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2405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47324059 ; 978-7-5473-2405-9

本书特色

与麦克卢汉、鲍德里亚齐名的媒介思想家, 弗卢塞尔媒介研究三部曲之一,探讨技术图像时代,书写的衰败和书写者的危机 蓝江、刘海龙、马凌、姜宇辉联袂推荐,反思人工智能时代书写未来的前瞻之作

内容简介

1987年,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站在数字时代门槛前的弗卢塞尔,一边充满乡愁地回顾了文字的历史,一边大胆预测书写将要面临的衰落命运。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已将我们推向创造和风险的双重边缘,重读弗卢塞尔的前瞻发问,将启发我们再度思考:数字化时代下,基于书写的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目录

导言 题字 铭文 标记 字母 文本 印刷 指令 口语 诗学 读法 解译 书籍 书信 报纸 文具 书桌 脚本 数码 转码 落款 第二版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当我们今天已经习惯用敲击键盘的方式来书写时,弗卢塞尔似乎在用随笔的方式发出警告:我们通过敲击在屏幕上实现的一闪一闪的电子显像,正在埋葬人类几千年来通过手写的笔锋触摸世界的方式,这种触摸的丧失让我们不再是之前的书写主体,而是将我们重塑为数字符码的衍生物。 ——蓝江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这是一本带有怀旧氛围的书写的挽歌,弗卢塞尔认为书写不过是树木和计算机之间的过渡地带。它的对象是未来的读者,也就是今天的我们,那些明知书写毫无意义,却仍然书写的人。这本关于书写的百科全书以现象学的方法细致地描述了各种书写的姿态,试图为书写留下注定会被遗忘的记忆。作者认为与线性思维、时间感、因果感和历史感联系在一起的书写必将被写被图像与数字(二者的完美结合正是今天的短视频)所替代。意外的是,作者对书写的衰亡并不悲观,并号召我们应该适应和拥抱图像与数字的世界。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像弗卢塞尔的所有著作,本书有两个隐藏的翅膀——存在主义与现象学。不像弗卢塞尔的其他著作,本书由20个与书写有关的关键词构成——每一个都追根溯源。本书1987年以德语首版,是一部哲学随笔,超前于互联网时代,发出大吕黄钟之问:书写还有未来吗?答案明确:显然没有。弗卢塞尔一向认为,人类经历了三次传播手段的飞跃,分别是前历史时代的传统图像、历史时代的文本、后历史时代的技术图像。在20世纪后半期的文本时代,书写只有两条出路:回到图像或转向数字,回到表象或转向运算,令人意外的是,两个方向神不知鬼不觉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迎来了技术图像的时代,因此,历史被驱逐,游戏占上风。这部反思性随笔表面上面向盲目乐观者和纵情游戏者,但弗卢塞尔在结尾处忍不住要将它献给第三种人:明知书写毫无意义,却仍然书写。这是一种老派知识分子的自况,也是一种海德格尔式的乡愁,更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姿态。 ——马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书写对于今天的世界为何如此重要?那正是因为,面临生成式AI的席卷之势,作为人类的我们几乎已不再知道如何去写,为何去写,甚至是“谁”在书写。弗卢塞尔的这部名作,不仅上承德里达等法国理论家对于书写的原初思考,更是立足宏大的历史背景,直面紧迫的当下现实,对技术图像、数字装置、主体性等关键难题给出了自己的锐利思辨。坚持书写,这不仅是使命,或许更是拯救。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ChatGPT对人类独创能力的挑战,还将在2024年持续震荡,我们或许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思想家们在数字时代门槛前的踌躇,《书写还有未来吗?》正是从30多年前传来的一声回响。 ——做书(2024年值得期待的36种新书) 弗卢塞尔不仅对书写的自动化有先见之明,他也预见了机器阅读的进步。通过他的“可编程”文学概念,我们看到 “所有文本首先都被还原为指令,然后由人工智能进行计算”的种子,这就是后来的文本分析、主题建模和其他数字人文阅读实践。 ——丽塔·雷利(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学者) 弗卢塞尔绝对可以和麦克卢汉、鲍德里亚相提并论,他的作品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媒介的文化世界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有预见性和洞察力的人,他破译了媒介装置下传播的物质性密码。考虑到媒介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弗卢塞尔在这个领域内的工作,1970和1980年代的文化理论家倾向于忽视媒介理论、忽视弗卢塞尔的思想,这是让人失望的。 ——马克·波斯特(美国著名批判理论研究学者) 弗卢塞尔找到了一种思考“技术与学术”的方法,使这两个领域都变得简单、易懂和优雅。*年轻的耳朵也能听到一位戴着火红眼镜、留着灰色胡须的先知在说话时逐渐产生的思想。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德国媒介理论先驱) 我将弗卢塞尔的思考描述为一种活动,可以称之为阿伦特意义上的 “无栏杆思考”,但我想更准确地将其概括为“自由泳思考”,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游泳运动员可以在纪律约束之外发挥创造力。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媒介考古学代表性学者) 弗卢塞尔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当代媒体理论和媒体考古学兴起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师,尤其是在德国,他是一个试图在21世纪思考的20世纪人。 ——《理解弗卢塞尔,理解现代主义》导言

作者简介

作者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流亡巴西,晚年定居法国。弗卢塞尔以德语、法语、葡萄牙语等从事学术写作,致力于研究书写文化的衰亡和技术图像文化的兴起,著有《迈向摄影哲学》《技术图像的宇宙》等,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是与麦克卢汉、基特勒、鲍德里亚齐名的媒介思想家。 译者 朱恬骅,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艺术与美学,著有《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