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国家统一史(全2册)

清代国家统一史(全2册)

1星价 ¥291.0 (7.5折)
2星价¥291.0 定价¥3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065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45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2706528 ; 978-7-5227-0652-8

内容简介

  《清代国家统一史(套装全2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首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国家统一史”的*终成果。全书从“国家统一”视角展开,在充分吸收清史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时间、空间、制度等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清代国家实现统一,巩固和维护统一的历程;从巩固和维护统一的视角全面论述了清代治理边疆的史实,呈现了清代国家统一的全貌;梳理了清代经略边疆的过程,并对其得失作了客观的评价。多民族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清代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大一统格局,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定型时期,正确诠释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目  录

上册

总章(1)

**章 清代实现、巩固和维护统一的进程(100)

第二章 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213)

第三章 清代国家统一的制度保障(304)

第四章 清代边疆的开发(435)

第五章 清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551)

第六章 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经略(650)

下册

第七章 清朝对新疆的经略(725)

第八章 清朝对西藏的经略(846)

第九章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经略(900)

第十章 清朝对海疆的经略(1009)

第十一章 清朝对台湾的经略(1123)

第十二章 清代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1228)

主要参考文献(1274)

附录 清代国家统一史大事编年(1319)

后记(1343)


展开全部

节选

  《清代国家统一史(套装全2册)》:(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次对中国影响*为深远的反侵略战争,其并不是偶然事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一直试图瓦解与颠覆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秩序,可以说,甲午战争是日本准备已久的战争。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受挫之后,便深感海军力量之不足,于是接连向英、法等国订购新式战舰,并先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实施两个造舰计划,使其海军力量大增。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了中日战争。东学党自称“东学道”,是一个以宗教为外衣的秘密结社组织,光绪二十年,由于朝鲜国内民众普遍对政府不满,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起义,只得向清朝求援。清朝在几经考虑之后,决定派兵赴朝,共分为三批,分别为聂士成部、叶志超部、夏青云部,清军人数达2465人。而日本政府也早已注视着朝鲜局势的发展,以待能够借出兵朝鲜的时机制造挑起战端的借口。在清朝派兵的同时,日本也趁机向朝鲜出兵,除陆军近4000人外,海军则有松岛、吉野、千代田、八重山等八舰,兵力远在中国军队之上。清军到达朝鲜之后,东学党起义被迅速平息,朝鲜政府与起义军签订了《全州和约》。于是,中日双方就从朝鲜撤兵的问题展开频繁的交涉。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附近海面对护航的北洋舰队实行偷袭。当时面对日本战舰的唯有中国两艘军舰——济远和广乙,而且在军舰的排水量、马力、速力、火炮、乘员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经过激战后,中国军舰战败。但是,清朝却并未就此立即做出反应,仍寄希望于英、俄等国能向日本施压,迫其停战。直至七月初一日,清廷才正式下宣战谕旨,同日,日本天皇也向清朝下了宣战诏书。宣战之后,中日两国进行的**次大规模战争便是平壤之战。从六月十九日开始,为增援驻扎在牙山的叶、聂两部,清朝先后调遣南路海上援军和北路陆上援军进入朝鲜。北路援军主要为盛军、毅军、奉军以及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共32营、13526人。①至七月初九日时,北路各军的大部分兵力集结于平壤,南路诸军除“高升”号被击沉外,其余部队到达牙山。八月十六日平壤之战爆发。清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鏖战,但*终清军战败,被迫撤回中国。平壤之战的惨败,对清朝的战争意志、东北防御力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八月十八日,即平壤沦陷的第三天,中日两国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当日完成护卫运兵船任务的北洋舰队,在返航途中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随后展开了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激战。参与此次海战的中日双方各有12艘军舰,清军上下奋勇炮击,作战顽强,致使多艘日舰受到重创,日本联合舰队受到了沉重打击,但北洋舰队也损失惨重,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艘战舰在海战中或沉或焚,而且牺牲了600多名官兵,其中包括像邓世昌、林永升这样的将领。对于黄海海战的失败,此前的研究和文献多归因于北洋舰队官兵的腐败懦弱、战术安排失误,战斗素养的不足、军纪败坏等。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武器装备上的客观差距也是战败的主要原因,由于军舰吨位、火炮数量、火炮射速、炮弹威力等方面的差距,北洋舰队在战斗中面临着攻击力偏弱、防御力不足、机动力较差的多重制约,这些性能上的差距又进一步导致北洋舰队在战术安排上受到严重限制。②黄海海战是整个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其结果甚至直接决定了整场战争的胜败。北洋舰队的这次失利导致清朝失去了近海的制海权,使日军得以在北洋沿海自由登陆,从背后攻陷旅顺、威海卫等地。八月二十二日,日本大本营决定第二军与**军分左右两翼入侵中国辽东半岛,两军呈钳形攻势,互相配合,其作战目标是占领以奉天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全部。九月二十五日,日本第二军开始乘运兵船在辽东半岛东侧的花园口登陆。而此时驻守旅顺、大连湾地区的清军共有30营,均驻扎在城镇,未能及时严防沿海地区,日军25000人得以成功登陆。而清军在整个辽南的战局也接连失利,特别是清朝“经营凡十有六年,糜钜金数千万,船坞、炮台、军储冠北洋”①的海军基地旅顺*终在十月二十四日便落入敌手,极大地影响了战局,随后日军在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共约有20000人遇害。随后,中日双方便迎来了*终直接决定胜负的一场战役——威海卫防御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遥相对峙,共扼渤海的门户,故威海卫素有“渤海锁钥”之称。当时,因清朝在军事布防上存有重京畿、重辽沈、轻山东的思想,威海卫及其附近的驻军仅有约21000人,以此兵力防守长达300多里的海岸线,势必会捉襟见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一日,日本第二军分兵两路向西进犯,在经过白马河之战、南帮炮台争夺战、南帮炮台外围战斗以及清军弃守北帮炮台之后,正月初八日,日军左右两路纵队会师威海卫城。……

作者简介

邢广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边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边疆学》集刊主编。2013年获俄罗斯“普希金奖章”,2020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荣誉博士”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苏联历史、俄罗斯及中亚问题、周边国际环境和中国边疆问题。 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疆域理论、古代边疆管理机构、历代治边思想与实践、汉唐边疆史、高句丽历史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