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当代江南小说论

当代江南小说论

1星价 ¥59.4 (6.0折)
2星价¥59.4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795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20379571 ; 978-7-5203-7957-1

本书特色

本书以“当代江南小说”为题,从江南文化与小说写作两个向度出发,探讨与当代江南小说有关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它自身所携带的价值和不请自来的问题。 本书分析了江南文化如何影响、塑造同时也制约了当代江南作家的小说创作,探讨了当代江南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当代江南小说”,从江南文化与小说思潮、江南作家、地方认同、个性表达、诗性审美、语言风格、文体变革等之间的隐秘关系入手,探讨其在江南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和发展、意义和局限。本书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是提出了“当代江南小说”这一概念,并把当代江南作家群纳入江南文化和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语境中予以观察,这种纵横交接的整体性、体系性论述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一研究,开创了当代江南小说整体性研究的先河;这一成果,可以更好地为当代江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时代经验和思考路径。

目录

导论

**章 江南及其文化想象
**节 关于江南和江南文化
第二节 承继与变迁——江南文化内涵的当代表征

第二章 江南文化与当代江南小说
**节 江南文化与江南作家群的建构
第二节 彰显与遮蔽:文化影响与小说创作
第三节 江南文化视域中的当代江南小说

第三章 当代小说思潮中的江南小说
**节 现实主义的“异质
第二节 先锋小说的古典精神或复古倾向
第三节 寻根小说与文化寻根
第四节 “新”的起源:发生与发声

第四章 地理景观的文学再现及意义
**节 江南作家的自然之爱
第二节 景观叙事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节 江南世界:现实与想象

第五章 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确认
**节 “自由”的重申
第二节 江南士风与小说精神
第三节 “惊异的思想”:言情传统与女性书写
第四节 江南悲歌:苦难与激情的自传

第六章 诗性的体操:一种审美立场
**节 含混的诗意
第二节 水乡的诗学
第三节 浪漫的诗情

第七章 寻找语言的力量
**节 走出黑暗的语言
第二节 朴素与华丽:“确切”的两个面向
第三节 语言风格与叙事策略

第八章 文体自觉与文体形态
**节 自传体小说:个人经验与主体自觉
第二节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抒情传统与小说叙事
第三节 新笔记小说: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第九章 共性与差异:江南情结中的多元艺术求索
**节 “南方精神”:共识的想象
第二节 当代江南小说中的“另类美学
第三节 “无边”的江南:困境、局限及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当代江南小说论》:  作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作家个性的塑造是一样的,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这中间要历经熏陶、积累、整合和创新的复杂过程,才能达至臻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接受是自觉的、自省的、自察的,但很多时候,却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但是,即便是这种潜在的影响,也不完全是无迹可寻的。  作家文学创作或审美心理的*早缘起,往往在童年时期。这在很多作家的回忆录和创作谈中十分常见。这种童年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于决定了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走向。比如范小青在《关于成长和写作》中就谈到了这种影响,她说:“前辈作家的影响和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响,都是形成我创作风格的重要原因。地域性的艺术视角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影响和对生活的感悟,我在苏州写作的*大感受,就是我是一个苏州人,我与苏州是融为一体的。”当然,这种童年体验对于作家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它也有一个变形、重塑、升华的过程。对此,弗洛伊德曾说:“在所谓的*早的童年记忆中,我们所保留的并不是真正的记忆痕迹而却是后来对它的修改。这种修改后来可能受到了各种心理力量的影响。因此,个人的‘童年记忆’一般获得了‘掩蔽记忆’的意义,而且童年的这种记忆与一个民族保留它的传记和神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化氛围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样的,作家的审美心理的形成与成熟,也不是童年时期就决定了的。事实上,作家审美心理的形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时期。如果说童年时期对文化的接受是一种被动和不自觉的无意识状态,那么这个时期对于文化的接受更趋向于理性和思辨。但这种理性,还带着十分强烈的感性色彩,这种思辨还不稳定,带着某种犹疑和不自信。比如余华,在他早期的写作中,并非一下就确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而是在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之后,才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陆文夫说:“我发现,在我和许多人的身上都有两种心理,一种是习惯性,它和惰性很相近,即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碰到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总好像有点不舒服似的。另一种是奇异性,这种心理充满了活力,总是想知道、看到、经历过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东西。习惯使得世界相对地稳定,奇异性会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习惯性常常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奇异性经常是在未知的想象里。”这种习惯性就是文化氛围熏陶下的不自觉的选择,也是一个作家审美心理的底色。比如我们阅读麦家的作品,你依然能够从他风云密布的谍战故事中嗅到江南文化的印迹。不管是《暗算》中对于江南小镇的优雅描绘,还是《解密》中宏阔的江南时代背景,都不难看出江南文化在麦家小说中的游走与挥洒。麦家说,他的创作受到了博尔赫斯和卡夫卡两位作家的重要启发。博尔赫斯改变了麦家,改变了他对文学的认知。如果说博尔赫斯对麦家的改变更多的是在文学观念上,那么卡夫卡的影响,则较多地体现在写作状态和创作个性上。和卡夫卡一样,麦家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对外部世界有一种持续而紧张的戒备。卡夫卡主张回到自己的内心生活,麦家也认为文学和心灵相关,生活的*好方式,就是写作,沉思冥想的内心写作。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影响,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麦家对于小说迷宫般存在的建构,以及对于人类命运奇幻迷人的展现,可能也根源于江南文化中奇异而神秘的美学要素。  当然,这种文化的影响,终归是潜在的、内在的,它并不凸显在外部世界的芜杂和喧嚣中。同样的,即便是处在同一文化的影响下,由于不同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作家的审美心理也是全不相同的。作家汪曾祺从江南文化的诗性和唯美中,提炼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想,他亲近沈从文、废名等人的无功利的审美传统,从而排斥功利性的审美追求。这种亲近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心灵与写作的同频共振,才会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曲动人而美妙的水上乐章。作家苏童则从江南文化的奢靡和堕落中,生成了自己绮丽而阴郁的小说美学,他更倾向于西方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颓废诗学,但同样地拒斥一种现实主义的审美需求。在不同的时期,作家因为对于生活的认识的深化和变化,也可能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审美追求,采用不同的创作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表现自己崭新的审美理想。比如苏童21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就更趋向于现实主义的书写,以此来构建自己新的小说王国。  ……

作者简介

  韩松刚,1985年5月生,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扬子江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著有评论集《现实的表情》《谎言的默许》,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