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2344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0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16923443 ; 978-7-5169-2344-3

本书特色

★ 毓老为本书反复打磨修订长达十余年,足见本书之分量; ★ 毓老师是新世纪中国文化再造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 毓老师是末代皇帝溥仪伴读,中国*后一位皇族名儒; ★ 毓老传奇的师门渊源,将《春秋繁露》去伪存真,指明并剔除汉儒夹带与篡改“私货”; ★ 《春秋》是历史政治学,毓老传奇经历(例毓老曾面见希特勒与之周旋)是*好的注解; ★ 毓老一生,注重对时事形势的分析,为讲解《春秋繁露》注入了真实的生命与生机; ★ 毓老师时引经据典与联系时事并重,思绪飞扬古今中外,臧否人物时精辟透彻; ★ 毓老师讲《春秋》,不是考据、训诂,而是充满救世情怀的活泼泼的真学问;

内容简介

颜铨颖先生自2002年起受业于毓老师。2004年起,毓老师开设“急就(救)班”,改变昔日逐章逐句的讲法,以其“一”融贯诸经,每周上课两到三次,每次虽有一主经,但始终优游于诸经。《繁露》便是在此期间讲授的主经之一。 颜铨颖先生退伍后,每日到毓老师家中“上班”。暮鼓晨钟,黄卷青灯,师徒二人一同整理几十年来留存的报刊、物件与只言片语,以备将来。某日,毓老师将一摞用白色防水袋包装好的课堂手写讲录交给颜铨颖先生保管。其中正是此次问世的《繁露讲录》(1979—1980)。 毓老师写道:“《繁露》为《春秋》之善继者,远胜于孟氏。”欲通《春秋》必须要读《春秋繁露》。毓老师说:“在汉朝时,司马迁都说,治公羊春秋,坐**把交椅的是董仲舒……我们讲《春秋繁露》,就是要离孔子近的时代来认识公羊春秋。”除了时代近外,重视《繁露》更因为董仲舒的思想。毓老师说:“孔子以后,我们不错调董仲舒,就因为他有本有原。”有本有原,才能生生不息,日新又新。毓老师说:“没有比《繁露》更启发智慧的,难读,可是下了工夫就取之不尽。” 虽说难读,但其有本有原的思想资粮,足以启发我们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学力有限,体会各异,末学不揣浅陋,略抒鄙见。讲录中的覃思奥赜仍有待读者玩味体悟,并付诸行动。“奉元率性,尽三参天”,“达德光宇宙,生命壮自然”。因整理本讲录时,颜铨颖先生仍须兼顾日常工作,时有分身乏术之感。所幸颜铨颖先生的夫人范暘沐博士适时畀付奥援,襄助整理本书后半部分,*后再由颜铨颖先生统稿,使得本书得以及时付梓。

