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807901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60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108079015 ; 978-7-108-07901-5
本书特色
有别于以往将“到民间去”运动限制于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内部,或将其作为无政府主义运动在中国的一个细小侧面处理的方式,而是将其放置在两个交叉的脉络之中:其一,纵向地看,这一运动上承晚清开启的“走向人民”的政治与文化改革,下接中国革命的脉络,构成其中的关键转捩;其二,横向地看,这一运动发生于1920年代文化运动与民众政治互相催生的情境之中,经由二十年代文化运动的特殊机制,它既重新塑造了走向民间的主体如青年、文化人、政党,同时经由不同的知识的、认知的乃至运动的方式,也铸造了把握和看待民间以及精英与民间发生关联的不同类型。 作者的讨论突破了以往研究从学科或专题出发的方式,而为“到民间去”赋予了极为开阔的研究视域,借助“民间”这一话语,呈现1920年代中国思想舞台上所上演的多元而丰富的思想文化争鸣,在那样一个一切都尚未定型、一切尚未有定论的时代,各种讨论和思考如何随着时代的脉动而变化更新、生成流行,而后又如何或消散灭亡,或为后来的新思想留下宝贵的火种。
内容简介
1920年代,在“五四”这一特殊时刻的前后,中国的大地上曾兴起过一场“到民间去”的风潮。大批青年和知识分子通过走向民间,来唤醒普通民众的救国之情,将更广大的群体联结到当时的政治与文化运动中。这场“到民间去”运动,不仅在学术层面催生出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也影响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并在更长的历史纵深中不断地回响。
本书从整个1920年代文化运动的演化进程出发,对“到民间去”运动所激活的“民间”概念进行研究,通过李大钊、周作人、顾颉刚、杨成志、《中国青年》、《歌谣周刊》等个案,考察“到民间去”这一口号如何介入社会思潮、文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政党政治,由此揭示“到民间去”所包含的文化再造意义。
作者借“地泉”意象以为书名,籍此象征“到民间去”运动的开展,恰如泉水在地下的涓滴,既千脉万源,又水滴石穿、汇聚为流。“到民间去”重塑了“民间”包含的具体内容,使农村和少数民族边疆这两个关键意涵,成为此后理解“民间”的核心要素,也为后续“人民”概念的兴起,做了思想和实践上的准备——撼动中国与世界的力量也即将由此涌出。
目录
相关资料
本书以1920 年代广泛流传的“到民间去”口号为线索,探索中国传统中的固有范畴“民间”如何在新历史条件下变形更新,深刻介入这一时期的文化运动和民众政治,*终为现代中国“人民”的崛起奠定了基本内容与核心要素。作者对1920 年代“民间”所构筑的话语和实践空间的考察,视野开阔,探讨的案例覆盖了文学、历史、民俗学、民族学等不同领域,将多重领域当中的具体问题连缀为宏大的理论命题,在每个个案研究上,能细腻深入,形成独特的解读。该书对重新理解1920年代的文学、历史,乃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都做出了贡献。——汪晖
作者简介
袁先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所驻所学者。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东亚现代思想文化史、马克思主义与批评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文学评论》、《开放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曾荣获第十一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
寻味中国
¥14.3¥38.0 -
中国馔馐谭
¥16.1¥23.0 -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
¥6.9¥19.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0.6¥32.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经典常谈
¥6.2¥14.8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11.3¥25.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10.6¥30.0 -
白化文闲谈写对联
¥14.4¥32.0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1.8¥25.0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6.3¥15.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神秘的黑猫
¥17.3¥48.0 -
三大师谈红楼梦
¥22.1¥4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9.8¥22.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25.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