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

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

1星价 ¥98.6 (7.7折)
2星价¥98.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47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20384773 ; 978-7-5203-8477-3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系统地整理研究宋代学人研究《春秋》的情况,尤其是其与理学的关系,揭示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创新之处一是在思路与方法上,强调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探寻宋代《春秋》学发展合历史、合逻辑的发展过程;二是在内容上,以理学的兴起、发生、发展、很好为参照,考查《春秋》学在其中由主动到被动再到“独立成长”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两宋《春秋》学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学术史研究,发掘其在学术方面的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明清以至近现代的《春秋》学发展奠定基础,且突出两宋《春秋》学的义理特征,寻找其与理学的关系,扩展理学以至于儒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史料范围。围绕一些相关的具体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为进一步澄清某些《春秋》学学术问题提供思考。

目录

导论
**章 宋代学人研究《春秋》的前提条件
**节 两宋社会危机与儒学困境
第二节 朝廷与学人的努力及《春秋》在其中的影响
一 科举改革
二 排斥佛老,怀疑经传

第二章 回归儒家之道的《春秋》研究
**节 疑经惑古中的《春秋》研究
一 范仲淹:《春秋》“褒贬大举,赏罚尽在”
二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性认识
第二节 “宋初三先生”论《春秋》
一 胡瑗、石介致用性的《春秋》观
二 孙复《春秋》学的“尊王”思想
第三节 刘敞体系化的《春秋》学
一 王道之下的《春秋》五书
二 经、史关系与经、传关系
三 “《春秋》之义,王道也”

第三章 政治重压下的《春秋》学
——研究路向的转变
**节 《春秋》学的转折
一 两大公案考
二 王安石与《春秋》的关系及其影响
第二节 苏辙与《春秋集解》
一 《春秋集解》产生的内外缘由
二 “道”“势”下的《春秋》
第三节 “王道”《春秋》:孙觉《春秋经解》
一 《春秋经解》的缘起
二 “《春秋》,假鲁史以载王道”
三 《春秋经解》解经方法

第四章 理学初步发展中的《春秋》学
**节 理学奠基者之辅助性的《春秋》观
第二节 程颐以“理”解《春秋》
一 “经所以载道也”
二 “学《春秋》可以尽道”
三 《春秋传》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体用结合的胡安国《春秋传》
一 胡安国论“致知”
二 《春秋》“史外传心”
三 体用合一而偏于用的《春秋传》
第四节 《春秋》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一 崔子方以例与”理“解《春秋》
二 萧楚专题性研究《春秋》
三 叶梦得《春秋》学体系

第五章 理学框架下的《春秋》学
**节 道南学派之《春秋》观
第二节 朱熹《春秋》学
一 朱熹经学思想
二 朱熹对《春秋》的整体看法
三 朱熹对《春秋》具体经文的理解

第六章 理学与史学交融中的《春秋》研究
**节 史学之《春秋》
一 从吕本中《春秋集解》到吕祖谦”《春秋》三书
二 陈傅良“经致”之《春秋》
三 戴溪“讲幄之体”《春秋讲义》
四 胡安国《春秋传》影响下的《春秋》学
第二节 理学“影子”下的《春秋》
一 洪咨夔“《春秋》以奉天命而立人极”
二 黄仲炎《春秋通说》“远稽孟子,近酌朱熹”
三 吕大圭“《春秋》扶天理遏人欲”
四 家铉翁“《春秋》垂王法示后世”
第三节 创新与归纳
一 《春秋》体例之创新
二 归纳宋代诸儒《春秋》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侯步云,女,1979年生于河北南宫,历史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北宋学研究》,参与撰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五经学与理学关系研究”“儒家气节观的历史嬗变研究”两项。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