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第五卷--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第五卷--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

1星价 ¥85.0 (7.2折)
2星价¥85.0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1243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6124398 ; 978-7-5561-2439-8

内容简介

  辽夏金元史学增添了民族特点,呈现出新的气象。其中,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的开展为民族史学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经典的阅读与流传,造就了各族知识精英,有力地推进了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发展。这一时期史学批评成果尽管不能宋代相比,但具有史学批评内涵的言论、论著也彰显了辽夏金元的史学观念,只是各族批评者史学素养参差不齐,见解精粗相杂,显示出多层次性。  《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阐释了其时史学批评的主体内容、基本特点和重要意义。

目录

前言
一、时代风貌与史学面貌
二、民族史学与史学批评

**章 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的开展
**节 典籍传播与多民族文化交融
一、经典阅读与经史翻译
二、史书民族文字译者的鉴识
第二节 辽金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
一、辽代契丹人论史笔
二、金代女真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倾向
第三节 元代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
一、蒙古族皇帝及贵族基于修史的批评
二、色目文臣的史学追求与见解
三、女真与拓跋后裔的史学批评主张

第二章 史学名著的传播与史学批评
**节 《贞观政要》的广泛流传与普遍赞誉
一、一部富有启迪意义的政治史
二、辽夏金元时期《贞观政要》的流传
三、《贞观政要》批评及影响
第二节 《通鉴》学的新发展与相关评议
一、金代《资治通鉴》的传播
二、元代《通鉴》学的昌盛
第三节 《文献通考》“序”“按”中的评点
一、通史体裁与典章制度史体例的认识
二、部分史书长短得失的议论
第四节 富有个性的史书评论
一、正史的是非评判
二、别史、杂史的褒贬评议

第三章 党项西夏史学及史学批评
**节 党项族的史学活动
一、党项族的兴起
二、党项族的文化习俗
三、文化的自觉和历史意识的产生
四、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西夏史学及史学批评
……

第四章 元修三史反映的史体论
第五章 史学批评观念的阐释
第六章 辽夏金元史学批评的特点及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萧韩家奴在众多汉文史书中选择《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这三部书,以史为鉴的思想非常明确。从这三部书的内容看,《通历》是唐朝马总撰写的一部自太古至隋朝的编年体通史,着重记载历代君主的事迹;《贞观政要》是唐朝吴兢撰写的一部按专题记述的政治史,主要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君臣探讨治道的言论;《五代史》是宋初官修的史书,记述了五代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五十三年的历史,辽朝初年与这些政权多有外交往来,彼此间也有冲突和战争。可能在萧韩家奴看来,这三部书正好包含了贯通古今的历史内容,而且侧重于记述君主治国的事迹和言论。可以明确的是,萧韩家奴希望辽兴宗能够从前代留下的史书中获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南宋朱熹论读史时讲过一句话:“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瞿林东先生认为朱熹的这句话反映出他的史学批评思想,可以作为史学批评的一条重要标准看待。虽然萧韩家奴没有作出朱熹这样简明而深刻的概括,但他选择《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来使契丹皇帝知晓古今成败的想法与朱熹所讲颇为一致。进一步探寻萧韩家奴的思想根源,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萧韩家奴为使辽朝皇帝知晓古今成败而翻译这些史书,实际上是把以契丹贵族为主而建立的辽政权视为唐、五代等政权的后继者,因此往古的经验和教训、近世的历史演进都是可资鉴戒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萧韩家奴的思想代表了辽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和对政治文化传承的理解,也是辽人古今观念的反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契丹族史家萧韩家奴对古今的认识与其他朝代的史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他所认为的“古”与“今”是从太古到唐、五代,并没有囿于族别的差异。透过他的古今认识,我们看到了契丹人的历史认同。  西夏以西夏文翻译的经书、史书前述已经提及,其译者人数应不少,汉文化修养也应很高。虞集《故西夏相斡公画像赞》中所讲的斡公斡道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斡道冲其实出自史官世家,虞集序文提到:“八岁以《尚书》中童子举,长通五经,为蕃汉教授,译《论语注》,别作《解义》二十卷,日《论语小义》。又作《周易卜筮断》,以其国字书之,行于国中,至今存焉。”斡道冲选择翻译《论语注》,甚至把自己研究《周易》而形成的成果以“国字”即西夏文书写传播,不仅推广了西夏文且传播了儒家经典,实际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高西夏文学习者的思想文化水平。  金代以女真文翻译汉文经史大多是在官府直接组织下完成的,先后由译经所和弘文院负责其事。金世宗、金章宗也多次下达诏令,*高统治者重视经史翻译,自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探寻金人经史翻译的思想渊源,无论是发展女真学,还是教化女真人,金人都是把汉文经史视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来继承的。所以他们对这些经史教育所寄寓的期望很高。他们想从经史学习中增长见识、知晓仁义道德、提高女真人的整体素质。这种思想认识主要是基于对文化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所达到的效果是使传统的经史之书发挥其传承学术和教化民众的功用。同时,金朝经史之书在包括女真人在内等各族受教育者中的传播,也推动了各民族历史思想的进步。金世宗时的女真族大臣唐括安礼就有着比较进步的民族观,他把女真猛安户和汉户视为一家。他指出:“圣主溥爱天下,子育万国,不宜有分别。”甚至特别强调保持女真国俗,极力主张维护女真人利益的金世宗,在某些时候也有“天下一家”的思想。可以说金代这种各民族“一家”观念的发展与经史的广泛传播有因果的关系,更为多民族统一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

作者简介

  瞿林东,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该系中国史学史专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原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学的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出版《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等专著、论集;主编《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卷本)、《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三卷本)、“马工程”教材《中国史学史》、《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三卷本)等书;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评论四百余篇。201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瞿林东文集》(十卷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