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设计大家谈3  设计的交流

中国设计大家谈3 设计的交流

1星价 ¥90.9 (7.1折)
2星价¥90.9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063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3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111706304 ; 978-7-111-70630-4

本书特色

★眼界决定宽度,格局决定高度,脚步决定速度,观念决定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广阔的设计平台! ——柳冠中,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景式地介绍了中国设计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中国设计发展前景的思考,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文献价值。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我国设计思想者们面对中国的设计教育与研究、产业和市场前端所做的前瞻性思考的心路历程。 ——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中国现代设计所走过的崎岖之路、不凡之路、辉煌之路,无论是从设计史的角度,还是从设计推动发展的角度,都十分值得阅读。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理念,全面展现中国设计教育、设计理论研究、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的关键人物与重点事件,能让读者感知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鲜活的人物、奋进的精神和设计的社会责任。 ——陈劲松,云南艺术学院剧院长、二级教授 ★这是首次对中国当代设计40余年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汇集、实践汇集与思想汇集的成果集成,是一部很好的研究中国设计的教科书、认知中国设计的参考书。 ——宋慰祖,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 ★中国设计的发展需要广大设计界同仁汇聚思想智慧,携手努力。本书分享了设计领域各位领军人物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推荐更多的读者阅读、思考和实践。 ——陈冬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

内容简介

  中国设计在经历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再到融入企业乃至国家战略的过程后走向复兴,从自我否定转变为拥有文化自觉和设计自信。但是,在一片掌声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现代设计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困惑。  基于此,《中国设计大家谈3 设计的交流》聚焦“设计组织”“中日设计交流”“中国设计奖”主题,集结了设计领域各界领军人物,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访谈,与读者分享中国设计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中国设计发展前景的思考和预期,希望与各位设计界同仁共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共图中国设计的新发展。

目录

**章 设计组织
放飞自我吧,青年
不断自我否定才能持续创新
上海设计周要成为工业设计革命的推动力量
共同创新:大湾区战略下的设计选择
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关注“大国重器”
中国设计“走出去”要落实在“产品”上
用设计方法论科学地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工业设计赋能浙江传统产业再造升级
现实需要更专业、公益性更强的设计组织

第二章 中日设计交流
中日之间的设计交流
中日工业设计教育四十年交流溯源——回眸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研究班
在湖南大学的教学围绕“应该为人们设计什么”的产品企划展开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员充满激情
国际交流意味着国际合作
湖南大学因学科综合性而中选
坚守初心 警惕设计滥用
设计师引领部门合作的日本模式值得借鉴
日本专家推动了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建设
研究班*重要的意义是要改变思想观念
日本专家领进工业设计之门
广东工业大学的国际化设计教育之路
继续共同创造亚洲乃至东方的艺术与设计文化梦想
见证中国设计教育飞速发展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
砥砺十年 百利达研修班打造中国工业设计中坚力量
21世纪终将成为亚洲的设计时代
百利达研修班的多元模式传授的是设计创新的“能力系统”
百利达研修班给中国设计教育带来级数增长式的连锁效应

第三章 中国设计奖
设计大奖赛的是与非
国际设计大赛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通道
好的设计奖应当嘉赏拥有功能、魅力、使用、责任四大品质的产品
通过使用者付费夹建立持续运营
让雄安成为集聚全球设计创新资源的吸铁石
设计竞赛体现行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和*高标准
一个好的大赛应该在行业中起到灵魂的作用
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需要几代设计师的共同努力
希望未来设计成为创新驱动的硬指标
“好设计奖”要使设计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
关于“好设计”标准的思考
通过奖项促成更多跨界与跨领域的合作
“省长杯”促进了产业界对设计创新价值的认知
在全球工业设计版图中铸就一个东方高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设计大家谈3 设计的交流》:  陈冬亮:2006年红星奖诞生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调研铺垫工作,去德国考察,生成了四个梦想,要做一个“梦工厂”、一个奖项、一项统计、一项研究。DRC基地*初的名字是“梦工厂”,即设计师带着创意而来,在这里实现梦想,这也是我的**个梦想。红星奖就是第二个梦想。红星奖创办的契机是2005年联想获得了德国红点奖,在庆功会上我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企业到国外拿奖,该是中国有自己奖项的时候了”。2006年,我们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创办了中国设计红星奖,得到了朱焘会长和协会的大力支持。  红星奖的**届有200多个企业近400多项作品,没有专属场地,利用的是无锡工业设计展的场地,请来红点奖主席、iF设计奖主席、韩国设计振兴院(KIDP)院长等国内外的专家组成评审团。“红星奖”的命名也是前瞻性地考虑了奖项的国际化发展,我给**届红星奖设定的口号借鉴了斯诺《西行漫记》中的一句话——“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我添了后半句“是创新的中国”。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红星奖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也得到了企业的支持,现在很多品牌、商家都会展示出红星奖的标志。  红星奖不收取报名费,公平、公正、高水平、国际化是一贯的坚持,每届评奖前,给专家评委发完聘书,现场就交给评委会主席,专家评委会评定的*终结果直接封存,确保公信力。宁缺毋滥也是红星奖的一个准则,至尊金奖空缺的情况也出现过。在越来越得到业界认同的同时,很多国外企业为了在中国发展,也来申报红星奖。  在红星奖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把它的侧重点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评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的主题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提质增效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近年来,我们在装备制造领域评出了很多奖项,反映出更多装备制造企业对设计的充分重视,如徐工集团、中车集团、商飞集团等。以徐工集团为例,我们帮企业建立了工业设计中心,集团董事长亲任中心主任,足见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通过“徐工杯”设计大赛征集来的学生创意能够被企业采纳,解决了重大的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价值。红星奖能够起到让企业了解工业设计、认识工业设计价值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每年有不少于十项的巡展,都是当地推动产业的抓手,我们还可以推荐好的产品给当地。红星奖的征集渠道是社会征集,它关注科技对制造业提质增效的作用,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民生改善、城市的升级改造以及信息化时代工业化设计的体现。此外,红星奖的原创奖主要来自学生,有大量的青年人投身工业设计,从2018年开始,服务设计也成为主流,拓展了原创奖的发展空间,它将成为红星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设计的力量。  推动工业设计理念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做展览。1997年,我策划了一个中国设计大展。当年为庆祝香港回归,文化部主办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大展,我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中国文化报》的记者建言文化部,在这个大展中加入设计板块,这个展览就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展”,可以说是中国*早的设计展,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装置设计、服装设计和多媒体设计六个方面。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等众多中国设计师参加了这个展览。在“寒冬”到来之后,我们在北京科博会用四分之一的场地做了设计展,在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之后,第二届场地就发展到一个馆,再往后就转“战”到文博会。用心的工作让领导感受到我们的激情和认真,看到成果,看到设计的价值。  随着设计价值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设计公司纷纷发展起来,设计展览也遍地开花。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起到引领示范带头的作用,在别人没想的时候超前想,在没人做的时候超前做,别人开始做了,就要退出来,不跟企业争利。做设计不是中心的使命,20世纪90年代我们做实务设计,那是做示范的使命:做展览,是传播的使命;做DRC基地,是做平台的使命:创办红星奖,是做标准的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用新的抓手推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  ……

作者简介

  李杰,湖南汨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设计》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设计行业“十佳设计推动人物”,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主席,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光影交互服务技术特聘导师,教育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专家,中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近20所院校客座教授与校外研究生导师,主编图书10余本,主编杂志超过130期,受邀担任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中国设计红星奖(诸暨)产品设计大赛、金芦苇工业设计奖等的评委或嘉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