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0227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94页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55022756 ; 978-7-5550-2275-6

内容简介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是研究福建省政和县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对政和县各个时期的文化遗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总结。著作内容涵盖政和县考古发现(遗址、窑址、墓葬)、古代建筑、红色史迹、朱子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名村、馆藏文物精品等等。

目录

**章 概况
**节 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文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文物概貌与特征

第二章 先秦考古调查与发现
**节 古人类聚落及活动遗址
第二节 其他古遗址

第三章 六朝时期考古发现
**节 三国时期象山窑址
第二节 凤凰山西晋砖窑址
第三节 六朝墓葬群

第四章 唐宋考古发现
**节 罗金坂唐五代窑址
第二节 龟山唐代墓葬群
第三节 东平宋墓群

第五章 古代建筑
**节 寺庙
第二节 宗祠、宅第民居
第三节 古塔、亭

第六章 古代廊桥
**节 木拱廊桥
第二节 木伸臂廊屋桥
第三节 八字撑廊屋桥
第四节 平梁廊屋桥
第五节 石拱廊桥
第六节 石蹬桥和石板桥

第七章 古墓葬、碑刻、牌楼、码头、古井
**节 古墓葬
第二节 碑刻
第三节 牌楼、码头、古井

第八章 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
**节 中共支部及苏维埃政府旧址
第二节 烈士陵园及纪念碑
第三节 其他重要机构等遗址

第九章 馆藏文物精品
**节 史前时期
第二节 汉代
第三节 六朝时期
第四节 唐代
第五节 宋代
第六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

第十章 政和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十一章 政和县**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节 普查情况及成果
第二节 普查数据汇总分析情况

附录
政和县文物数据统计表
政和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政和县涉台文物名录
政和县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南平市政和县**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  **节自然地理环境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8。33’至119。47’,北纬27。05’至27。23’之间,辖区东西*大距离72千米,南北*大距离46千米。东与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接壤,南与建瓯市和宁德市屏南县相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闽东北与浙南的交通咽喉和物资集散地。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12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1749平方千米,2018年末,辖区总人口25万。原称关隶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因进贡银针茶,赐年号为县名。因县城北靠黄熊山,简称熊城。  政和山川雄秀,风景独具。地处武夷山东南麓和鹫峰山脉北段,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多样,分为中、低山,高、低丘陵,盆地及平原。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山地广布,平原盆地狭小。境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境内山地多,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所以具有多层次立体气候。其基本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特别是东部山区乡镇,年平均气温仅13~14℃,被誉为“天然冷库”和“生态氧吧”。  政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孕育地,素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属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先后荣获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锥粟之乡、中国白茶之乡、全国“产茶明星”县等称号,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风景区、中国白茶小镇一石圳风景区、中国**楠木林风景区、东平奖山风景区、岭腰锦屏风景区、石屯望浙山风景区、镇前宝岩风景区、星溪大风山风景区,中国驰名商标“政和工夫”红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白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戏和洋后桥、后山桥、赤溪桥人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政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23万亩,森林覆盖率。78%,林木总蓄积量490万立方米。盛产香菇、马铃薯、魔芋、苦锥果、蕨菜和杨梅、银杏等山珍,生产的东平酱油、东平高粱酒、杨梅酒、青梅酒等久负盛名,竹凉席、竹茶具、竹门帘、按摩器等竹木制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钼银、黄金、水晶、硫磺、磷、钾、明矾、滑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叶腊石等20余种,共有矿床、矿点和化矿点62处,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国重要的白银产地之一。  第二节人文历史沿革  政和县早在青铜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生产、活动,经多次文物普查,境内发现有多处古代文化遗址。六朝古代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在石屯发现有密集墓葬群。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划宁德县北部设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今镇前乡镇前村天王寺北,属福州宁德县。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兵克建州,闽王王延政投降福州,属南唐。后汉乾禧元年(948),福州守将李仁达判南唐归吴越。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顺于宋,其间关隶镇均随福州变更其隶属关系。  宋咸平三年(1000)升关隶镇为关隶县,划建宁军建安县东北部东平里、高宅里、长城里、东衢里、感化里并人关隶县,隶属建宁军。县治移到感化里东岸口黄熊山麓。宋政和五年(1115)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光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 元至元二十六年(1 289)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政和县隶属建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建宁路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景泰六年(1456)划出政和县东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东里13都、14都、15都归属寿宁县。  清朝政和县沿旧制隶属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改建宁府为建安道,道署驻建安,政和县属建安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除道制,政和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十行政督察区,区署驻浦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由浦城移驻建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政和县隶属**专区区署驻建瓯。1950年4月,**专区更名为建瓯专区。1950年9月建瓯专区更名为建阳专区,政和县隶属建阳专区,区署驻建阳。1956年6月改建阳专区为南平专区,政和县隶属南平专区,区署驻南平。1959年7月,政和县改隶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0年2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县府驻松溪,隶属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2年8月,松政县分立,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福安专区,区署仍驻福安。1970年7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县革命委员会驻松溪,隶属建阳地区。1975年3月,松政县再次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建阳地区。1988年1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改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公署驻南平市,政和县隶属南平地区。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南平市,政和县属之。  第三节文物概貌与特征  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历代人才辈出。宋宣和年间,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政和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首开政和文化教育先河。朱熹及其父朱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风光为内容的诗篇,引人遐想。  政和还是中央苏区县。1929年成立中共政和支部,保存有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仰头闽东北红军会师遗址,素有“红旗不倒”赞誉。革命军事领导人杨则仕、陈贵芳、黄道、粟裕、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饶守坤、叶飞等都曾在政和留下战斗的足迹。  ……

作者简介

  王志明,男,1961年12月出生,福建省政和县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专业报告和研究论文。现任政和县博物馆馆长、政和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