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知识 教材

包邮河南省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知识 教材

1星价 ¥20.8 (3.4折)
2星价¥20.8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7147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10071478 ; 978-7-5100-7147-8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4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河南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特点精心编写而成,且配有配套课程。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设置了“考情综述”版块,立足近三年考情,总结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基本情况、主要考查内容和考查特点等,帮助考生把握各篇复习重点、了解相应备考攻略。
2.本书依据近年考试的真题考点,在章/节标题下设置了备考点拨相关内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该章/节的重要程度与复习侧重点。
3.本书设置有“经典真题”“中公锦囊”“知识拓展”等版块,引导考生多方位理解重难点、扩充知识储备量,多管齐下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4.本书排版疏朗,行距适中,语句简明,采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便于考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
另外,购买本书即可获得优质辅学课程,包括考点梳理课、试题精讲课和月半时政课等,扫描图书封底二维码即可获取。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4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河南省事业单位考情精心编写而成,适用于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
本书共包含九篇内容,分别是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人文,科技与生活,管理与公文,地理,其他知识和写作。本书基本涵盖了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本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同时配有经典真题,考生可以据此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形式,也可以及时自测、巩固所学。

目录

目录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情综述
**篇政治知识
**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节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热点第五章新时代党务知识**节党务基础知识
第二节新时代党的建设
第二篇法律知识
**章宪法**节国家基本制度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第二章民法**节总则
第二节物权
第三节合同
第四节人格权
第五节婚姻家庭
第六节继承
第七节侵权责任第三章刑法**节犯罪
第二节刑罚
第三节常考罪名第四章行政法**节概述
第二节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节行政复议第五章诉讼法**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第六章经济法与商法**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公司法
第三篇经济知识
**章微观经济**节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竞争与垄断第二章宏观经济**节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四章金融知识
第四篇历史与人文知识
**章中国历史**节中国古代历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历史第二章中国人文**节中国文化
第二节中国文学
第五篇科技与生活知识
**章科技知识**节前沿科技
第二节中国新时代以来的科技成就第二章生活知识**节物理知识
第二节化学知识
第三节生物知识
第六篇管理与公文知识
**章管理学基础知识**节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职能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节政府与政府职能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运行
第三节行政监督第三章公文基础知识**节公文概述
第二节公文格式
第三节行文规则与行文方式
第四节公文处理第四章法定公文介绍
第七篇地理知识
**章自然地理
**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章中国地理**节疆域与民族
第二节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八篇其他知识
**章公民道德建设
**节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第二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第二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节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节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节Office基础操作
第九篇写作
**章归纳概括**节题型综述
第二节作答方法第二章综合分析**节题型综述
第二节作答方法第三章提出对策**节题型综述
第二节作答方法第四章公文写作**节常考文书及特点
第二节文书写作基本要求
第三节常考文书写作方法第五章文章写作**节文章的立意
第二节文章的结构
第三节文章的素材
第四节标题的写法
第五节开头的写法
第六节论证的方法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情综述··
公共基础知识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情综述考情总览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主要分为省内联考和各地市单独考试。其中,省内联考通常在每年5月至7月举行;各地市单独考试的招考时间不固定,分散于全年。两类考试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岗位时长/分值考试题型考试内容省内联考所有岗位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选、多选、判断改错、写作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卫生类专业知识 职业能力测验各地市
单独考试综合类医疗类教育类120分钟(部分为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写作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地市会同时考查职业能力测验)/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地市只考查相关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地市只考查相关专业知识)注:综合知识一般考查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两部分内容。下面我们就本书所适用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来进行分析讲解。
Part1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结合招考公告和近年来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可知,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人文、科技与生活、管理与公文、地理、公民道德建设、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内容,部分地市考试还涉及写作。除写作外,各科目的考查比重及重点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科目考查比重重点考查内容政治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物质与意识、联系与发展、实践与认识、劳动价值观,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热点是重点考查内容法律12%宪法中的国家机构,民法中的总则、侵权责任,刑法中的常考罪名,行政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等是重点考查内容经济11%微观经济中的需求与供给、竞争与垄断,宏观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重点考查内容历史与人文11%中国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人文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是重点考查内容科技与生活7%科技知识中的中国新时代以来的科技成就,生活知识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等是重点考查内容管理与公文13%管理学基础知识中的管理职能,公文基础知识中的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和行文方式、公文处理是重点考查内容地理5%中国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是重点考查内容公民道德建设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重点考查内容计算机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情综述··
公共基础知识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情综述考情总览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主要分为省内联考和各地市单独考试。其中,省内联考通常在每年5月至7月举行;各地市单独考试的招考时间不固定,分散于全年。两类考试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岗位时长/分值考试题型考试内容省内联考所有岗位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选、多选、判断改错、写作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卫生类专业知识 职业能力测验各地市
单独考试综合类医疗类教育类120分钟(部分为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写作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地市会同时考查职业能力测验)/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地市只考查相关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地市只考查相关专业知识)注:综合知识一般考查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两部分内容。下面我们就本书所适用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来进行分析讲解。
