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史人物论稿

秦史人物论稿

1星价 ¥97.3 (7.6折)
2星价¥97.3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52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20385282 ; 978-7-5203-8528-2

本书特色

这部书稿作为“秦史人物”研究论著,各篇并不整齐,有的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对象,有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两篇或者多篇分述;有的两位历史人物合篇讨论;有的则论说对象为多位历史人物甚或一个人物组合。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

内容简介

商鞅、宣太后、甘罗、白起、郑国、吕不韦、秦始皇、秦二世、乌氏倮、巴寡妇清、蒙恬、赵佗、商山四皓等在秦史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秦史人物论稿》是作者历年对秦史人物研究的集中体现。以作者对于以上秦史人物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这些对秦史进程形成影响的历史人物的分析,深化对秦史与秦文化的认识。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而对于秦文化的风貌,也可以得到更具体更生动的说明。

目录

秦文公和史敦
一 《秦记》的意义
二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三 史敦:**位见诸史籍的秦国史官
四 《秦记》叙述“从襄公开头”
五 史敦与史官记梦制度
政论与史论:秦史政治人物的对话
一 秦穆公与由余的对话:“自上圣黄帝”“及其后世”
二 秦孝公与卫鞅的对话:“三代不同礼而王”
三 秦昭襄王与范雎的对话:“五帝之圣”、“三王之仁”、“五伯之贤”
四 范雎与蔡泽的对话:“商君、吴起、大夫种”
五 秦王政神交韩非:“见《孤愤》、《五蠹》之书”
六 秦人对历史的记录与温习
商鞅及其“垦草”建议
一 《商君书·垦令》的意义
二 “垦草”动员与秦国经济进步
三 “近咸阳”诸水“尽得比山川祠”
四 秦地国土资源开发
五 “垦草”成功与秦的扩张
关于商君“强国弱民”理念
一 “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二 《商君书》“国强民弱”政治公式
三 “法大用,秦人治”
四 关于商君“刻薄”
秦孝公与商鞅的合作及定都咸阳决策
一 秦都的转移:由林牧而农耕的进步
二 自雍徙都咸阳:从农耕区的边缘到农耕区的中心
三 始都咸阳与新的生态地理条件及经济地理形势
秦武公与秦“力士”
一 “武王有力好戏”
二 早期“力士”故事与“秦之力人”
三 秦史“三力”及相关现象
四 “力士”地位与秦文化“尚力”风格
五 “扛鼎”、“举鼎”竞技表演
六 秦“尚力”传统在汉代社会的遗存
七 秦人对“力士”及“尚力”倾向的思考
八 关于“小人尚力”、“小人绝力”
宣太后的历史表演与秦史的宣太后时代
一 中国史的英雄时代
二 历史为宣太后提供的舞台
三 宣太后的政治成功
四 “昭襄业帝”的历史条件
五 宣太后的“通”与“乱”与秦楚风俗史背景
扁鹊“来入咸阳”“为小儿医”
一 扁鹊“随俗为变”,“即为小儿医”
二 秦简《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
三 关于“秦人爱小儿”
甘罗“年十二”“为上卿”
一 《战国策》《史记》甘罗事迹记述
二 甘罗故事疑议
三 “甘、奇显用,年乖强仕”
四 “甘罗之悟吕不韦,张辟疆之觉平、勃,皆以十二龄”
五 甘罗“声称后世”
六 关于“甘罗相秦”
“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
一 孔子曰“后生可畏”
二 《战国策》《史记》“项橐”故事
三 “项託使婴儿矜”
四 “项橐、颜回”“万流仰镜”
五 “项橐”“秦人”疑议
白起与长平之战
一 白起的时代:“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
二 上将军白起
三 决战长平
四 “长平之坑”
五 长平之战的历史记录
六 杜邮悲剧
七 长平的痛苦记忆与白起的历史形象
八 长平追忆与白起纪念
九 头颅山·白起台
十 《白起论》反思
郑国与“郑国渠”
一 “郑国开渠利秦”
二 郑国渠:“郑国”的纪念
三 “郑国间秦”行为与“郑国渠”的工程史意义
嫪毐与“毐国”太原郡
一 嫪毒,士之无行者
二 “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毒国”
三 “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
四 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
五 “高皇帝居晋阳”
六 代王“都晋阳”
七 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
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
一 吕不韦出身及其以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成功
二 桃色污点与历史形象
三 阳翟·濮阳·河南雒阳:商人吕不韦的人生轨迹
四 吕不韦“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五 “吕母冢”遗恨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一 《吕氏春秋》的学术品级和不韦的文化贡献
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三 《吕氏春秋》的社会福利意识
四 以“忠义”为品式
五 “小忠”、“大忠”和“至忠”
六 先王之教,莫显于“忠”
七 “不忠,罪及其宗”
八 《吕氏春秋》中技术之学的知识精华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一 “定于一”:战国时期社会的共同理想
二 秦始皇在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三 改诸侯置郡县
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五 秦始皇统一的技术因素
六 秦始皇统一成就与秦文化的开放性格
七 秦始皇统一事业的历史评价
“皇帝”制度:秦始皇的政治发明
一 “既并天下而帝”
二 “议帝号”的政治讨论
三 秦昭襄王“西帝”故事
四 战争合法性宣传:“义兵”
五 执政合法性宣传:“圣德”
六 “黔首”的态度:“天下无异意”
七 “宗庙”权威:益阳兔子山秦二世诏子婴“宜王如故”
八 帝权的败落:“宜为王如故”
乌氏倮、巴寡妇清“名显天下”
一 “鄙人牧长”和“穷乡寡妇”
二 “秦皇帝礼巴寡妇清事”与“秦风”的关系
三 吕不韦的政策还是“秦始皇的本意”
《货殖列传》所见成功秦商
一 “秦破赵,迁卓氏”
二 “山东迁虏”程郑
三 宣曲任氏
四 因“塞之斥”致富的桥姚
五 无盐氏及“关中富商
展开全部

