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之城

记忆之城

1星价 ¥39.8 (7.0折)
2星价¥39.8 定价¥56.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609516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36095168 ; 978-7-5360-9516-8

本书特色

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的自传体小说:“我”站在十八梯石坎顶端,写下了“鱼城”故事的开头。 “野生派”作家袁凌,继《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青苔不会消失》之后又一部剖析自身与社会的非虚构小说。 作品曾获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2017年新京报·腾讯年度华文好书。 李敬泽、梁鸿、弋舟、路内等名家倾情推荐。 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的自传体小说。 一座山城,两个时代,由平淡的表象窥探内涵的底色。它们沉睡多年,需要一次复活的机会。 以山城重庆为原型的舞台,讲述一段似远而近的时代故事。 我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又经过反复修改,就是为了尽可能安心地、有机地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不怕过程麻烦,只希望让这些故事有个*好的传播接受度。 ——袁凌 袁凌的小说很精彩,够味也到位。但我怀疑他对虚构本身并不在意,他看重的,只是虚构文体可以把零散的生活事实和真相自由组合的便利。他非常清醒也清晰地知道他要的是什么,该怎么做。毫无疑问,他是执意为社会和人生的作家,正是这一点,让我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油然而生出敬意。——徐则臣 这是一部小说,但我不想以“小说即虚构”来判断袁凌的写作。事实上,就是有一类这样的作家,只会以一种“非虚构”的态度去和生命角力,他们与之搏斗的,从来都是真而又实的生活本身,这令他们避免了将世界变成仅仅是一则故事的风险,而此种风险*大的危害是——将写作降格为了谎言。在这个意义上,袁凌接近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那么,我可以将他想象为是无所畏惧的。 ——弋舟 著名非虚构作家袁凌在虚构领域的惊艳亮相。无论是非虚构还是虚构,袁凌都有一种“抢救”意识,他是失去世界和失去时间责无旁贷的证人。他是写作界的道德力量。——阿乙 袁凌的写作,虚构似乎不够残酷,纪实仿佛未必热情,可他完成的每一个作品,都有着足够充沛的情感力度和极其粗粝的现实感知——在这本《记忆之城》里,我尤其看到一个希望放弃每一个人却永远关心着所有人的灵魂。——黄德海

内容简介

《记忆之城》是知名作家袁凌创作的非虚构自传体小说,故事记录了大学毕业后的主人公来到“鱼城”之后的数载光阴。身为一名社会新闻作者,他接触了许许多多生活在“鱼城”的普通市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在城市的光鲜外表下,一个平凡群体日常讨生活的挣扎和坚忍。工作之余,与身边好友、自己恋人、报业同行等人的相处,以及鱼城历经拆迁、改造后的场景,都让主人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摇摆和怀疑,经过一场病痛的洗礼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之后,他也寻得了让身心和解的方式,让鱼城里的种种化作记忆,成为其人生成长中的一道痕迹。小说采用回忆式絮语的方式,道尽了大城市中底层人士的辛酸遭遇。层叠交错的山城风光,光鲜亮丽的重建城市,其实离不开那一群为之默默奋斗的人。“野生作家”袁凌以他擅长的敏锐视角和跳跃性的文字风格,为自己和读者描绘了一个细碎而真实的“鱼城”。

