。两位作者都是与慈禧同时代的人,所依据的事实,全部来自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讲述清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记述慈禧的少年时代、与咸丰帝北逃、处置顾命八大臣、与恭亲王反目、戊戌政变、辛丑之变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慈禧的传奇一生,向世人揭开了慈禧不为人知的一面。

目录

**章慈禧的家世和幼年时光 / 001
第二章逃往热河 / 010
第三章载垣逆谋 / 020
第四章首次垂帘听政 / 035
第五章曾国藩和太平天国运动 / 044
第六章慈禧和太监 / 057
第七章礼节问题 / 075
第八章同治的亲政和驾崩 / 078
第九章吴可读的尸谏 / 088
第十章慈禧独揽大权 / 098
第十一章慈禧让权 / 107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 / 118
第十三章百日维新 / 128
第十四章戊戌政变 / 136
第十五章再度垂帘听政 / 143
第十六章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168
第十七章景善日记 / 171
第十八章纪念两位勇士 / 196
第十九章慈禧的治国方法 / 206
第二十章出京西逃 / 214
第二十一章义和团首领之死 / 229
第二十二章慈禧悔过 / 237
第二十三章两宫回銮 / 244
第二十四章慈禧新政 / 264
第二十五章荣禄遗折 / 276
第二十六章慈禧的*后时光 / 279
第二十七章慈禧之死和她的葬礼 / 292
第二十八章结论 / 300

