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1645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030681645 ; 978-7-03-068164-5
本书特色
《中国藏族服饰结构谱系》以大量的标本研究结合古代文献考据,以系统的梳理呈现了藏族服饰物质形态在整个中华民族服饰结构中的特殊地位。
内容简介
藏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历史没有断层、信息保持纯粹而完整、迄今为止仍在普遍使用的古老民族物质文化。其中服饰结构又是标志性的因素,通过藏族服饰结构谱系的整理、研究,对构建中华民族服饰结构系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呈现了一个藏族服饰结构谱系的完整实证。本书强调考物与考献相结合,而重考物的方法,对博物馆标本、私人收藏、实地技艺传承人等一手材料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测绘和结构复原,发现普遍存在于藏族服饰结构之中的“贴边锦”“深隐式插角结构”和“单位互补算法”古老术规,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结构的比较研究,表现出藏族服饰这一古法技艺与汉地古文献中记载的“交窬”“交解”“交裂”“交输”算法异曲同工,并在上古的服饰考古成果中亦得到实证。这一重要学术发现为悠久的藏汉服饰“术规交流”理论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证据。而且这一古法术规在藏族服饰结构中并不是孤例,在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结构中也同样存在,这对完善中华民族服饰结构谱系具有重要的民族学意义。研究发现这种“十字型平面结构”所表现出共同的服饰形态和造物观,都源于中华民族“人以物为尺度”所体现的敬物尚俭思想和天人合一精神,为“一体”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藏族范示。
本书对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人员、影视服装设计师、技艺传承人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章绪论 (1)
一、引言 (1)
二、契机和研究基础 (5)
三、史学意义和文献价值 (8)
四、研究方法 (12)
(一)标本研究 (12)
(二)实地调查 (26)
(三)文献与实物比较研究 (32)
(四)其他 (34)
五、问题和发现 (36)
第二章“十字型平面结构”中华系统的藏族服饰结构谱系 (39)
一、关于中华服饰“十字型平面结构”谱系理论的梳理 (40)
(一)“十字型平面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 (40)
(二)藏族服饰结构谱系与中华服饰结构谱系 (43)
二、藏族服饰材质发展变化的结构系统 (54)
(一)藏制皮袍形成的社会因素与标本结构 (55)
(二)氆氇藏袍形成的社会因素与标本结构 (66)
(三)锦袍中藏汉文化交流与结构的保留 (84)
(四)从麻质藏袍结构分析看藏袍的汉化 (92)
(五)基于材质演变的藏族服饰结构谱系 (96)
三、不同区域的典型藏服结构形制 (102)
(一)关于藏族服饰的分类 (102)
(二)工布古休贯首衣的远古信息 (104)
(三)前藏无袖交领长袍曲巴普美的藏汉融合 (113)
(四)后藏氆氇短上衣堆通结构的继承 (118)
(五)交领长袍褚巴的先秦遗风 (123)
四、本章小结 (130)
第三章从藏族服饰结构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32)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藏族服饰结构 (132)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服饰结构 (133)
(二)藏族服饰结构特征释义 (136)
二、藏族与其他民族服饰结构比较 (146)
(一)汉族服饰结构 (146)
(二)蒙古族服饰结构 (148)
(三)纳西族服饰结构 (155)
三、藏袍五色饰边和贴边锦的道儒文化认同 (160)
(一)“五色”和“五行” (162)
(二)兽皮五色饰边从氏族图腾到藏汉文化的归属 (167)
(三)外“五色”饰边和内“五福”贴边锦的藏汉密符 (169)
四、本章小结 (172)
第四章古籍中的交窬与藏袍结构的单位互补算法 (174)
一、秦简《制衣》中的交窬算法 (175)
(一)交窬在秦简中的出处 (176)
(二)交窬考释 (178)
(三)交窬算法结构图复原 (178)
二、古籍中的交解、交裂、交输算法 (183)
(一)黄宗羲《深衣考》中的交解 (184)
(二)江永《深衣考误》中的交裂和交解 (186)
(三)戴震《深衣解》中的交输、交解、交裂 (189)
三、藏袍标本古老单位互补算法的发现 (192)
(一)双侧缝氆氇藏袍单位互补算法 (192)
(二)无侧缝氆氇藏袍单位互补算法 (197)
(三)单侧缝织锦藏袍单位互补算法 (203)
(四)深隐式插角结构织锦藏袍单位互补算法 (207)
(五)工布古休单位互补算法 (212)
(六)藏靴单位互补算法 (214)
四、藏服艺人单位互补算法实证 (218)
五、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结构的单位互补算法 (220)
(一)云南马关尖头土僚壮族下裙结构的单位互补算法 (221)
(二)贵州安顺苗族盛装上衣结构的单位互补算法 (222)
六、本章小结 (227)
第五章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与先秦小腰 (229)
一、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的发现与复原 (229)
(一)黄缎交领喇嘛长袍深隐式插角结构 (229)
(二)白色麻质立领偏襟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 (237)
(三)棕色氆氇交领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 (241)
