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4条) 写评论赚积分>>
FLO***(三星用户)

很漂亮的书

装帧如同您想像中的畅销书的品质,还不错啦,送人挺好,不过我个人真不爱看励志书,有志之人何需励,励出来的志都是虚火。我享受不了这种电视购物式的热忱。

2012-10-16 18:46:31
0 0
boo***(一星用户)

新京报/斯宾塞深情说《礼物》 灵感来源于倾听(1)

  新京报:作为一位医学博士,你却创作了多部非常畅销的励志书,看起来这是两个毫无关系的领域。你最初是怎样想到要写作励志书的?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以前做医生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帮助人们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获取更大的成功,过上更健康的生活———不管你是怎样界定成功的,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好,享受心灵的宁静也好。一旦压力减轻、事业更成功的时候,你就不那么容易生病了。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我写的所有书,并没有套用大多数自助书(注:self helpbook,国内通称的“励志书”在美国可归入“自助书”一类,自助书所涵盖的范围更广)的典型风格,而是采用简单的寓言方式。一则寓言就是一个故事,读者可以看到鲜明的人物,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发现的东西往往比别人的建议更有说服力。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从你的许多作品中读者都会发现,你是一位非常敏锐,能准确把握读者现时需求的作者,你的灵感从何而来?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首先感谢中国读者喜欢我的书。我写作的灵感来自于倾听读者的心声,从中找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普遍事物,不仅仅是给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而是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果观察入微,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你意想的要多得多。

2005-05-20 14:19:30
0 0
boo***(一星用户)

新京报/斯宾塞深情说《礼物》 灵感来源于倾听(2)

  《礼物》解决读者当下困惑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谈谈你的新书《礼物》吧,听说你写作这本书的最初构思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而这本书却是在2003年才出版,你认为最初对书的构思是否还符合当前这样一个社会,或者说符合今天读者的口味?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珍贵的礼物》(The PreciousPresent),主题是“把握此刻”。许多喜欢它的读者就向我问起过去和将来的重要性。这本新的《礼物》(ThePresent)就是讲述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将来。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在读完《礼物》之后,我觉得书中所倡导的“把握此刻”这一观点其实在很多书中都提到过。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尽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他们却不知如何去做。这是为什么?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许多人都被提醒要把握此刻,似乎这是他们理应做的事。在《礼物》的故事中,读者会发现怎样享受把握此刻,怎样欣赏已经拥有的一切———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我。那一刻,你会体验到一种快乐!一旦找到方法,你就会发现做到把握此刻并不难,还可以每天反复实践。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在写作《礼物》的过程中,你曾找来上百名读者阅读您的故事初稿,然后再根据读者的意见对故事进行修改,我想知道在没有给读者阅读之前,你所写的故事与出版后的《礼物》有多大的区别?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我相信智慧源自倾听,仔细倾听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东西。听过一百多位读过这部手稿的读者的建议之后,我开始寻找一种表述方式。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大多数人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呢?随后,我重写了这本书,把人们关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的工作我重复了许多次。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礼物》的初稿和正式出版书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我最初想要写出来的,后者则是读者真正想读到的。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如果说你的写作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一个作家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去满足读者来写作,是不是会失去表达自己想法的乐趣?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正如您所说的,这里的挑战在于得同时兼顾两件重要的事情:为读者服务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特有的声音,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我相信他的作品很快就会被众多的出版物所淹没,因为它毫无特色。但如果不为读者着想,你的书同样没有人看。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下半年将首次到中国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写作之外,你还从事演讲活动,这是不是有利于你近距离接触读者,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为你今后的作品做准备?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近几年来,我没有进行过演讲,而是安静地思考、阅读,并和许多人私下交谈。不过,今年我会去一些地方演讲,从马德里到迪拜,再到巴西和其他地方。这样做是为了结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寻找普遍适用的真理,在我的下一本书中讲出来。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京报:最后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了解中国的读者,是否研究过中国读者现在普遍面临的复杂问题是什么?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斯宾塞:我还不了解中国的读者,但我会在今年下半年第一次访问中国,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我阅读了很多资料,知道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正在发展,是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不过,我确实不了解我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研究过的任何一种文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令我吃惊的是,有那么多国家的人用42种语言在读我的那些书,他们从故事中发现了普遍真理,再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价值对于个人也是真实可见的。《礼物》能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同,我感到非常高兴。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采写/本报记者甘丹

2005-05-20 14:17:30
0 0
boo***(一星用户)

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Johnson)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学士、皇家外科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和Mayo诊所的实习医生。畅销书作家。曾写作《礼物》、《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分钟经理人》、《一分钟销售》、《是或不》等畅销书。他被认为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的专家。他善于应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现实的智慧,轻松活泼的寓言风格既让人深受鼓舞,又让人深受震撼。作为世界顶尖企业和知名组织广泛使用的工作指南和培训工具,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R>&nbsp;&nbsp;&nbsp;&nbsp;

2005-05-20 14:15:2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