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2177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208121775 ; 978-7-208-12177-5
本书特色
周振鹤著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首先分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以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层级的循环变化为主线,解析中国两千年间的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实质。同时简述了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和地方职官的具体演变过程。再从政区的幅员、边界和地方政府的等第、地理分布等要素的变化去分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于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是一本具体研究专门史的学术价值高的理论著作。
内容简介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体而言并非以时间作主线,而是先以要素作为章节的基础,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起源出发,再及于相关的各项基本制度的变迁特点与规律,当然在大部分章节中自然也以时间先后作轴心,但就全书而言则不然。
目录
绪言
楔子
**章 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一一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
**节 对地方行政制度起源的误会
第二节 县制的起源
第三节 郡制的由来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郡县制
第二章 两度回光返照一一郡县制的“封建”变形
**节 汉代部分封建制的恢复
第二节 西晋封建的失误
附说:封建与分封的异同
第三章 两千年三循环一一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层级的增减
**节 从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第二节 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第三节 从省路府州县多级制向省县二级制的简化
第四节 层级变迁规律的探讨
第四章 体国经野之道一一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节 战国秦汉时期行政区划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
第三节 隋唐时期行政区划
第四节 辽宋金时期行政区划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第五章 上下相维、轻重相制一一历代地方行政组织沿革
**节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三节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四节 辽宋金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六节 地方行政组织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一一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
**节 政区幅员的尺度
第二节 “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第三节 “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第四节 “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第五节 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第七章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一一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节 政区边界的概念
第二节 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第三节 犬牙相人原则的萌芽与发展
第四节 犬牙相人原则的**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第五节 建置管理方面的犬牙相制
第八章 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一一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的政治因素
**节 内外轻重的转换
第二节 政治**原则
第九章 遥领、虚封与侨置一一虚幻畸形的地方行政制度
**节 遥领与虚封制度
第二节 侨州郡县
第三节 畸形的双头州郡
第十章 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一一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分布的变迁
**节 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
第二节 古代经济重心从北到南的转移
第三节 南方和北方政区分布密度的逆转
第四节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区分布的关系
第五节 移民和政区置废与分布的关系
第六节 交通路线与政区分布的关系
第七节 非经济因素对政区分布的影响
第十一章 赤、畿、望、紧、上、中、下一一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组织的等第变化
**节 县级政区的等第
第二节 统县政区和高层政区的分等
第三节 政区分等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二章 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一一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
**节 两汉魏晋的都尉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之都督区、总管区与行台区
第三节 汉唐的都护府
第四节 北魏的镇戍
第五节 明代的都司卫所
附说:宋代的军
第六节 军事因素对于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十三章 道、左郡和土司一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
**节 秦汉的道和初郡
第二节 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第三节 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第四节 唐宋羁縻州郡与明代羁縻都卫
第五节 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第六节 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第十四章 六六三十六一一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的文化因素
**节 地方行政建置和数的关系
第二节 地方行政建置与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余论
**节 历史的回顾
第二节 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 将来的展望
索引
楔子
**章 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一一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
**节 对地方行政制度起源的误会
第二节 县制的起源
第三节 郡制的由来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郡县制
第二章 两度回光返照一一郡县制的“封建”变形
**节 汉代部分封建制的恢复
第二节 西晋封建的失误
附说:封建与分封的异同
第三章 两千年三循环一一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层级的增减
**节 从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第二节 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第三节 从省路府州县多级制向省县二级制的简化
第四节 层级变迁规律的探讨
第四章 体国经野之道一一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节 战国秦汉时期行政区划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
第三节 隋唐时期行政区划
第四节 辽宋金时期行政区划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第五章 上下相维、轻重相制一一历代地方行政组织沿革
**节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三节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四节 辽宋金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组织
第六节 地方行政组织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一一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
**节 政区幅员的尺度
第二节 “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第三节 “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第四节 “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第五节 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第七章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一一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节 政区边界的概念
第二节 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第三节 犬牙相人原则的萌芽与发展
第四节 犬牙相人原则的**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第五节 建置管理方面的犬牙相制
第八章 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一一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的政治因素
**节 内外轻重的转换
第二节 政治**原则
第九章 遥领、虚封与侨置一一虚幻畸形的地方行政制度
**节 遥领与虚封制度
第二节 侨州郡县
第三节 畸形的双头州郡
第十章 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一一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分布的变迁
**节 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
第二节 古代经济重心从北到南的转移
第三节 南方和北方政区分布密度的逆转
第四节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区分布的关系
第五节 移民和政区置废与分布的关系
第六节 交通路线与政区分布的关系
第七节 非经济因素对政区分布的影响
第十一章 赤、畿、望、紧、上、中、下一一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组织的等第变化
**节 县级政区的等第
第二节 统县政区和高层政区的分等
第三节 政区分等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二章 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一一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
**节 两汉魏晋的都尉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之都督区、总管区与行台区
第三节 汉唐的都护府
第四节 北魏的镇戍
第五节 明代的都司卫所
附说:宋代的军
第六节 军事因素对于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十三章 道、左郡和土司一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
**节 秦汉的道和初郡
第二节 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第三节 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第四节 唐宋羁縻州郡与明代羁縻都卫
第五节 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第六节 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第十四章 六六三十六一一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的文化因素
**节 地方行政建置和数的关系
第二节 地方行政建置与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余论
**节 历史的回顾
第二节 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 将来的展望
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振鹤,1941年生,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