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7699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7699383 ; 978-7-5576-9938-3
本书特色
★化繁为简,有趣有料,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言简意深,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文字讲通基础原理;简约插图,简化一切复杂问题,有趣到让灵魂开窍。 ★主题精挑细选,贴合学生课堂需求;相关领域专家助力零障碍阅读,为你打开知识的大门。 ★双减政策下,增加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生活常识 前沿科学,开扩孩子眼界,增强竞争力。 ★双色印刷,轻薄纸张,即拿即学,让学习不再单调。左文右图,对照观看,简约插图简化一切复杂问题。
内容简介
大脑沟回越多越聪明? 为什么人类婴儿出生后不能马上走路呢? “第二个胃”真的存在吗? 放屁和打嗝,哪一个更臭? 心脏为什么不患“癌症”? 婴儿为何会假哭? 鼻孔为何会交替堵塞? 秃头会隔代遗传吗? 本书提出日常生活中与人体运转相关的54个小疑问,全面解析知识点,从头到脚,从遗传到基因,从出生到衰老,图文解读人体六大系统,揭开人体运转的奥秘。
目录
节选
前言 据一项海外研究预测,2007年日本出生的孩子,有一半寿命将会超过100岁。“百年人生”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延年益寿,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当今这个时代,电视和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打开智能手机,动动手指,就能搜索到各种各样的和健康相关的信息。 不过,人们同时也会感到困惑,这些信息纷繁复杂、真假莫辨,要做出判断、取舍,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从中选择正确的为我所用,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是否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人体相关的正确知识呢? 掌握正确的知识,是我们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不被街头巷尾流传的繁杂信息左右,明白该如何选取有用的信息。 本书收集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辅以图解,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以加深大家对人体知识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各位读者了解自己身体的欲望,成为大家获取更多人体相关知识的阶梯。另外,关于人体,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思议之处以及未解之谜,所以不能不说它是神秘的。如果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认识到我们的身体与生命是多么宝贵、不可轻易失去,这将是我作为一个医者*大的快乐。 *后,对于一些目前仍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本书优先采用了广受认同的说法作为结论,并力求将其讲得通俗易懂。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从专家的角度看,或许在表达的严谨性上有所欠缺,就此敬请理解。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本书,如此我将不胜荣幸。 在此谨向在本书编纂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山村宪先生、富永健司先生致以谢意。 主编??医学博士??荻野刚志 **章 用来控制身体的信息处理系统 神奇的大脑与神经 人的大脑重量越重、褶皱越多, 真的就越聪明吗?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儿童期大脑的发育才*关键。 观察一下动物的体型和大脑重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一般来说,体型越小的动物,它的大脑重量在体重当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而体型越大的动物这一比例反而越小。动物的大脑重量和体重之间的比例是有规律的,即“大脑的重量与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这被称为“缩放”。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很特别,没有遵循这个规律,那就是人类。人类的大脑重量在体重当中所占的比例,超过其他动物。 另外,有些人认为,大脑的重量和头脑聪不聪明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爱因斯坦的大脑重量只有1230克,和普通成年男性的大脑重量(1350~1500克)相比还要轻一些。加利福尼亚大学针对“脑容量与智商(IQ)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脑重量越大的人IQ越高,特别是大脑皮层中的前额叶皮质与后颞叶皮质比较厚的人,他们的IQ更高。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又发现,有些人虽然大脑皮层很厚,可IQ却并不高。由此可见,皮质的厚度并不能决定IQ的高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大脑在童年期的发育程度。 的确,IQ达到120以上的人,在童年期的7~9岁,大脑皮层的厚度甚至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而在9~13岁,大脑快速地发育,皮质的厚度才渐渐增加。这个事实似乎也印证了前面的研究结论,也促使人们掀起了童年期孩子的教育培训热潮。不过我们也要知道,IQ数值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除此之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一个人大脑的褶皱越多,他的头脑就越聪明。但是实际上,大脑的褶皱在胎儿期大脑成形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而到婴儿出生时,他大脑里的褶皱已经发育完成了。因此,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褶皱的数量是不会因为学习更加努力就增多的。 