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包邮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61.0 (7.7折) ?
1星价 ¥61.0
2星价¥61.0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695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99页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20369572 ; 978-7-5203-6957-2

本书特色

书中每个章节都介绍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文明的一个面向,从宗教、社会、艺术、贸易、农业,到起源、消失、再发现……本书是对印度河文明的全面记述,文字简明、易于阅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读物。作者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新研究资源的介绍、简洁但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让这部新作品成为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大众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迷一样的世界、发现、建筑、工艺美术、农业、贸易、社会、宗教、衰落与消亡、破译印度河文字、印度教的印度河起源? 、印度河文明的遗产。

目录

第1章 谜一样的世界
第2章 发现
第3章 建筑
第4章 工艺美术
第5章 农业
第6章 贸易
第7章 社会
第8章 宗教
第9章 衰落与消亡
第10章 破译印度河文字
第11章 印度教的印度河起源?
第12章 印度河文明的遗产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提供鸣谢
重要译名对照
展开全部

节选

20世纪60年代,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推出了首创性电视系列片《文明》。在《文明》中,这位卓越的艺术史学家仔细考量了文明的非西方起源,这些文明比古希腊文明要早2500年。他评论称: 在历史上,人类曾经历过三四次跨越式发展,在普通的演进条件下这种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其中一次就是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除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也突然出现了文明。另一次则是在公元前6世纪,在爱奥尼亚和希腊,哲学、科学、艺术、诗学等方面都发生了奇迹,达到了此后2000年都未能达到的高度,与此同时,在印度,也出现了精神启蒙,这种启蒙或许再无出其右者。 古埃及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因其艺术、建筑和皇室墓葬闻名于世,它们留存下以埃及象形文字或苏美尔和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浩瀚的文献,希伯来《圣经》和古罗马文学作品中也反复提到埃及的法老及巴比伦和波斯的统治者。古希腊文明亦是如此。或许不及前两者著名,但印度的佛教思想(大致与古希腊哲学同期)和吠陀经典(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一前500年)中传递的早期印度教思想也广为人知。然而,公元前三千纪上半叶在印度河河谷——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出现的文明,却并不被太多人知晓。 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也有其独特之处,但它在公元前19世纪就衰落了,也并没有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直接的遗产。无论是公元前4世纪从西北方向入侵印度次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公元前3世纪管辖次大陆大部分地域、弘扬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都对印度河文明一无所知;更不必提接下来的2000年,依次来到次大陆的阿拉伯统治者、莫卧儿统治者和欧洲殖民者了。事实确实如此,尽管印度河文明如此令人惊异,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全然不被人知晓;直到20世纪20年代,几乎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英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意外地在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帕发掘出了城市遗址(艺术史学家克拉克此时还是个孩子),它才为人所知。从那时起,学者们就致力于破解它的谜团,解读它艰涩难懂但颇具美感的书写系统,并以此在南亚历史与世界史中,给予这一*重大的“失落”文明应有的位置。 考古学家已经鉴别出1000个定居点,它们来自印度河文明的不同时期。这些定居点分布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覆盖了南亚次大陆8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是西欧的四分之一;原始居住人口约100万,与古罗马鼎盛时期人口相当。这是同时代分布范围*广泛的城市文明,覆盖面积大约是古埃及文明或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两倍。尽管印度河文明的定居点大部分还是村落,但也存在一些城镇,且至少有五处确确实实的城市。摩亨佐一达罗和哈拉帕是印度河文明的两座*大的城市,一者坐落于印度河畔,一者在印度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旁兴建,相距约600千米。在印度河文明成熟期,即大约公元前2600—前1900年,这两座城市可以媲美古埃及的孟斐斯(Memphis)或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Ur)。在哈拉帕的墓地中出土了人的遗骨,经过检验,差不多一半的居民活到了35岁左右,而且有近六分之一的人寿命超过55岁。不过,尽管当时的先民寿命并不短,但这两座城市的人数恐怕从未超过5万人。 这些城市里有用砖块修建的杰出建筑,却并没有像古埃及人或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以金字塔、宫殿、神庙、陵墓、雕塑、绘画或成堆的金子夸耀自己。印度河文明*宏伟的建筑就是人称“大浴池”的建筑,建于摩亨佐—达罗,是古代*早的公共蓄水池。这个“浴池”为长方形,长12米,宽7米,*深处有2.4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列宽阔的楼梯引向平整的池底,楼梯上覆一层厚厚的沥青以防水。在那个时代,能有大浴池这样的技术水平可谓令人惊叹,但就考古学家目前的发现而言,大浴池并没有什么绘画或雕刻的装饰。 P2-5

作者简介

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员,著有近25本关于艺术和科学的书籍,为《当今世界考古学》《柳叶刀》《自然》《科学》等杂志和学术期刊撰稿。其著作包括:《失落的语言:世界未破译文字之谜》(2009)、《地震:自然与文化》(2012)、《印度简史》(201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