展开全部

节选

慈禧的家世和幼年时光 叶赫那拉家族属于满洲*古老的部族之一。其家族史可以追溯到那位将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叶赫贝勒杨吉砮。 叶赫那拉家族的部族位于长白山麓,紧邻朝鲜一带,那里是满洲的发祥地。杨吉砮作为叶赫那拉氏的首领,带领着部族中人四处征战,不停地侵扰着周边富饶的区域,使统治疆域不断扩大。疆域增长的同时,他们的侵略欲望也在逐渐膨胀。 遗憾的是,1583年,杨吉砮在奉天的一次战役中被杀。而他打下的那片富饶的土地,*终也落入了他人之手。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杨吉砮死后占领了叶赫那拉族的领地。杨吉砮的女儿被努尔哈赤封为皇后。他们二人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清太宗夺取了原本属于明朝的所有满洲领土,于1626年,受推举继位可汗,确立国号天聪。 1835年11月,叶赫那拉出生。她的一生注定将影响无数中国人的命运。慈禧曾经三次垂帘听政,共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她的父亲名叫惠徵,是一位八旗世袭官员,但他并不得宠,任职*大的官职也不过是道台。 惠徵是在安徽任职时去世的,当时慈禧才刚满三岁。在惠徵去世后,一位名叫穆扬阿的亲戚,对慈禧和她的母亲给予了悉心照顾,慈禧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位穆扬阿,则是后来与慈禧一同垂帘听政的咸丰的皇后——慈安太后的父亲。 近些年来,关于慈禧出身卑微的流言有很多,大多都是无中生有、荒谬至极的无稽之谈。这些流言无非是一些为了博大众眼球,而故意将道听途说的消息添油加醋之后再发表出来的八卦之言。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流言中,有一部分是出自宫廷争斗之中的嫉妒、恶意和仇恨,出自铁帽子王和其他王公贵族之口。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丑化慈禧的家族和品格,想要让叶赫那拉族丢脸。因为这些人身份显赫,说话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出自他们口中的流言,传播力明显要大很多。这就导致南北方大部分人,都对这些流言深信不疑。关于这一点,从康有为以及和他同时期的其他人的一些作品中就能看出来。 在众多流言故事中,有一个出自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之口,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惇勤亲王因为早年被过继给惇恪亲王而与皇位无缘,但在1875年,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被选为皇位继承人。而这件事情*终被慈禧给搅黄了,于是他便对慈禧存了怨恨之意。 据惇勤亲王说,慈禧的母亲在惠徵死于安徽任上之后,一个人要照顾一大家人的生活起居,生活非常艰苦,为了筹得回到京城的盘缠,几乎要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幸好在回京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贵人。 一位官员本打算送给他的朋友一笔路费,却错误地将钱送到了慈禧一家人所在的船上。在他打算将钱收回来的时候,发现慈禧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困窘,心生怜悯,于是便执意将钱留给了他们。 25年后,慈禧大权独揽,垂帘听政。这位曾经对她有恩的官员到京城朝觐时,被慈禧认了出来。为了感激他曾经对自己及家人的恩惠,慈禧命人将他扶了起来,并对他曾经的善意相助表达了感谢。 这个故事确实编得很好,但却不是真的。事实上,确实有一位曾死在任上的满洲官员,且在死的时候穷困潦倒,但这个人并不是惠徵。只是这件事被有心之人刻意安在了慈禧的父亲身上。 其实,在惠徵去世的时候,无论是他的妻子,还是他的家人们,都没有在他的身边,而是早就已经回到京城了。因为惠徵即将被调任到正白旗军中出任他职,所以家人们都提前回京去准备了。 在进一步的介绍之前,首先简单说明一下叶赫那拉家族和皇族长支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慈禧在与怡亲王载垣的这场权势较量之中胜出之后,便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而她身后的叶赫那拉氏族和皇族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敏感起来,二者之间存在着的猜忌和摩擦日益加大。 1898年戊戌政变后,两者关系变得更加剑拔弩张。虽然碍于慈禧太后的“圣威”,皇室一族并未采取任何公开的反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紫禁城中已然暗流汹涌,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麻烦。 就拿*近发生在北京的事情来说,在慈禧太后的葬礼上,直隶总督因为“不敬”之罪而遭到了革职,已经证明了满洲贵族之间有很大的分歧。不仅如此,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清政府在失去了慈禧太后的手腕之后,本就内忧外患的情形变得更加不妙。 对于外国人来说,清朝宫廷中的生活和朝廷之上的党派之争是他们无法想象和理解的。错综复杂的族谱、通婚、过继以及宗族之间的纠纷等问题,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困惑无比。 需要说明的是,皇族是有“黄带子”和“红带子”之分的,分别是指努尔哈赤的嫡亲兄弟的子孙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叔伯兄弟的后裔。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于汉人来说,他们都是公认的、纯正的皇室血统,是清王朝*尊贵的王族。 而对于慈禧及其身后的叶赫那拉氏族来说,虽然他们不具备皇族血统(女子嫁入皇室或嫁给皇上,只能给其带来尊贵的称号,并不能改变其家族的血统),但是拥有强大的实力。这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家族人数,还因为在叶赫那拉氏家族中,曾经出现过三位皇太后,尤其是慈禧,她所拥有的权势和威望都非常大。 按照慈禧的遗诏,叶赫那拉家族的长辈们都觉得,当今的皇太后,即光绪皇帝的皇后,应该追随其姑妈慈禧太后的脚步,同样要进行垂帘听政,掌管国家大事,虽然时间上不能太长,但至少应该要到皇帝亲政之前。而且,慈禧立荣禄的外孙溥仪为皇帝的做法,也显然是有长远打算的。至少这样,她在掌权之后所推行的很多治国政策,可以被保留下来。 宫廷中党派之间的猜忌和分歧由来已久,因为道光皇帝的长支们(以溥伦贝子和恭亲王二人为代表)担心宣统皇帝(即溥仪)或他的摄政王父亲(即载沣)会为他们这一支的创立者老醇亲王追加谥号,从而让醇亲王能够跻身皇帝之列,并以此来提升他们这一支在皇族中的地位。 追加谥号这件事,在欧洲人眼中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谋朝篡位。因为这会让老醇亲王和清王朝的创立者努尔哈赤有了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说,老醇亲王成了一个新世系的创立者。这样的做法,显然于理不合。而老醇亲王本人也早就想到了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同时也料到这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他也早早地就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关于这点,在之后会提到。 在宣统皇帝登基之后,老醇亲王陵墓前的祭品变得更加奢华,祭祀典礼也变得越来越隆重。关于老醇亲王的名号,官方所给出的文件显示是“二阶”,也就是说,目前老醇亲王的祭祀规模已经和君王的等级相同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逃过那些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高层政策动向的人们的眼睛。 能在高层面前说得上话的那些人普遍认为:等到宣统皇帝亲政之后,他势必会再次追封老醇亲王的谥号,甚至有可能会让其名号变为“三阶”。而这样做将会让老醇亲王和已故的清王朝的始祖努尔哈赤有了同等的地位,老醇亲王将同样会获得太庙里专门祭祀的神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慈禧在叶赫那拉氏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她的庇护下,她的直系亲属们几乎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些人在她的保护伞下,尽情享乐或是到处惹是生非。因此,叶赫那拉氏族和皇族的“黄带子”“红带子”之间,一直存在着摩擦,就连在市井和茶楼酒肆之间也能经常听到相关传言。 慈禧对于能够打压皇室成员一事乐见其成。她曾经下过一道谕旨:禁止皇室成员们居住在京城的繁华商业区中。理由是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非正当手段敛财。慈禧一点儿都不喜欢铁帽子王和努尔哈赤的那些贵族后裔们,而这些皇族中人,对慈禧自然也不会喜欢。他们既害怕慈禧的权势,又为慈禧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权力而抱怨不断。 ……

作者简介

(英)濮兰德(John OtwayPercy Bland),出生于爱尔兰。1883年来华,考入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录事司。1896年任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秘书长,兼任《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1898年8月,奉英国代理总领事璧利南之命,设法将逃到上海的康有为送上英国邮船前往香港。著有《李鸿章传》《中国:真遗憾》等书,他与贝克豪斯合著的《慈禧外纪》和《清室外纪》两书影响zui为深远。 (英)贝克豪斯(Sir EdmundBackhouse),英国东方学者、语言学家。他的作品对西方人如何看待晚清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出生于英格兰小城达林顿,1899年来到北京,不久便开始与《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博士合作,帮助后者翻译中文材料。他掌握多门外语,包括俄语、日语和汉语。 (编译)钟小萌,作者,策划编辑。大学时曾作为交换生到国外留学,毕业后成立纯蓝文化工作室,参与策划多部畅销书作品。个人从事写作多年,已出版的作品,深受读者喜欢。代表作《天涯一别,勿忘心安》《做奥黛丽·赫本那样的女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