(四)深棕丝缎团纹交领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 (245)
(五)黑斜纹棉布藏袍深隐式插角结构 (250)
二、白马藏深隐式插角结构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255)
三、先秦小腰考释 (262)
四、本章小结 (269)
第六章藏族服饰古法技艺传承现状 (273)
一、藏袍裁剪过程 (274)
(一)无衬里织锦藏袍(春夏季藏袍) (274)
(二)仿羊毛衬里呢料藏袍(秋冬季藏袍) (288)
二、藏袍制作过程 (291)
(一)无衬里织锦藏袍制作 (291)
(二)仿羊毛衬里呢料藏袍制作 (296)
三、古法藏袍成品穿着效果 (299)
(一)无衬里织锦藏袍的搭配 (299)
(二)仿羊毛衬里呢料藏袍的穿着方式 (300)
四、旦真甲氆氇藏袍与博物馆氆氇藏袍的结构比较 (301)
五、本章小结 (305)
第七章基于 VR技术和古法术规的虚拟藏袍实现 (307)
一、 VR技术实现藏族服饰古法术规的优势 (307)
二、民族服饰数字化研究的现状和特征 (308)
(一)服装仿真技术商业化大于专业化 (308)
(二)从新媒体到 VR技术的民族服饰数字化应用 (313)
(三) CLO 3D建模的专业工具 (314)
三、利用 VR技术对藏族服饰专业化呈现的技术路线 (314)
四、利用 VR技术和古法术规虚拟藏袍实现的实例 (315)
(一)丝质藏袍标本的 VR技术实现 (316)
(二)氆氇藏袍标本的 VR技术实现 (324)
(三)藏制皮袍标本的 VR技术实现 (334)
五、虚拟展示 (345)
六、本章小结 (345)
第八章结论 (347)
一、汉服术规礼教和藏服术规宗教的中华结构谱系 (347)
二、深隐式插角结构和单位互补算法的节俭定制 (352)
三、“人以物为尺度”的节俭美学 (353)
四、余论 (354)
参考文献 (356)
索引 (365)
后记 (367)
节选
**章绪论
一、引言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象雄文明、吐蕃文明、古格文明等,主要分布在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 自汉唐以后,在西藏(当时称“吐蕃”)地区生活的人们就通过青海的“唐蕃古道” ①和跨越民族走廊 ②(河西走廊、藏彝走廊 ③)的古丝绸之路主干道将物品运往其他地方。所以说,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不言而喻,通过丝绸之路将西藏与其他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唐代的吐蕃丝路更是古代沟通东西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从本书藏族典型服饰结构的系统整理来看,也首次发现了这种藏汉文化、东西文化交流的实证)。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藏族主要聚居区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历史上的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大多信仰藏传佛教,还有少数信仰原始宗教苯教。在上述聚居区的东部和南部的边缘地区,藏族还与汉族、蒙古族、羌族、回族、土族、撒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其他民族混杂而居,在服饰上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面貌。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环境之下孕育了藏族独特的服饰风貌,藏族也是少数民族中普遍保持古老传统生活方式和服饰文化形态的民族(图 1-1)。 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地势险峻,平均海拔 4000 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高、面积*大的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主要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其中阿里境内的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被视为西藏*古老的神山。藏族服饰文化正是藏族先民在适应自然和崇拜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高原服饰文化。 在西藏,有神山必有圣水,青藏高原江河纵横,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较为重要的河流有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等。很多江河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探赜索隐的人们。在藏族群众看来,圣水可生鱼,鱼便成为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中*重要的八瑞相之一,双鱼在汉传佛教中象征佛陀的肾脏;在藏传佛教中更为重要,它象征佛陀的双眼。 ①因此,与河流有关的物质就被赋予了神圣色彩,在西藏有些河流还与服饰有着紧密的联系。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的“孔雀服饰”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普兰王子和王妃的动人故事。 ②神话故事和传说是藏族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和愿景。“自然皆神”是藏族普世的价值观,通过漫长的文化积淀渗透在服饰的各个细节中。 