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口碑生成研究

包邮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口碑生成研究

¥56.4 (6.4折) ?
1星价 ¥56.4
2星价¥56.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840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59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09684092 ; 978-7-5096-8409-2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探讨了以下研究问题: 消费者为什么要在社交网络中发布口碑信息、哪些因素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积极主动地分享正面或中性的口碑信息、是否存在某些影响因素会在不同情境下对消费者口碑生成产生相悖的影响效应、哪些情境性因素会促进或抑制消费者分享社交口碑、哪些消费者个体或主观因素会促进或抑制口碑的分享、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观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分享口碑等等。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证研究, 该著作将通过三个系统的研究设计展开, 其研究主题分别为: 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因素模型、社交网络情境下稀缺性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观特征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

目录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消费者口碑的研究基础
**节 消费者口碑的概念与分类
一、口碑的概念
二、口碑的分类
三、社交网络口碑
第二节 消费者口碑研究的现状
一、消费者口碑研究的分类
二、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动机
三、影响口碑生成的信息因素
四、影响口碑生成的情境因素
五、影响口碑生成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印象管理理论
二、自我建构理论
三、情绪的唤起—效价模型
四、稀缺效应
五、病毒营销
第三章 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口碑文本的收集
二、扎根研究方法
三、模型解释
第二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
一、方法介绍
二、访谈设计
三、主要结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交网络情境下稀缺性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
**节 假设的提出
一、稀缺性对消费者口碑的积极影响
二、稀缺性对消费者口碑的潜在消极影响
三、面对人际网络的产品社会可视性的调节作用
四、消费者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实证研究方法
一、预实验
二、实验一
三、实验二
四、实验三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观特征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
**节 假设的提出
一、正面口碑与负面口碑生成的动机比较
二、社交网络平台的感知匿名性
三、社交网络平台的感知人际亲密度
四、社交网络平台的好友数量
第二节 实证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设计
二、变量测量
三、共同方法偏差
四、实证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社交网络情境下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二、社交网络情境下稀缺性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
三、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观特征对消费者口碑生成的影响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实践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研,1987年3月出生,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级后备学科带头人,北京行为科学学会理事。曾获得“南开十杰”“南开大学党员青年先锋之学术科研先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营销科学学报》优秀评审专家”等荣誉称号。研究领域包括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口碑营销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缺营销视角下消费者社交口碑的形成机制研究”。在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等SSCI/SCI期刊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论文曾多次在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上获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