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资本与农村减贫:理论及证据

社会资本与农村减贫:理论及证据

1星价 ¥89.6 (7.0折)
2星价¥89.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985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0198530 ; 978-7-5201-9853-0

本书特色

本书借鉴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它进行了微调,并依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大学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百县千村”农村定点调查项目所形成的农村家庭数据库展开研究。书中的主体章节即依托该数据库基于不同视角进行的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贫困绝不是收入比别人低多少那么简单,它是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表现,它落后保守并在代际传递,渗透于穷人的社会参与、经济生活、家庭关系和社区环境之中。如果人们能够从所在的关系网络、信任及社团等社会互动中获取社会资源,那么他们不但能够获得自身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社会排斥的程度,这正符合社会资本理论的思想。作为“穷人的资本”,社会资本能够给贫困群体提供非正式保险机制,缓解外部对贫困家庭成员的负面冲击,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 本书以社会资本为视角和核心工具,从财政支农、劳动力转移、公共品供给、农村借贷和贫困代际传递等诸方面研究了农村减贫的机制和效应,把农村减贫看作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结果。对农村减贫促进因素的定量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促进农村减贫的方向,为我国的农村减贫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目录

**章导论

一贫困的表象与性质

二中国的扶贫与减贫

三社会资本与农村减贫

四研究设计与主要结论

第二章社会资本、财政支农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评述

二财政支农的发展及特征

三社会资本、财政支农与农村减贫的实证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三章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评述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三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减贫的实证分析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二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

三数据来源以及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与农村贫困的衡量

四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减贫的实证分析

五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社会资本、农村借贷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述评

二社会资本、农村借贷与农村减贫之间作用机制

三社会资本、农村借贷与农村减贫的实证分析

四农村借贷对社会资本与农村减贫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社会资本、多维贫困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评述

二社会资本与多维贫困的数据与变量

三社会资本影响多维贫困的实证分析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七章社会资本、贫困代际传递与农村减贫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评述

二调查设计与样本特征

三社会资本与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关系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社会资本的差异分配与农村减贫

一引言

二农村家庭样本描述

三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差异分配

四农村贫困的“关系”性质

五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文慧,女,1969年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近年来主持开展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河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出版学术专著《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在《改革》《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科技论文一等奖和河南省“三农”问题研究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