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的智慧:基于道家哲学的研究

“元”的智慧:基于道家哲学的研究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2893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0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69289381 ; 978-7-5692-8938-1

内容简介

“无”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受到哲学家们的青睐。本书从甲骨文“無”的内涵入手,以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哲学思想创新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道家先哲何以言“无”、又如何言“无”。全书从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维度,探索了“无”的丰富内涵意蕴。通过对“无”的哲学考察,可以看到,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深刻演绎,“无”的智慧图卷徐徐展开:“有生于无”的生成论、“不知之知”的认识论、“无为而治”治国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无”并不是虚无,而是蕴藏着新的更大的可能性,千百年来给人们以无限的智慧启迪,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无”的无穷魅力。

目录

绪论
一、哲学之“无”及其相关问题
二、关于“亡”“無”“无”的说明
三、道家哲学与本文材料的选择
四、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章 “有生于无”的生成论之“无”
**节 巫术、宗教与“無”
一、“事神”与“事無”
二、对鬼神的怀疑与“無”的“脱巫”
第二节 “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猜测
一、对万物本原的猜测及“有生于无”的提出
二、“有生于无”的直觉、猜测等特征
第三节 “是其所是”与“有生于无”——兼论中西两种不同的形上之思的起点
一、“是其所是”与“‘是’是什么”
二、“有生于无”与“‘无’不可说”
第二章 “不知之知”的认识论之“无”
**节 “知”之内容、方式与“去知”
一、“知”之内容与“去知”
二、“知”之方式与“去知”
第二节 “不知之知”与认知的*高境界
一、认知的三个层次
二、“不知之知”(“真知”)与“无”(“道”)
三、对“不知之知”的把握
第三节 “不言之言”的言说智慧
一、“不言”又在“言说”的悖论
二、“言、无同一”与“无言”之境
第四节 逻辑语言与意向语言——中西传统形上学不同语言对形上本体的把握
一、从“逻辑的说”到“道说”
二、意象语言及其对大道的把握
第三章 “无为而治”的治国论之“无”
**节 “有为”(名教)的治国之策
一、名教何谓
二、名教的渊源
三、名教是强调“有为”的治国之策
第二节 “无为”(自然)的兴起与发展
一、“无为”的思想渊源
二、“无为”的形成
三、“无为”的发展
第三节 “有”“无”之策的抗衡
一、无为的昙花一现与有为的潜在成长
二、名教(有为)的确立与蛰伏中的无为的抗衡
第四节 对“有”“无”的讨论及沟通
一、对“有”“无”沟通的初步尝试
二、对“有”“无”沟通的重要发展
三、名教(有为)以“无”为本
第四章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之“无”
**节 “道”本论的理论矛盾及其演化
一、“道”在生成义上的继承及其具象化
二、“道”在根据义上的继承与“道”之“无”化
第二节 否定方法、形名方法与“以无为本”的提出
一、否定方法与“以无为本”的提出
二、形名方法与“以无为本”的理性论证
第三节 释王弼之“无”
一、“无”是万物的始源,“无”生“有”
二、万物统一于“无”,“无”为“有”之根据
三、以“无”论“道”及其对“道”的继承
第四节 王弼之“无”与近代西方哲学之“无”
一、王弼之“无”与黑格尔之“无”
二、王弼之“无”与海德格尔之“无”
余论 境界之“无”的开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1.“無”的探源
2.前老子时期的“无”及哲学准备
3.论道家哲学的“无”——从老子到王弼的哲学史考察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春兰,哲学博士,现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社科优青),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对象(首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术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与教材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