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地缘关系史

包邮京津冀地缘关系史

1星价 ¥43.9 (5.6折)
2星价¥43.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2658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40265823 ; 978-7-5402-6582-3

本书特色

★一部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华北区域史研究集成之作 ★纵横捭阖论三地关系大势,条分缕析考证历史真相 ★北京、天津、河北人*新的硬核“谈资” ★华北地区版“三国”千年纠葛史 ★京津冀“相爱相杀”的历史“故事” ★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历史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响应国家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一项学术成果,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集中阐释了京津冀地缘关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与基本规律,分析了三省市之间在生态环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联,探讨了地缘关系在何种程度上推动或制约着各自区域社会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不仅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学术进步,而且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与理论支撑。

目录

引言
(一)研究宗旨与学术基础
(二)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章 燕赵连壤:地缘关系的自然基础
(一)彼此为邻:山水与共的地理区位
(二)星罗棋布:秦汉奠定的城镇格□
第二章 分合伸缩:地缘关系的政治调适
(一)纷繁复杂:行政区划□迁研究由来已久
(二)渐入佳境:从先秦初置到汉魏北朝调整
(三)稳中有□:隋唐时期的政区设置与更名
(四)各自为政:五代宋辽军与民混杂的政区
(五)别开生面:□□为重心的新型政区格□
(六)承前启后:明清政区系统的改置与创设
第三章 四方会极:地缘关系的主导力量
(一)奔向国都:大运河系统与海上航线
(二)引领风气:铁路建设终成全国表率
(三)国都需求:周边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京津崛起:晚近对河北辖境的“蚕食”
第四章 财货川流:地缘关系的经济血脉
(一)务尽地力:明清时期的营田水利工程
(二)安土重迁: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口流动
(三)采办贡纳:围绕北京的区域资源调配
(四)聚粟致货:天津紧扼国都的经济命脉
(五)民生所系:粮食与食盐的商品化过程
(六)因地制宜:河北特色产业与商品流通
(七)经济一体:区域中心市场与广阔腹地
第五章 拱卫京师:地缘关系的军事纽带
(一)长城内外:民族纷争的用兵之地
(二)关塞城戍:军事防御的战略纵深
(三)边镇林立:京师护翼的深度拓展
(四)天津卫所:控扼河海的京师门户
第六章 风习相类:地缘关系的文化镜像
(一)同源异质: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
(二)京师气派:兼收并蓄辐射四面八方
(三)津门品格:多元复合融汇南北中外
(四)燕赵雄风:感慨悲歌渐成旧时风景
第七章 协同发展:地缘关系的终极归宿
(一)地域毗连:促使地缘关系形成的首要条件
(二)北京为都:主导地缘关系演□的核心因素
(三)地缘政治:决定地缘关系走势的现实选择
(四)未来趋向:以经济文化协同突破行政瓶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团队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五位成员分别从事历史地理、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学术积累和专业互补优势。 孙冬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二级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 高福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李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靳宝,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建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