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9124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14页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45912401 ; 978-7-5459-1240-1

本书特色

★王绍培是少有的读哲学并能读出来的人,有人读哲学是为了唬人,有人读哲学是为了绕人,绍培不唬不绕,别人力图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绍培则单刀直入,常常成为疑问的终结者。所以他的文字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读这样的文字至少让你不致迷惑于歧路。 ——胡野秋(文化学者) ★80年代初武大哲学系毕业,编一份新思想《青年论坛》,90年代初来经济特区做媒体,2009年发起民间组织“后院读书会”。王绍培在形而上下、情理里外、家国大小间穿梭,时间可以忧伤,文字可以苍茫,人却儒雅成士。 ——邓康延(制片人) ★王绍培是我们深圳图书馆优秀的“南书房行走”,热心公益,不辞辛苦,与深圳的哲学名家一起,使深圳读者在莲花山畔的夜晚重新聆听失落已久的“君子温润的声音”,思辩之风,清新扑面。不因循、不苟且,深厚的学理修养与实践历练成就了他的《温故集》。 ——张岩(深圳图书馆馆长) ★“隔壁老王”的粉丝不仅多,而且年龄跨度大,从八零后到八十后。2016年暑假后院读书会青少年国学席明纳结束后,粉丝群里赫然增加了零零后,孩子们甚至会和他分享一些连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心怀好奇,警惕僵化,老王的不老秘籍或许就在于此 他就像黑格尔说的那只在黄昏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把白天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然后以一种理性的沉思悄然起飞。 ——宋黎鹃(后院读书会会长)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席明纳”、孟子在今天的意义、《大学》大在哪里、来自《中庸》的洞见、《诗经》: 中国人的圣经、《易经》的哲学、《尚书》与历史的道德本位主义、礼乐的乌托邦等作品。

目录

《温故集》目录
孔子的“席明纳”孟子在今天的意义《大学》大在哪里?来自《中庸》的洞见《诗经》:中国人的圣经《易经》的哲学《尚书》与历史的道德本位主义礼乐的乌托邦“《春秋》之微”是什么?常常被误解的老子略论庄子的“以快吾志”
“儒法”谈片
法家与韩非子
被轻视的墨家那些跟墨家有关的琐屑在现代社会读“四书五经”古代中国人读书观的另一面
国学是什么?
略谈中医的“科学身份”
我们今天应该继承“五四”的什么精神?
胡兰成为什么要恢复祭祀
略说南怀瑾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的三个主要思想何谓“二十一世纪的儒学”中庸与儒学的宗教性儒学思想的现当代诠释学动向在深圳谈儒学别具张力文化的返本终究是为了开新“儒学热”与“时间窗口”“忧乐圆融”可守成 “一分为三”能开新
“搞学术就要开明,还要自信”——美学家刘纲纪访谈录“把孔子和刘邦联系起来看,就知道中国文化是什么”——学者薛仁明访谈录“儒教”应该理解为儒学教化了人民——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锦全访谈录“现在的世界基本上是在战国时代”——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访谈录“道德与知识,两个轮子都要转”——台湾学者韦政通访谈录“经典告诉你文化中*重要的是什么”——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访谈录
“中国需要一场更高水平的五四运动“——访历史学家刘绪贻
后面的话

展开全部

节选

  精彩书摘一:礼乐的乌托邦幼时有段时间生活在农村,彼时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高音喇叭。早起去学校,正好是新闻联播的时间,这个村子的喇叭声音快要听不见了,另一个村子的喇叭声音出来接上了。用高音喇叭对广阔天地进行舆论灌溉,说来也是一件相当有想像力的事情,简直就是一种后来所谓的“行为艺术”。我那时对“八个样板戏”几乎可以倒背,就是拜高音喇叭的反复播出所赐。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我**次听说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以及“礼崩乐坏”。前者是林彪的一个条幅,说他想要搞复辟。后者找到了思想渊源,是孔子对于他所处时代的不满,也是想复辟旧制度的意思。克己复礼的“礼”是什么,大批判的文章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至于“乐”是什么,一直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解释,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对了。精彩书摘二:“《春秋》之微”是什么?《春秋》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春秋》记录的是鲁国的一段历史,从鲁隐公元年开始到鲁哀公十四年结束,历12代君主,共244年,亦即是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古人重视春秋两季,因此,记载事情有时间季节上的侧重,于是“春秋”也就成为历史的代称。一般认为,《春秋》是当时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编年史,出自鲁国史官之手,后来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但孔子的修订可能并非寻常意义上的修订,可能有大幅度的删改增加,乃至于说是孔子的“创作”也可以成立,也确实有不少人把它当作是孔子的作品。不妨这么推理一下:如果孔子的修订仅仅只是作了一些文字上的订正,《春秋》怎么可能成为“经”呢?又怎么可能有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威力呢?可见,孔子在修订的过程中,是加入了一些什么东西的。那么,孔子加入了什么东西?不妨回答在前面:历史评判,微言大义。据现有的材料来看,《诗》、《书》、《礼》、《乐》作为儒家经典,在荀子的时代已经基本成为共识;而把《易》与《春秋》同前四经并称,形成“六经”观念——其中《乐经》失传,因此后来只有“五经”——则荀子的首倡有一定的关系。荀子是孔门后学中**个把《春秋》与《易》纳入儒家经典体系的思想家。荀子的了不起在于,他较早地发现并揭示了六经之长。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六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分工进行了论证:“《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在《荀子·劝学》中对六经的构成功能作了这样的说明:“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这里,《春秋》的关键词是“微”。……

作者简介

  王绍培,读书人、媒体人、书评人,生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94年春天移居深圳。2009年秋天在深圳创办后院读书会,坚持致力于民间阅读活动,特别倡导学习哲学。业余时间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有所着力。爱好聊天、围棋与散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