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性的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创造观念

包邮创造性的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创造观念

1星价 ¥37.0 (7.7折)
2星价¥37.0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3922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7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307239227 ; 978-7-307-23922-7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创造观念的兴起与发展,分析人性阐释与社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联,增进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特点的理解。本书发现, 这一时期“创造性的人”着重主张非竞争性的进取性人格,是在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背景下,文化精英力图建立新的团体整合与阶层联结的一项依据。它旨在通过个体的变革形成新型关系纽带,推动中国社会从稳定性秩序转向进步性秩序,是追求现代性同时反思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探索在人性构想上的体现。

目录

**章 个人主义与创造观念的兴起 一、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个人主义的崛起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创造性观念 第二章 思想观念、人性理解与社会变迁 一、思想观念与社会变动 二、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 传统处世哲学中的人格理想与创新的意义 ——以《菜根谭》为例 一、创造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 二、对《菜根谭》的考察和分析:另一种主体性与“新”的意涵 三、小结:创造新事物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第四章 “创造性的人”: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 一、“创造性的人”与现代国家认同 ——对梁启超的考察 二、“创造性的人”与社会团体组织 ——对梁漱溟的考察 第五章 创造观念与群己关系的中日比较 一、大正的创造教育论与稻毛诅风 二、大正前期:个人主义的创造观与新道德 三、大正后期:人格的创造与文化的创造 四、昭和前期:日本人与日本国家的文化创造 五、稻毛诅风的创造思想与日本现代国家认同 六、“创造性的人”与中日社会群己关系的现代转型 第六章 “创造性的人”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一、创造性主张与知识分子的转化 ——对胡适的考察 二、创造性主张与阶层关系变动 ——对陶行知的考察 三、阶层变动与创造观念的传播 第七章 公共话语中“创造性”的价值建构 一、报刊文章的统计与分类 二、对创造观念相关内容的分析 三、“创造”价值的建构 第八章 “创造性的人”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一、“创造性的人”:公共性个体形态与中国文化精英的现代文明探索 二、“创造性的人”与现代共同体 三、创造性观念与知识分子的离散性阶层关系 四、观念与社会变迁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畅,1975年生,日本神户大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著有《诗歌为道:关于“打工诗人”的社会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