随着交通的便捷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藏族聚集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日趋频繁,使得藏族传统的服饰文化与现代文化有了更多融合的机会,同时也对传统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开始悄悄孕育,传统藏族服饰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具有西式服装结构特征的省道在藏袍曲巴普美 ③和堆通④中的出现,杭州面料厂商专门针对藏袍特定纹样生产的 100%化纤低价面料被大量引入 ⑤,机器化大生产代替手工织造,藏袍中具有标志性的氆氇(真正用古法手工、传统材料和工艺织造的氆氇难觅其踪)也变得弥足珍贵。*大的问题是,这不仅改变了传统藏袍面貌,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藏袍古老的结构形制。传统藏族服饰的文化特质和现代藏族服饰的悄悄改变,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对古老藏族服饰的物质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在传统服饰仍是当前藏族人民日常穿着的主要形式的今天,藏族服饰比任何其他民族服饰都要表现得更为真实和纯粹。 目前,藏族服饰的保护问题已经从国家层面被重视起来,在 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收录了包括藏族服饰在内的 12个少数民族服饰,其中藏族服饰为西藏自治区措美县、林芝市、普兰县、安多县、申扎县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等联合申报。①因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藏族聚集区,发掘独特、神秘而又丰富的藏族服饰文化。藏族服饰是藏族物质文化*生动、直接的表达,是藏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藏族服饰承载着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有不少独特的自然、社会和宗教谜题尚未破解,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来进行突破。而结构是服装*本质的部分,由此可以深入、客观地探究藏族服饰所承载的文化遗迹与其他民族主流服饰的交融及其自身的特异性与变迁的信息。可见,从结构的角度入手研究藏族服饰或能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结论,同时在藏族服饰的文献建设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已成为国际上对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学术惯例,但在我国学术界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建构。
二、契机和研究基础 英国人文学者 Georgina Corrigan②(乔治娜 科里根),是一位资深的中国文化旅行向导和摄影师,早在 1973年就开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学术考察,采集了一大批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实时一手实物、图片和文字信息。这种经历让她在参观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时,被展厅里精美的藏族服饰所打动。经多番磨合,科里根特别看重我们对康巴藏袍样本结构研究的成果,她认为,对藏袍结构如此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藏学界是少见的,希望双方发挥彼此研究的特色合著一部有关藏族服饰的书①(图 1-2)。这种跨国界的学术合作为确立“藏族服饰结构研究”增强了信心。英国学者科里根为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作为藏族物质文化的服饰一手材料尽管很多,但对其深入研究,特别是系统的结构研究不足,更没有权威的文献成果。她对于合作非常兴奋,于我们而言,如果通过中英学者的合作研究,将中华多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特质的藏学实证呈现给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了体现研究成果的完整性,本书提供了英文版《安多和康巴藏族服饰》有关康巴藏袍的两个标本结构信息(图 1-3)。
作者简介
刘瑞璞,1958年1月生,1977年下乡插队,1979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83年毕业,同年在天津纺织工学院服装系任教(现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历任天津纺织工学院服装系主任、天津师范大学靠前女子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导、硕导、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体系(Pattern Design System)及其 靠前规制(The Dress Code)。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7.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经典常谈
¥4.3¥14.8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4.4¥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6.7¥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9.6¥25.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8¥25.0 -
文史足徵录
¥16.2¥49.0 -
北欧神话
¥24.9¥5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庄子
¥9.0¥2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