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研究

包邮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研究

¥126.0 (7.5折) ?
1星价 ¥126.0
2星价¥126.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232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1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22712321 ; 978-7-5227-1232-1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借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动态、系统地解读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与地脉,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生态环境相互制衡、共生缘构的辩证统一关系。全书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入手,厘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空间的分析,探索出改善与优化其文化生态环境的对策,以促进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较早的一部研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不足,也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目录

绪论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阐释 第二节 研究成果回顾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章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分析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类型与空间分布 第三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 第二章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 第二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第三章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理性思考 第四章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内涵 第二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思路 第三节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与建设对策 第五章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第二节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图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春玲,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内蒙古文化史、元明清史,在《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阴山学刊》等学术刊物独立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项目号:14XMZ040;结项等级:良好)研究,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晚明士人山水游尚与生态关怀”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2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阴山文化史》、《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华文明史》、《中国礼仪文化》4部;独立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