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2708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34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100127080 ; 978-7-100-12708-0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胡塞尔是德国有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派奠基人。他的现象学对以后心理学的诸多发现,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20世纪初的存在主义、完形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都受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译出版,使得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比较完整地引入了汉语学术领域, 这个部分是理解胡塞尔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如此,由于胡塞尔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这个视角也只能提供窥视他的思想大厦的少数几个窗口。本书有极其详尽的文本考据复原材料,有助于了解胡塞尔思考的原始进路和关联。在问题发生方面或者逻辑展开方面,在对时间意识的意向特征的析出和对意向性一般的不断增强的根本澄清方面,《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可以看作是《逻辑研究》的续编。两者一同构成了胡塞尔的哲学意识种的存在意识与时间意识。

目录

编者引论
A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部分 1905年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引论
第1节 对客观时间的排斥
第2节 关于“时间起源”的问题
**章 布伦塔诺的时间起源学说
第3节 原初的联想
第4节 将来的获得与无限的时间
第5节 由于时间特征而产生的表象变化
第6节 批判
第二章 时间意识分析
第7节 解释:对时间客体的把握是瞬间的把握和延续的行为
第8节 内在时间客体以及它们的显现方式
第9节 关于内在客体之显现的意识
第10节 流逝现象的各个连续统。时间图式
第11节 原印象与滞留的变异
第12节 滞留作为特殊的意向性
第13节 一个印象先行于每个滞留的必然性。滞留的明见性
第14节 时间客体的再造(次生回忆)
第15节 再造的进行模式
第16节 作为当下拥有的感知对立于滞留和再回忆
第17节 感知作为自身给予的行为对立于再造
第18节 对于有关延续与后继之意识的构造,再回忆所具有的意义
第19节 滞留与再造的区别(原生的和次生的回忆或想象)
第20节 再造的“自由”
第21节 再造的各个清晰性层次
第22节 再造的明见性
第23节 被再造的现在与一个过去的相合。对想象与再回忆的区分
第24节 再回忆中的前摄
第25节 再回忆的双重意向性
第26节 回忆与期待的各种区别
第27节 回忆作为关于曾被感知的意识
第28节 回忆与图像意识。回忆作为设定的再造
第29节 当下回忆
第30节 在滞留变化中对象意向的保持
第31节 原印象与客观的、个体的时间点
第32节 在对这一个客观时间构建上再造的参与
第33节 几个先天的时间规律
……
B 表明此问题发展的增补文字
附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我们首先更进一步地思考这同一个下坠的声音的事态。为什么我们要说这同一个下坠着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时间河流中穿越它的各个相位而构建起自身。关于每个相位,例如一个现时现在的相位,我们知道,它受持续变异的规律制约,但却因此而可以说是必定显现为对象性的这同一个,显现为这同一个声音一点,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立义的连续性,它自始至终受意义的同一性主宰,并且处在连续的相合中。这种相合涉及时间之外的质料,它恰恰是在流动中为自己保持着对象意义的同一性。这对每个现在相位都有效。但每个新的现在都是一个新的现在,并且在现象学上被描述为新的现在。即使这声音完全不变地持续下去,以至于我们看不到任何细微的变化,即是说,即使每个新的现在都拥有在质性因素、意向因素等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立义内容,并且承载着完全相同的立义——这里也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原初的差异性,它从属于一个新的维度。而这个差异性是一个持续的差异性。从现象学上看有这样一个状况:只有现在点才被描述为现时的现在,并且被描述为新的现在,前一个现在点经历着它的变异,再前一个现在点则经历着它的进一步变异,如此等等。这个在立义内容方面以及在建立于它们之上的立义方面之变异的连续统,创造出这个声音的延展连同已延展者的向过去的持续下坠的意识。  但与时间意识的持续变化现象相反,客观时间的意识,首先是同一时间位置和时间延续的意识是如何成立的?答案是: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即相对于时间回移的河流、意识变异的河流,这个显现为被回移的客体恰恰始终以统摄的方式保持在绝对的同一性中,而且是这个客体连同在现在点被经验到的作为“这个”(dies)的设定。在持续的河流中立义的持续变异并不涉及立义的“作为什么”,即不涉及立义的意义,它并不意指新的客体和新的客体相位,它并不提供新的时间点,而是一再地提供这同一个客体连同它的各个同一时间点。每个现时的现在都创造一个新的时间点,因为它创造出一个新的客体,或者毋宁说,创造出一个新的客体点(Objektpunkt),它在变异的河流中作为这同一个个体的客体点而被持留下来。一个新的现在不断持续地构造起自身,这种持续性向我们表明,这里涉及的根本不是“新”,而是一个个体化的持续瞬间,时间位置的起源就在这个瞬间之中。在这个变异着的河流的[本质中包含着这样的情况:这个时间位置是同一地站立于此,并且是作为必然同一地站立于此。作为现时现在的这个现在就是这个时间位置的当下被给予。如果这个现象移入到过去,那么这个现在便获得过去现在的特征,但它始终是这同一个现在,只是相对于各个现时现在和时间上新的现在而言,它是作为过去而站立于此。  因而,时间客体的客体化建立在下列因素的基础上:从属于客体的不同现时现在点的感觉内容可以始终在质性上绝对不变,但尽管有如此宽泛的内容同一性,它却仍然不具有真正的同一性;这同一个感觉在现在和在另一个现在中各有差异,而且这是一种现象学的差异,它与绝对的时间位置相符合,它是这个“这个”的个体性原源泉,并因此而是绝对的时间位置的原源泉。每个变异的相位都“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质性内涵和相同的时间瞬间,尽管是变异了的,而且它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自身中具有它们,以至于以后的同一性立义恰恰因此而得以可能。这是在感觉和立义基础方面的情况。不同的瞬间承载着立义、本真的客体化的不同方面。客体化的一个方面纯粹是在感觉材料的质性内涵中找到其支撑的:它提供时间质料,例如声音。它会在过去变异的河流中同一地得到持留。客体化的第二个方面产生于时间位置代表的立义之中。这种立义在变异的河流中持续地得到持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