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1星价 ¥55.1 (8.1折)
2星价¥55.1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036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00210362 ; 978-7-100-21036-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战争史研究1. 本书是兵学研究大家黄朴民先生的又一力作 2. 从战争的独特视角勾勒春秋时期历史 3. 书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声势浩大的战事,趣味横生、哲思涌动 4. 这是一本不必畏惧春秋时期的遥远与春秋史的艰深的一部大家“俯身”写给大众的历史读物

内容简介

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会嬗变历史,从军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军事制度发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学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风云变幻,惊心动魄,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启示。本书就选择了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作者以后知视角、全知全能叙事,给这些战争添加了解读的当代性,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亲切感,从而拉近了遥远历史、冷兵器古代战争与现代世界、现代人的距离。

目录

绪言 波谲云诡:春秋这一段历史的致命诱惑

**章 春秋列国的兵要地理及其战略格局
一、春秋诸侯列国的兵要地理环境
二、列国兵要地理与战略格局的演变

第二章 繻葛之战:王冠从此黯然失色了
一、际会风云:郑国的崛起之路
二、周、郑矛盾的由来与渐趋激化
三、繻葛之战:郑庄公真是“疯”了
四、繻葛之战的尾声及其影响

第三章 长勺之战:造就齐桓公霸业的另类帮助
一、避实击虚与齐、鲁长勺之战
二、长勺之战与齐桓公霸业的特色

第四章 泓水之战:贵族精神走向衰微的象征
一、宋襄公争霸的“春秋大梦”
二、“美梦”破裂的节奏:泓水之战
三、作为文化嬗变的一个象征:泓水之战的深度解读

第五章 城濮之战:晋文公“取威定霸”的关键一仗
一、晋文公的图霸雄心及其战略措施
二、喋血城濮,晋文公终于赢了
三、秩序的重构:城濮之战带来的新气象

第六章 崤之战:改写春秋进程的一场意外
一、城濮之战前后的秦、晋关系及其变化
二、秦、晋崤之战全面开打
三、是捡芝麻还是抱西瓜:崤之战与春秋历史的新格局

第七章 邲之战:楚庄王一飞冲天的历史写照
一、晋、楚战略优势的易位
二、不期而遇、莫名其妙的一场较量
三、楚庄王的雄才大略与楚国走向霸业顶峰
……

第八章 鞌之战:以战促盟的一个典范
第九章 鄢陵之战:逐鹿中原的又一幕大戏
第十章 三驾之役:晋、楚争霸的歹戏拖棚
第十一章 战略均势与弭兵大会
第十二章 柏举之战:惊心动魄的“东周**战”
第十三章 从“檇李”到“黄池”:吴、越鏖战的上半场
第十四章 从笠泽喋血到姑苏陷落:吴、越鏖战的下半场
第十五章 晋阳之战:变“争霸”为“兼并”的标志性事件

附录 晋、楚争霸主线下的春秋结盟之道

展开全部

节选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齐桓公从长勺之战中汲取了教洲,使得他在后来的争霸斗争中,能够权衡利弊,及时变招,一旦遇上问题或挫折,即从中认真汲取教训,尽快刹车,条条道路通罗马,此路不顺换他路,而不至于一条黑道走到底,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历史上有多少大人物,明明知道原先的计划和方法有问题,但或因碍于面子,或因赌口意气,或因心存侥幸,总是在那里死顶硬撑,结果事情是越来越糟糕,直弄到山穷水尽,无法挽回。然而,齐桓公与他们不同,他明白做减法的奥妙,也懂得该撒手时就撒手的道理,所以他成功了。  他刚即位时,也一样是雄心勃勃,血气方刚,老是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早日确立起齐国的霸权,汲汲于“欲诛大国之无道者”。管仲谏阻他,告诉他时机并不成熟,“不可,甲兵未足”。可他全然当作耳边风,一意孤行按着自己的性情去做,满心以为中原霸主的宝座唾手可得。  然而,他的热情之火,很快便让长勺之战那一大盆冷水给浇灭了。他引以自豪的强大齐军,居然让有曹刿当高参的鲁庄公麾下的将士们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真是败得无话可说,败得窝囊透顶。不过这次出乎意料的惨败,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得齐桓公发热的头脑得以冷静,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得以平复。既然单纯靠战争手段连鲁国这样军力很一般的国家都摆不平,那么,想靠它去对付比鲁国强大十倍的楚国、比鲁军能打仗的戎狄,还不纯粹是自讨没趣吗!看来是不能单纯依赖战争来实现自己的称霸目标,而应该更多地运用政治、外交手段,伐谋、伐交、伐兵三管齐下,才是正道。齐桓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马上调整了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改急取冒进为稳重待机,变单凭武力为文武并举,“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而正是这种稳重的做法,才保证了他日后少走弯路,一步步走向自己事业的巅峰。  齐桓公从长勺之战中汲取了教洲,使得他在后来的争霸斗争中,能够正确判断形势,根据实际情况与对手做必要的妥协,进两步退一步,见好便收,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战略诉求。战略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战略利益的内涵有多大,战略目标的设定有多高,而关键看它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脱离实际条件,脱离具体可能,那么,再好的战略方案也等于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所以,善于妥协,本身就是战略运筹中的一门高明的艺术,是寻求战略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方面的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无疑是一位政治家高度成熟的突出标志。  齐桓公就是这样一位成熟的政治人物,公元前656年举行的召陵之盟,充分体现了他通过妥协的方式,实现虽说有限但却实在的战略利益的稳重政治风格。当时,楚国兵锋咄咄北上,成为中原诸侯的巨大威胁,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在这种情况下,当缩头乌龟是不成的,它保护不了中原地区的那些中小诸侯,任凭“南夷”四处横行,齐国又岂能称为“霸主”;然而,如果心血来潮,孤注一掷,真的同强大蛮横的楚国真刀真枪干上一仗,弄得两败俱伤,恐怕也不是正确的选择。*好的办法,是出面组织起一支多国部队,兵临楚国边境,给楚国施加巨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压力,迫使对手做出一定的让步。如此,既压制了楚国嚣张的气焰,安定了中原动荡的局面,又不必使自己陷入战争的深渊,付出过于沉重的代价。这叫作“全胜不斗,大兵不创”“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是战略运用上的“善之善者也”。  ……

作者简介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中国古代兵学研究。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中国兵学思想史》《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孙子兵法解读》《五千年的征战:中国军事史》等;主编有:《中国兵学通史》(“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孙子探胜》、《孙子兵法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等;并著有《寻找本色》《叩问历史》《历史无间道》《难得糊涂:中国古代官场政治智慧》等学术随笔集。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献》《学术月刊》《中国军事科学》《文史哲》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