灵魂出窍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吗? 灵魂出窍,也是大脑拥有的神奇功能呢。 据说,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灵魂可以从身体中抽离出来,飘在半空中看着自己平躺着的身体,这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提到的“灵魂出窍”现象。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让人意外的是,和灵魂出窍有些相似的濒死体验却并不少见。那些心跳停止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的人,很多都经历过濒死体验。其中被提到*多的共同点,就有前面所说的灵魂出窍,还有安详的气氛、远处闪亮的光、与来自“灵界”的人们交谈等富有神秘色彩的内容。不过我们对这些体验总是将信将疑,即便它们真的存在,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恐怕*多也只会体验一次,在发生时也很难及时地进行科学验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看作一种精神现象。 不过,有些人不必经历濒死体验,也会出现灵魂出窍的状态。你听说过大脑实验吗?在大脑实验中,如果用电流直接刺激大脑,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说,刺激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时,手腕会不受控制地向上抬起来;或者刺激视觉区域时,眼睛能看到正常人本来看不到的一些颜色。 有些参与了这项实验的人说,他们平躺在床上,在电流刺激大脑的角回区域时,感觉自己飘了起来,一低头就能看见自己平躺着的身体,就像灵魂出窍了一样。 科学家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刺激大脑的角回区域能够引起一种像做梦一样的幻觉症状。 角回是一个与语言认知、视觉信息等相关的区域,科学家认为这个区域在人类和动物进化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动物的大脑早早地就进化出了这个视觉武器,能够使它们在看到别的动物的**眼时,就本能地判断出对方是敌人还是朋友,从而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活下来。另外,像灵魂出窍一样俯视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人凝视自己的内在一样,对人类来说,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据说,有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都拥有这种超能力呢。 “临阵磨枪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 “当然,一点用都没有!” 只有不断重复,才能形成长期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听到大量的信息,脑子里也会想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我们很快就忘记了。我们可以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具体地说,就是将只能储存几十秒至几分钟的记忆称为“短期记忆”,而将储存时间更长的记忆称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信息容量据说是7个组块(chunk)。 工作记忆的储存时间比短期记忆还要短,它是一种在短时间的工作中将信息处理后储存在大脑中的能力。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也比短期记忆少,只有4个组块。 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有一个海马体,短期记忆一般都短暂地储存在其中。海马体很聪明,它能从我们的耳朵和眼睛等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那些重要的信息,将它们输送给大脑皮层。 那么海马体具体是怎样做的呢?它将与情感相关的情绪记忆输送给小脑扁桃体,将与自身经历相关的情景记忆输送给前额叶,将与知识相关的语义记忆输送给颞叶,将与身体动作相关的程序记忆输送给小脑以及大脑基底核,等等。不同的记忆将根据种类被输送至不同的部位,转化为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包括:①识记; ②保持;③巩固;④熟记。暂时记住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地重复才会巩固下来,在受到某种刺激时马上就能想起来。 所以,暂时记住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忘了,记忆是在重复中形成的,复习就是一个重复的方法。相信你已经明白为什么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了。不要再开夜车,保持充足的睡眠,用长期记忆的方法来学习吧。 经过不断重复记下来的内容,大脑会将它识别成重要信息,这些记忆就更容易被储存下来了。
作者简介
荻野刚志 医学博士、共立荻野医院院长。 1969 年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邦大学医学系,历任庆应义塾大学医学系内科学教室消化内科助手、日本钢管医院内科主任,自2018 年起担任现职。
-
穿鞋子的猫-法国童话集
¥4.8¥13.8 -
超级英雄典藏故事集
¥20.6¥98.0 -
山海经
¥22.4¥68.0 -
汉字百讲
¥21.8¥68.0 -
小王子
¥4.5¥15.0 -
颠倒的一天
¥12.8¥39.0 -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八品)
¥12.6¥39.5 -
中国民间故事
¥9.4¥22.8 -
简笔画10000例
¥15.5¥49.8 -
今天要去动物园/那行童书
¥16.7¥49.0 -
中华姓氏地图
¥14.2¥59.8 -
诗词的故事典藏版(九品)
¥5.1¥19.8 -
写给孩子的趣味逻辑学
¥13.7¥38.0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全译本
¥11.9¥36.0 -
怎样写作文-大师教我学知识
¥10.5¥25.0 -
会发光的小狮子:《恐龙世界奇遇记》
¥14.0¥52.0 -
格列佛游记/世界经典童话绘本
¥5.4¥15.0 -
101个趣味模块-101种创意游戏
¥13.2¥33.5 -
慢悠悠的压路车(八品)
¥14.4¥45.0 -
好慢好慢的毛毛虫公交车+甜甜圈逃跑啦
¥21.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