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职业素质养成(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金融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成果)

包邮金融职业素质养成(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金融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成果)

¥25.0 (7.8折) ?
1星价 ¥25.0
2星价¥25.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63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300296326 ; 978-7-300-29632-6

内容简介

本教材内容包括概述、以及职业思想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岗位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发展素质、五大模块,涵盖理想理念、敬业诚信、态度方法、团队合作、压力情绪、心理感恩等各个方面,结合金融行业的特点和金融职业的要求,深入分析、解答职场新人将要遇到的思想、态度、心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的思想心理准备和能力素养准备。
本教材通过采用案例分析、能力测试、感悟分享、实践行动等形式,避免过多的理论阐释和空洞的说教,力争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耦合的立体化金融类职业素质教育。

目录

职业素质概述

职业思想素质篇
学习单元1 职业理想
学习单元2 爱岗敬业
学习单元3 诚实守信
学习单元4 优质服务
学习单元5 遵章守纪

职业心理素质篇
练习单元1 心智模式
练习单元2 压力管理
练习单元3 意志力
练习单元4 感恩心态
练习单元5 抗逆力

职业岗位素质篇
方法单元1 时间管理
方法单元2 团队协作
方法单元3 汇报工作
方法单元4 解决问题

职业发展篇
目标单元 树立个人职业品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金融职业素质养成/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金融类》:  (三)银行业岗位类型及职业发展路径  在各金融子行业中,银行业规模*大、人员需求数量*多,占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半壁江山。因而,需要重点讨论下银行业岗位类型及职业发展路径。  一般而言,银行提供给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有以下五类:(1)柜面业务类,就是指在银行柜台里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岗位,分为对公柜面和对私柜面,从事该岗位的人员称为银行柜员。(2)客户营销类,主要是发掘公司及个人潜力客户,维护客户关系,营销各类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拓展市场份额,一般分为对私客户经理岗位和对公客户经理岗位。(3)产品支持类,主要是分析客户与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与服务方案,制定并开展营销活动,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协助。(4)风险控制类,主要是预防控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监测风险指标,管控运行风险,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等。(5)信息科技类,主要是开发和测试应用软件,安装和维护硬件系统,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支持业务发展需求。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一般从柜面业务类岗位或客户营销类等前台岗位开始做起,这既有自身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是很多银行从基层开始锻炼员工、发现人才的特意安排。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优势和职业兴趣,选择业务、市场、管理三条路线。业务路线强调专业素质,比如从柜员起步,培养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产品开发、方案设计等能力,逐步从前台转向中台岗位,从事网点业务管理及分行的业务部门工作,甚至在具备了沟通协调、组织领导等能力后,转向网点负责人、业务部门总经理等管理岗位。市场路线从客户经理起步,开拓市场、积累客户资源,也许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是做出业绩后成效容易显现,发展就会比较顺利,在管理能力具备后,容易转向管理路线,成长为营销部门总经理乃至行长。如果大学一毕业就从事行政岗位走管理路线,就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领导潜质和人脉资源。  二、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方面的表现,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果即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怎么办?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来助力职业发展、提升工作品质?这些都需要我们学会正确处理职业理想、现实与职业兴趣的关系。  走上工作岗位,我们都希望职业岗位与自己的兴趣相一致,这样每天上班做的工作正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身心愉悦还薪水丰厚,可谓两全其美。但在现实中,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基于社会职业需求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能够从事理想的职业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从事了自己期望的职业,也不可能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你喜欢做的事情,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因而,一旦选择岗位后,如何调整心态、培养兴趣、寻找成就感,就需要培养一项重要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在行业调查中发现,初入职场的很多同学坚持不了半年,觉得这份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差距太大,就轻易辞职不干。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完全合心意的工作几乎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初人职场时,能力、资历、资源都不够,并没有太多的资本挑挑拣拣。那些轻率辞职的同学,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往往就困在不停地就业、辞职、再就业、再辞职的怪圈里。而能够坚持下来的同学,两年后辞职的概率就大大降低,接下来的跳槽,是在自己积累了竞争资本的基础上向更好单位、更大平台的主动选择。  三、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个体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人生理想在个人职业领域的体现,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何种成就的愿景与向往。职业理想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  为什么要确立职业理想?首先,职业理想具有导向作用,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标,是心中的目标愿景。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职业理想是人们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其次,职业理想具有调节作用,是职业成长的催化剂,可以指导并调整着我们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偏离了理想目标时,职业理想就会发挥纠偏作用,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没有职业理想的支撑,人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志。再次,职业理想具有激励作用,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目标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努力奋斗。  职业理想可以分为短期职业理想、中期职业理想、长期职业理想和终生职业理想。刚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对职业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先确立短期职业理想,明确2年以内的职业规划,确立初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逐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具体内涵之后,再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和职业需求,进一步明确、细化中、长期的职业理想。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