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性如风:中国佛教艺术研究

佛性如风:中国佛教艺术研究

1星价 ¥168.5 (8.1折)
2星价¥168.5 定价¥2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43735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12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100243735 ; 978-7-100-24373-5

本书特色

一部以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式研究佛教艺术的专著,大量田野调查记录和作者实地走访时拍摄的精美彩图,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的成果之一。全书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对佛教艺术遗产进行总论与专论相结合的研究。作者通过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式,走访了东起台湾广东、西迄西藏阿里、北达内蒙古新疆、南至云南四川的许多佛教艺术圣地,到南亚、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考察佛教艺术留下的印迹,拜访求教于各方高僧大德、扫地小僧、佛学学者和平头百姓,对佛教艺术经典在不同情境里如何被佛教“局内人”阐释,佛教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存在状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书中有大量田野调查的记录和作者实地走访时拍摄的精美图片,图片全彩呈现,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

目录

目 录 前言vi **章 色、相与音声:求问佛教艺术 一、为什么拜佛:俗人眼中的佛像 二、“外相”与“内质”:当代都市寺僧眼中的佛教艺术 三、“妙有”与“真如”:佛性如风 四、画僧与乐僧:以像通灵和音声事佛 第二章 非文字弘法的表达与认知:佛教知识体系建构及传承的另一脉 一、佛教弘法中的图像文献 二、空间认知 三、信仰的多重觉知场域 第三章 象、识、悟:非文字识见与觉知 一、有相、无相与超逻辑 二、眼识、视境与转识成智 三、 体悟、内观与觉知力 第四章 华严妙相:释迦说法的视觉表达 一、不可见与可见的法会 二、不可言说的言说和觉知 三、不可思议处的思议 第五章 天衣无界:古道与佛教造像服饰风格的空间脉向 一、北方丝绸之路与犍陀罗风佛教造像 二、东南亚大通道与秣菟罗风佛教造像 三、孟加拉湾—南海海路与阿玛拉瓦蒂—鹿野苑式佛教造像 四、从亚到欧:佛教造像传播的逆向空间 第六章 外相与心法:达摩的衣钵“信体” 一、“心”不可见,以何“证心”? 二、作为心法“信体”的达摩衣物 三、“诫绝传衣”的达摩“悬记” 四、“只履归西”:鞋的象征 第七章 于相、离相与无相:惠能的法空衣灭 一、“于相”:衣为信体 二、“离相”:置而不传的衣钵 三、“无相”:法空衣灭 第八章 《南诏中兴画传》与佛教密宗传入南诏核心区域的一次文化突变事件 / 一、白袍老君还是袈裟梵僧?两种文本的世俗指向 二、变服从俗:密宗传入南诏时的在地化适应 三、阿嵯耶之“化”与中世纪滇西族群的社会文化变迁 四、熔鼓铸圣:信仰转型的文化象征 五、来自异域的阿嵯耶观音如何成为“大理福星” 六、展衣夺土:取代罗刹的观音 第九章 剑川石宝山石窟与佛教密宗俗僧“阿吒力” 一、“阿吒力”和“舍由” 二、阿吒力的曼荼罗 三、生:“阿央白”,人出来的地方 四、死:地藏王的助手 第十章 文化认同与艺术重构:《大理国梵像卷》和《法界源流图》文化意象比较 一、多元与一体:原作和摹本的时空差异 二、灵聚之地的信仰:原作与摹本的意识形态差异 三、王者与禅者:原作和摹本的权力关系差异 四、“类附”的诸“蛮”:原作和摹本的族群认同差异 五、“妙出于手,灵显于心”:原作和摹本的艺术风格差异 第十一章 袒饰与严妆:佛教造像服饰的演化流痕 一、模特儿是谁? 二、袒饰的“童子身” 三、袒服之辩与广袖深衣 第十二章 手势与手印的文化意象 一、手的表达与文化系统 二、手印的“语汇”“修辞”与文化意象 三、生活中与仪式中的手印功能 第十三章 燃灯意象:仪式化民俗与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 一、佛性遍在的灯海:南传上座部佛教“赕佛” 二、再造光明梦境:藏传佛教的酥油灯花节 三、慧灯破诸暗:汉传佛教传灯法会 第十四章 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观想 一、转世与换寿:闻声幻化的生死相 二、往生与救赎:灵魂度引的出离相 三、禅境与俗界:梵乐入世的众生相 第十五章 由礼入俗和以俗复礼:梵乐的复原与功能转化 一、乐曲:梵音俗调 二、乐器:礼俗和鸣 三、乐制:皇权民用 四、乐人:僧俗杂处 五、剧场: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 第十六章 被“隐于市”的丛林:城市佛教建筑的文化记忆和当代境遇 一、被“隐于市”的丛林 二、分隔、融入与衍生 三、建筑,然后“记忆” 第十七章 “禅武”入世 一、少林功夫与世俗权力 二、少林功夫与文化产业 三、功夫外的“功夫” 第十八章 佛教艺术“新遗产”的再造 一、前1500年的艺术遗产 二、“后1500年留得下来的东西” 三、宗教艺术创制的精神性、文化性和社会性语境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论著 三、提供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的寺院、遗址、博物馆及展览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启耀,1952年生,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退休后任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宗教美术意象》《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民俗雕版木刻研究》等。《视觉人类学导论》获列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年度学会奖;《中国巫蛊考察》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视觉人类学论稿》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爱走野路,曾任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