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33017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113301767 ; 978-7-113-30176-7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本书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结构及轨道平顺性的影响程度;通过离心试验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地面沉降形成的机理、主控因素及其对高速铁路桥梁、路基工程结构、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水土耦合理论和监测数据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自主开发了高铁沿线地面沉降预测和评估软件,实现了地面沉降的准确预测;构建了考虑地面沉降影响的高铁轨道平顺性的动力学计算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结合高铁工程沿线典型沉降段,模拟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调整开采井位置、调整地下水开采层位、回灌地下水等地面沉降防控措施;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线形、轨道、桥梁、路基和隧道等优化设计措施及桥梁、路基抬升等修复措施。本书主审许再良,系 勘察设计大师。

目录

第1章 中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影响 1.1 中国地面沉降□□及现状 1.1.1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区 1.1.2 山东北部平原地面沉降 1.1.3 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区 1.1.4 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区 1.1.5 中国各沉降区特征对比 1.2 地面沉降危害和影响 1.3 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 第2章 地面沉降机理与模型试验 2.1 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的力学原理和微观机制 2.1.1 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的基本原理 2.1.2 饱水砂层释水压密引发地面沉降 2.1.3 黏性土层固结□形引发地面沉降 2.2 水井抽水引起地基沉降□形 2.2.1 离心模型试验 2.2.2 二维地基排水试验 2.3 基底构造及地层结构□化引发不均匀地面沉降 2.3.1 基底构造和地层结构□化引发不均匀沉降机制 2.3.2 地层结构□化引发不均匀沉降模型试验 第3章 基于耦合模型和反分析的地面沉降预测计算 3.1 耦合固结理论框架 3.1.1 应力平衡方程 3.1.2 有效应力原理 3.1.3 应□与位移间的几何关系 3.1.4 应力应□关系 3.1.5 渗流平衡方程 3.2 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求解 3.2.1 预测模型控制方程 3.2.2 控制方程求解 3.3 均匀成层地基条件下地面沉降预测 3.3.1 无抽水源作用下成层地基固结 3.3.2 有抽水源作用下成层地基固结 3.4 复杂非均匀地层条件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 3.4.1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模型构建 3.4.2 一维成层地基固结求解 3.5 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参数反分析 3.5.1 反分析计算方法 3.5.2 固结参数反分析算例 第4章 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影响评估 4.1 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影响评估 4.1.1 高速铁路沉降控制及评估标准 4.1.2 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分析 4.1.3 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分析 4.2 集中抽水引起不均匀地面沉降影响评估 4.2.1 集中抽水对桥梁结构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 4.2.2 水井集中抽水对高速铁路影响数值模拟 4.2.3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对路基工程的影响 4.3 地层结构□化引起地面不均沉降影响分析 4.3.1 试验模型和材料 4.3.2 桥梁结构应□□形规律分析 4.4 地面沉降对无砟轨道结构及扣件影响分析 4.4.1 分析计算模型 4.4.2 工点计算分析 第5章 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影响评估 5.1 无砟轨道地段对工后沉降的要求 5.1.1 国内对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及结构□形要求 5.1.2 国外对铺设无砟轨道地段工后沉降的规定 5.1.3 对于区域性沉降区段铺设无砟轨道的分析 5.2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动力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分析 5.2.1 建模的原则 5.2.2 四轴机车车辆模型 5.2.3 线下结构模型 5.2.4 系统激励模型 5.3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动力相互作用仿真计算程序 5.4 某高速铁路沉降对列车-线路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5.4.1 计算条件 5.4.2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列车-线路系统动力响应特征 5.4.3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列车-线路系统动力响应规律 第6章 地面沉降区高速铁路选线与优化设计 6.1 沉降区高速铁路选线与方案优化 6.1.1 地面沉降区铁路选线原则及方法 6.1.2 线路绕避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安全距离估算 6.1.3 基于地面沉降数值计算进行铁路选线 6.1.4 基于地面沉降监测的铁路选线方法 6.2 地面沉降区线路纵断面设计措施 6.2.1 线路坡度 6.2.2 坡段与坡段连接 6.2.3 施工期间地面沉降区段线路断面坡度拟合调整 6.3 地面沉降区桥梁设计措施 6.3.1 地面沉降区桥梁优化设计 6.3.2 地面沉降区桥梁可调高支座布设 6.4 地面沉降区路基设计措施 6.4.1 路基本体设计优化措施 6.4.2 地基加固设计措施 6.4.3 路桥过渡段设计 6.5 地面沉降区隧道设计措施 6.5.1 隧道选址 6.5.2 隧道结构设计措施 6.5.3 其他措施 6.6 轨道板及扣件系统选型 6.6.1 轨道结构特点及其对地面沉降的适应性 6.6.2 地面沉降区轨道结构选型 6.6.3 扣件系统 第7章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综合防控 7.1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综合防控原则、对策 7.1.1 综合防控原则 7.1.2 主要对策 7.2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监测预警 7.2.1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专项监测网络构建 7.2.2 地面沉降InSAR监测 7.2.3 GPS/北斗地面沉降监测网 7.2.4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控制点沉降监测网 7.2.5 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孔布设方案 7.2.6 地下水水位监测孔布设 7.2.7 轨道设标网 7.2.8 沉降□形观测 7.2.9 技术成果报告 7.3 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对策与措施 7.3.1 高速铁路沿线地下水综合防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国和,工学博士,正 工程师,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验室分室主任兼地勘院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了沈丹客专、长吉城际等多条铁路的地质勘察工作,主持完成科研课题12项,技术咨询项目20余项;在高速铁路综合勘察技术及重大不良地质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在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预测、评估、防控、工程设计及工程修复技术方面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国家 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专著1部。 郭帅杰,博士,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师,主要从事路基工程及路基建造工业化、复杂路基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尚海敏,正 工程师,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科研攻关及技术咨询工作,主持完成沈丹客专、长吉城际等多个铁路工程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专项、国铁集团重大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京津冀合作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课题及中国铁设各类科研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