目录

2019 ………… 1 2001 ………… 88 2003 ………… 202
展开全部

节选

这次回鱼城,轻轨从华新街出站,驶上鱼澳桥,嘉陵江对岸的鱼中区就矗立在面前,似乎是越过护城河进入某座城寨的隘口,却又即将回到自己熟悉的地界,我在心里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隔江近似屏风的布景上,楼群和崖壁相互攀缘着升高,不知谁是主角,谁是背景,沿着嘉陵江岸布置延伸。沿嘉陵江岸行走的轻轨像一条带子,一会儿穿出那些楼房,一会儿又消失,似乎是为了固定这幅布景。在布景的*上方两路口的位置,出现了鱼城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大楼,带着一个像电视塔那样的针尖,那是为了接收全市的急救信息。 我想到了小芹随身带着的那根针,始终没有见她拿出来过,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曾被使用。它可能早就被弄丢了,和它的主人一样,在茫茫人海中消失了,随江水流逝了。 还有红萍,她早就化成了一把骨灰,不知被撒到什么地方去了。她曾经栖身的那片棚屋,就在急救中心大楼针尖背后的那面坡下,顺脚一直滑下去,会跌落到菜园坝火车站。十八年前**次走出火车站出口,我没想到会和对面山坡有什么关联,它那时看上去是深绿色的,散落的窝棚都淹没在南方盆地的绿色里。如今那片棚屋和那面山坡的绿色,都不知是否还存在,她的父母可能流落到了城市某个角落,不会对别人提起他们养女的故事,就当是终生不会去医院检查透视的一个病灶。 再过去一点,山顶的楼房下面是佛图关公园挂在崖坡上的一幅绿色,底部是一片竹林。小絮离开鱼城回乡的前两天,我们曾经去那里游玩,在竹林间的茅亭里拍下照片。照片上她微微向上掠着嘴角,似乎是来鱼城后唯一的开心时刻。那天我似乎重新爱上了她,从头开始谈一场恋爱,却只有两天时光的期限。 我留心辨认,眼前的这幅景色,每次回来是否都变了一点儿。楼群的位置更加显眼,山坡退到了背后,慢慢地被楼群踩到了脚下,原来的岭际线变得模糊了。大楼越来越多,绿色的布景也就朽坏了,正在被撤下来。怀旧的心情并不合适,即使是像这样一次旅行,似乎是要放弃又留下一点什么。 昨天在家乡小镇上那家派出所的柜台前,姐夫陪着我拿到了那张盖有蓝色骑缝章和钢印的户口准迁证。这样,依靠姐夫和派出所长的关系,加上两条芙蓉王香烟的作用,我终于结束来回辗转,只需要再奔波一次,就能把户口从人才市场的抽屉里取出来,落在一个长久的地方。 不会再有个中年女声每年在固定时间打来电话,用着懒洋洋的、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问我是否要延长户口挂靠和交纳档案代管费用了。*初两年为了交钱,我每次都自己回鱼城一次,后来有两次请陈天代缴,再后来可以银行转账了,那个中年女声却始终没变过——漫不经心当中带着一丝莫测,每一次的响起都会提醒我,你的身份还只是挂在某个地方、某颗钉子上,只需要不知从哪里来的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落。 从考上大学转为商品粮户口开始,我从来没有想过它还会回到那个小地方,从省城辗转到上海、北京、鱼城,*后竟然没有找到落脚之地,只能叶落归根。不论如何,这里毕竟让它悬挂了那么长时间,这次迁户,就算是结束一场过于漫长的告别。 还有那篇十几年当中一直未完成的故事,叫作记忆之城。**行文字是我在鱼城的出租屋里敲下的,现在那些早年的文字已变得陈旧,如果是写在纸上,字迹一定已经斑驳泛黄,墨迹漫漶莫辨。它一直没有出生,却已经衰老了,像是先天不足的胎儿。 “你把它写完吧。”上次和小絮在微信上聊天,她再次提到了这件事。当年从小县城那间临时的婚姻登记处门面里走出来,各自小心翼翼地把绿色封皮证书放进衣袋,感到莫名地松了一口气,心里又有些空落落。小絮对我提起了这件事,说是“留个纪念”。说起来,虽然结婚多年,从家乡到上海再到鱼城,只有在劳务市场出租屋里的三年,我们是像其他夫妻一样,在一起长期生活过。 我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它还没有完成,需要寻找些什么,作为延迟出生的凭证。那些在鱼城孕育的人物、情节和地名,它们沉睡了多年,需要再活过来一次,寻找今天的身份。也许已经没有它们的位置,连鱼城骨子里也已变身为另一座城市。如果这一次它们没有复活,那就再没有活过来的机会了。 需要一个契机,我知道自己内心一直在等待,当半个月前陈天在微信上久违地联系我,发给我那篇很久没有发表的稿子,这个契机意外地出现了。

作者简介

袁凌,生于陕西平利县,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腾讯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入选三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两届豆瓣年度作品、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好书等,出版《生死课》《寂静的孩子》《世界》《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等书,发表长篇小说《记忆之城》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