Part1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结合招考公告和近年来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可知,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人文、科技与生活、管理与公文、地理、公民道德建设、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内容,部分地市考试还涉及写作。除写作外,各科目的考查比重及重点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科目考查比重重点考查内容政治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物质与意识、联系与发展、实践与认识、劳动价值观,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热点是重点考查内容法律12%宪法中的国家机构,民法中的总则、侵权责任,刑法中的常考罪名,行政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等是重点考查内容经济11%微观经济中的需求与供给、竞争与垄断,宏观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重点考查内容历史与人文11%中国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人文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是重点考查内容科技与生活7%科技知识中的中国新时代以来的科技成就,生活知识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等是重点考查内容管理与公文13%管理学基础知识中的管理职能,公文基础知识中的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和行文方式、公文处理是重点考查内容地理5%中国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是重点考查内容公民道德建设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重点考查内容计算机
基础与应用2%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基础操作是重点考查内容写作部分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公文写作题、文章写作题五大题型。其主要测查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Part2公共基础知识怎么考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怎么考——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我们重点围绕其主要考查形式及考查的特殊性展开讲解。分析近三年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可知,其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一、考查内容紧跟时政热点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查时政热点知识的试题占比较大,平均每套试卷有10~20道。其内容涵盖考试前一年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方针政策、文件,以及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的讲话。此类试题多直接考查方针政策、文件、讲话中的重要内容,如内涵、关系、特点、意义等。真题1(2023·河南联考·多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加强党的()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A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B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C科学性和执行力建设D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建设
AB。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故本题选AB。真题2(2022·河南信阳·单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愿同各国秉持()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A共治共建共享B共商共建共享
C共商共治共享D共商共建共治
B。解析: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强调,中国愿同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故本题选B。
1对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发布的*新消息多加关注。
2扫描本书封底的二维码,可领取不断更新的时事热点。二、综合性强,考查形式灵活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部分试题综合性较强,这些试题并非直接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进行设问,而是灵活地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经常结合时政背景材料、古文、成语等进行考查,考生既要对相关时政背景材料和古文、成语有一定的了解,也要掌握基本的哲学理论知识。
(2)法律试题常结合案例进行考查,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程度。
(3)生活类试题多从生活现象或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出发,考查其背后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真题1(2023·河南联考·单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C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的思想D马克思主义量变质变的思想
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题干强调“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要求全面地看待问题,兼顾各方,与B项相符。故本题选B。真题2(2022·河南信阳·单选)甲随身携带一把水果刀,准备劫取路人钱财。甲蹲守到一位路人乙后,趁其不备,一把夺走其包后逃窜,其间一直未显露携带的水果刀。对此,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盗窃未遂B甲构成抢劫未遂
C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D甲构成抢劫既遂
D。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司法解释认为,只要具备劫取了财物(没有数额要求)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二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罪既遂。本题中,甲夺走路人乙的包后逃窜,构成抢劫既遂,而非盗窃罪。且甲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未遂。故本题选D。
对于此类试题,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做到认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1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成语、诗词古语的释义,并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哲学原理。
2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探究其背后的法律知识。三、写作题材料长、设问多
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写作试题的主要特点是给定材料则数多、篇幅长,考查题目2~3道,*后1道一般为文章写作题,作答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也会单独考查1道文章写作题。真题1(2023·河南联考)
给定材料
材料1
松鼠有个习惯,喜欢将食物储藏起来,一旦发现了坚果,就会到处挖洞,把它们埋起来,虽然大部分的坚果能被找回,但是通常还会有5%的坚果被忘记而埋在土里。所以,凡是松鼠所在地,都会长出一片森林。被遗忘的坚果,萌发嫩芽,破土而出,发育成长,*终长成森林。
材料2
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这桶牛奶卖的钱,至少可以买回300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化出250只小鸡。到鸡价涨得*高时,便可以拿这些小鸡到市场中去卖。那么这样一年到头,我便可分得很多赏钱,用这些钱足够买一条漂亮的新裙子。圣诞节晚宴上,我穿上漂亮迷人的新裙子,年轻的小伙子们都会向我求婚,而我却要摇摇头拒绝他们。”想到这里,她真的摇起头来,头顶的牛奶倒在地上。她的美妙幻想也随之消失了。
作答要求
根据你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字数1000字左右。
做脚踏实地肯奋斗的时代青年
被松鼠储藏在土里而又遗忘的坚果,不经意间长成一片森林;农家挤牛奶的姑娘因想入非非让美妙幻想化为泡影,甚至失去原本所拥有的牛奶。两则故事启示我们:想入非非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忘记空想,勤恳做事,才会另有所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在国家发展实践中更要脚踏实地、励精笃行,以行动践行使命。
青年要勇攀高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始于人才、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比如,时代楷模万步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屠呦呦历经千百次试验,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他们凭借着一股干劲、韧劲、钻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勇攻关,以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实干精神,勇攀科技高峰,逐科技强国之梦。
青年要扎根基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年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书记黄文秀主动请缨去到*贫苦的地方,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不仅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助力乡村建设,同时也在基层锻炼出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青年要把基层作为成长的“磨刀石”,脚踏实地地“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以“舍我其谁”的姿态真抓实干,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苦干实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