节选

秦文公和史敦 《秦记》是秦国的史书。太史公撰作《史记》,采用了许多《秦记》提供的历史记录。其中有很多详密的社会信息、新鲜的文化逸闻、生动的人物肖像、精彩的历史片段。《秦记》*初撰述,应当始于秦文公时代。秦人重史的传统,对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有积极意义的长久影响。 一 《秦记》的意义 秦始皇时代推行政治强权和文化专制政策的*突出的表现,就是焚书。《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对于是否实行封建制度,“始皇下其议”,博士齐人淳于越的主张被否定,*终以李斯坚持的推行郡县制的意见作为这次政治辩论的结论。然而李斯又针对淳于越的政见,指出当时“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问题,提出对以“学”议“令”的行为“禁之便”。建议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的主张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所谓“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就是各国历史记载都被取缔,只留下秦国的史籍。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中说的:“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司马迁感叹诸侯史记之不存,所谓“独有《秦记》”,即“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后果。所谓“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指出《秦记》内容其实并不很完备。不过,他同时又肯定,就战国历史内容而言,《秦记》的真实性是可取的:“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对于以为秦史记录不值得尊重的态度,司马迁有所批评:“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司马贞《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李斯建议焚书时首先提出“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条原则,说明对《秦记》的特殊看重。对于秦人来说,史学是有用之学,史书是有用之书。 二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秦文公是秦史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君主。在确定“西垂”的政治重心地位之后,向东发展,逾陇山,至于“汧渭之会”。秦人长期在西汉水上游和渭水上游活动,经慎重考虑,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抉择中确定往河渭方向开拓。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秦文公在关中平原西部确立了行政中心,进行祠祀建设,经营信仰秩序。《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 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 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赢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十年,初为鄜畤,用三牢。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十九年,得陈宝。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 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 公孙也。 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在“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嗥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聊驹黄牛羝羊各一云”之后,秦文公又“初为鄜畤”,“得陈宝”,以及“伐南山大梓,丰大特”,都有充实信仰世界,建立祠祀体系的性质。后者有体现向秦岭以南发展的试探。“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显示出国土与国民控制的新进展。 “法初有三族之罪”,说明了司法体制方面对周制及东方传统的认同。 这位执政五十年的秦公,将秦史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除了“伐戎”军事成功之外,文化建设方面功绩的突出表现,即: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金德建在他的学术专著《司马迁所见书考》中有《(秦记)考征》一文。其中写道:“开始写作《秦记》便在这一年。秦文公十三年是公元前七五三年,比较《春秋》的记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还要早三十多年。”也就是说,秦人正式记录史事,甚至早于《春秋》。 P1-3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男,河北武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女子从军史》《中国盗墓史》《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儿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插图秦汉儿童史》等学术专著40余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