节选

毓老师对《繁露》的若干看法 《繁露》为改制之书 《繁露》是改制之书,讲的是三世,而不是维护世及乱制。老师说:“《繁露》一书,完全为乱制说教,不是为乱制说话。他在乱制之下,如果深讲大同之世,那和神话一样,距离现实太远了。”在乱制之中,既要留存真义又能避祸,使“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 对多数人而言,修养境界也无法躐等而进,因此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委曲求全”“按部就班”,有体系、有步骤地改制。改制的目的在走向“大一统”。老师说:“《春秋繁露》不外乎就是术,为了达到大一统目的的术。 不了解这个,就不了解董仲舒先生的苦心。”什么是大一统?老师进一步申说:“明改制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动词,整个统乎天之子,不可以再统乎人了。天子就是替天行道的。文章很少,意境很重要。其主要目的就是一统乎天子,一统乎新王之制。”首先,新王之制相对于世及的乱制,也就是公天下之制。其次,“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善制与善人相辅相成。“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经·系辞下》)良善的制度也必须要有适合的人才能顺利运作。 第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走向“大一统”?需要一统乎天之子而不统乎人, 意指一统乎有德的天之子,而不是有领袖之位而无领袖之德的人。谁是天之 子?天民。谁是天民?法天养德的人。只要修养天之德,“修其天爵,而人 爵从之”(《孟子·告子上》),有天大之德方可承受大位,所以“大德者必受命”“必得其位”(《中庸》)。第四,修养天德的潜力是人皆有之,非少数“高贵血统”所独占,也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老师说:“天子不是一个,因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都是天民,天民就是天的儿子。只要这么办,都可以成天之德。你的行为就是天行,也叫中行。” 《春秋》之好微与?其贵志也。 一个人要能重视微,很少会失败。一般人做事,匆匆忙忙,很多事定不住。 举一个例子,正告诉一个人怎么去办事呢,他已经迈出了一步,表示马上要走了。这种稳重和智慧完全在幼儿园境界。其实也不忙这一会儿,交代一件事是*重要的时候,怎么这一会儿都静不下来呢?一般人大事都做坏了,我能小事都做到*致密,这才行。训练人唯有在做事上,特别重要。有人特别仔细,应该做的事,整整齐齐,就是可以整微,有些人就大而化之了。“好微”,识微不是小心眼。你看别人看不到的事,就担别人想不到的事。这是《春秋》的好微。 今天有人“好微”,就知道人家的短处和秘密,多管闲事。孟子曰:“士尚志。”(《孟子·尽心上》)如果四年读书,还没打算做什么,真是大而化之!有太太也会丢掉!人要贵志,年轻时,也有圣人之志,大学刚考上时,那股劲就是*重要的志,守得住,一定成功。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志,多么可怜?好微贵志,就特别懂是非善恶。《春秋》讲是非,懂了这些,我的褒贬都正确,“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论语·卫灵公》)绝对正确。别人就会心悦诚服。 “志”,就是心之所主,造次必于所主,颠沛必于所主,富贵不能淫其所主,贫贱不能移其所主,威武不能屈其所主,看志多么重要!今天的大环境随时有变,只要有心之所主,变等于没变。变是影响那些见异思迁的人,没法影响心有所主的人。一个真知识分子是宇宙的安定力。不能把自己看得不值钱了! 一个下功夫修自己的原因,就因为是中流砥柱。如果知道自己那么重要,没有一个人会自己糟蹋自己、作践自己。“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孟子·尽心上》),一个人知道自己责任之所在,不会随随便便去作践自己。自己看自己像猫、狗、猪,那它们做的事你都可以做,自己像这些,做的事就又会有什么分别。不做人事,因为他没想到他是人。人都是人,区别可太大了。为什么有圣人、贤人、常人?完全在乎自己。一刹那,精神支持,真有无限力量。精神看不见,只是一个血肉之躯,有时比铜墙铁壁还坚固。 我们看一个人批评另一个人,笑了,因为知道那两个人不是一个境界。批评,是按你自己的境界去批评。 有钱生利的买卖 孔子曰:“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彼有遗秉,此有穧,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一个君子,千万不能把应得的利都拿来了,用余利来遗民。下面举例子。中国有个规矩,收成割完以后,扎成一捆一捆的放在那里,等大车来了, 用叉子叉上车,如果有一个散了,就让它散了,不可以再捡,这叫“不敛穧”。 收成的时候速度很快,如果回头发现有没有割的,不可以回头割,这叫“遗秉”。这些东家都会交代的,是一定的规矩。那些寡妇就可以来捡“不敛穧”,有力量一点的就可以割“遗秉”,有时候捡一次,她一年用不完。这都是没有男人的人家才去捡。所以叫“寡妇之利”。所以一个君子做官就不可以种地。《大学》中说:“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就是这意思。打猎就不可以再去打渔,吃东西要吃当时上市的,什么产得多吃什么,不可以努力去搜珍品,冬天要吃黄瓜,那就叫力珍。北方都坐羊皮,大夫不祭祀的时候,不可以随便杀羊。为士者,不能随便杀狗。古时吃狗吃猪是一样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因为这两种菜下体也好吃,但是不可以把下体连根拔了,那以后人吃什么呢?这是遗后人之利,光采叶子可以。这种德音不可以违背,一直到死为止。 以此防民,民犹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天不重与,有角不得有上齿。故已有大者,不得有小者,天数也。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故明圣者象天所为,为制度,使诸有大奉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 用这些来限制,民犹忘义而去争利,一直到身亡也不悟。前面所讲的那些就是义。 上天都不给你两样东西,有角的就没有上牙,否则天下都叫你吃光了,有大的就不能有小的,这是天数。这给人很多启示。中国自古就讲这道理,今天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因为大家没彻底读明白,真明白了,不帮坏人忙,早就成功了。圣明之士,象天所为而做制度。有钱生利的买卖,绝对不能叫一家独占了。

作者简介

传奇经历 爱新觉罗·毓鋆乃满清皇族,源出礼亲王代善一脉,其父亲即末代和硕礼亲王诚厚,毓鋆生于1906年,与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同年,4岁由母亲亲授四书,6岁开始进宫陪溥仪读书,受业于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名儒。13岁读完十三经,后留学日本、德国学习军事。 伪满州国时曾任职情报机构高阶官员,曾奉溥仪之命面见希特勒、墨索里尼;因恨日本人,故暗中襄助中国情报人员,战后审犯,皇族多为汉奸,唯毓老不是!1947年被蒋中正软禁至台湾,自办书院讲学,直到临终前(106岁)犹讲论不辍。 爱新觉罗毓鋆,读书一百年、讲学六十载,被誉为经学宗师的大儒,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毓老在他在地下室创立的“奉元书院”,学生数万人计,王镇华老师、林明进老师等,他们都是毓老的弟子,两位老师亦是接续毓老,继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 在台湾文化圈,他几乎无人不晓。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是满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属天潢贵冑,自幼遍享王府钟鸣鼎食、锦衣玉饭,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 毓老始终认为“书院自有其力量”,故自创奉元书院,目的就是要“讲中国学问,认识中国学问的真面目。”“孔学都是治世之学,孔学就只有一个思想,仁。中国人的学问就是一个时,必得乘时以支配天下,仁就是救天下的法宝,所以要以仁为己任。” 毓老把中国学问称为“夏学”,书院专讲夏学。“夏,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是广义的中国,是中道之国。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谁能用中道,谁就是中国人。中道之国,没有边际。”又说:“入中国则中国之,所有宗教都有末世,只有中国思想没有末世,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是永恒。”又说:“孔学都是治世之学,孔学就只有一个思想,仁。中国人的学问就是一个时,必得乘时以支配天下,仁就是救天下的法宝,所以要以仁为己任。”“《春秋》这是中国人*伟大的思想。旧时代儒丐、奴儒在帝制时代都不敢明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