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对话,叫人深思!
巴尔蒂斯对话录
商品包装完好,发货物流快。
美术专业应该看一看
巴黎丛书·红色系列
巴黎丛书的选题确实有点冷门,能出版不容易。
是画家晚年的口述 回忆
活动期间购买,感觉还是值得
活动期间购买,感觉还是值得看看,巴黎总感觉很文艺的
还不错的书
本书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著名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
被往事困扰时耿耿于怀痛心疾首
巴尔蒂斯是很典型的双鱼男,自恋,阴性,主观色彩强烈。他说的对,读懂他的画不需要了解他本人,如果一定要从他本人着眼,那他的作品未必不会沦为三流
带给人很多感受
首先,书很新,还有塑料纸包装,纸质很好,排版清晰,印刷质量很好。其次——这是更重要的,像所有的书一样,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巴尔蒂斯是谁,对上个世纪欧洲绘画艺术也不感兴趣的话,那估计这书看着很郁闷。虽然我是业余对绘画有点兴趣,但我对里面提到的许多人名闻所未闻,巴尔蒂斯提到了他们的逸事,但你却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你会觉得枯燥,而且那些名字都是相当长的。虽然是冲着画家去买的这本书,但后来发现里面提到的另一些画家根本没有了解,反而对一些作家倒颇有认识,如萨特、加缪甚至波伏瓦,此外还时而提到一些导演和演员,黑泽明,马龙白兰度等等;然后有政治家密特朗总统到日本天皇。我注意到里面曾提到一位中国画家-石涛。巴尔蒂斯生于1908.2,逝于2001.2月,距93岁诞辰仅差11天。他几乎经历了整个世纪。在年老的时候,有些曾经的事还能回想起来,有些已经完全忘记。在你经历的时候你不觉得眼前的景物和事情需要记忆,因为日复一日好像太过平常,所以没有刻意——日记或者绘画或者摄影去留下痕迹,几十年后你忽然渴望再现当年的情景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在脑海中重建那些画面。所以,当巴尔蒂斯提起,十六岁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穿越城市,去喜欢的博物馆,到卢浮临摹普桑的作品;18岁的时候,流连于佛罗伦萨著名的教堂、礼拜堂和广场临摹马萨乔等人的壁画……即使是我,也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怀旧的伤感的情绪——因为,那画面多美丽,一心一意的少年,在微风中骑着单车去追寻梦想……那时候的城市和几十年以后,有些不一样,于是当年的画面就成了黑白的胶片,即使画家自己回忆起来,有些地方也不可避免的模糊不清了。就算伤感也不得不怀念。当我路过中学时的校园,它很多地方变了样子,要回忆起来自己十六七岁时那些寂寞的夏天,在教堂楼后的平房里学习绘画的情景,也变得有点困难…… 想到这一点令我感到忧伤。有本书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书中摘录:“我认为不应该用文字,推理,或精神分析开来解释绘画作品。绘画的语言是一种独立而独特的语言,不需要别的语言来解释它,理解它。”“博尔赫斯引用过一句斯威登堡的话来形容罗马:“我们不是去罗马,而是重回罗马,哪怕以前从来没有来过。罗马 在全人类的想象中。””“我画这幅作品并把它拿来展览,就是希望它能引起丑闻。我希望马上成名,因为我需要钱。不幸的是,那个时代的巴黎,成名唯一的方式就是制造丑闻。”“美术馆的达芬奇室中,墙上用醒目的字体写了一句画家自己的话:“当素描以精确的笔触研究 人体解剖学时,它是一门科学;当素描以阴影创造出神秘感时,它就具备了神性。”
很好的对话录
画家很坦诚,也有真知灼见。
写出对话,叫人深思!
巴尔蒂斯对话录
商品包装完好,发货物流快。
美术专业应该看一看
美术专业应该看一看
巴黎丛书·红色系列
巴黎丛书的选题确实有点冷门,能出版不容易。
是画家晚年的口述 回忆
是画家晚年的口述 回忆
活动期间购买,感觉还是值得
活动期间购买,感觉还是值得看看,巴黎总感觉很文艺的
还不错的书
本书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著名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
被往事困扰时耿耿于怀痛心疾首
巴尔蒂斯是很典型的双鱼男,自恋,阴性,主观色彩强烈。他说的对,读懂他的画不需要了解他本人,如果一定要从他本人着眼,那他的作品未必不会沦为三流
带给人很多感受
首先,书很新,还有塑料纸包装,纸质很好,排版清晰,印刷质量很好。其次——这是更重要的,像所有的书一样,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巴尔蒂斯是谁,对上个世纪欧洲绘画艺术也不感兴趣的话,那估计这书看着很郁闷。虽然我是业余对绘画有点兴趣,但我对里面提到的许多人名闻所未闻,巴尔蒂斯提到了他们的逸事,但你却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你会觉得枯燥,而且那些名字都是相当长的。虽然是冲着画家去买的这本书,但后来发现里面提到的另一些画家根本没有了解,反而对一些作家倒颇有认识,如萨特、加缪甚至波伏瓦,此外还时而提到一些导演和演员,黑泽明,马龙白兰度等等;然后有政治家密特朗总统到日本天皇。我注意到里面曾提到一位中国画家-石涛。巴尔蒂斯生于1908.2,逝于2001.2月,距93岁诞辰仅差11天。他几乎经历了整个世纪。在年老的时候,有些曾经的事还能回想起来,有些已经完全忘记。在你经历的时候你不觉得眼前的景物和事情需要记忆,因为日复一日好像太过平常,所以没有刻意——日记或者绘画或者摄影去留下痕迹,几十年后你忽然渴望再现当年的情景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在脑海中重建那些画面。所以,当巴尔蒂斯提起,十六岁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穿越城市,去喜欢的博物馆,到卢浮临摹普桑的作品;18岁的时候,流连于佛罗伦萨著名的教堂、礼拜堂和广场临摹马萨乔等人的壁画……即使是我,也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怀旧的伤感的情绪——因为,那画面多美丽,一心一意的少年,在微风中骑着单车去追寻梦想……那时候的城市和几十年以后,有些不一样,于是当年的画面就成了黑白的胶片,即使画家自己回忆起来,有些地方也不可避免的模糊不清了。就算伤感也不得不怀念。当我路过中学时的校园,它很多地方变了样子,要回忆起来自己十六七岁时那些寂寞的夏天,在教堂楼后的平房里学习绘画的情景,也变得有点困难…… 想到这一点令我感到忧伤。有本书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书中摘录:“我认为不应该用文字,推理,或精神分析开来解释绘画作品。绘画的语言是一种独立而独特的语言,不需要别的语言来解释它,理解它。”“博尔赫斯引用过一句斯威登堡的话来形容罗马:“我们不是去罗马,而是重回罗马,哪怕以前从来没有来过。罗马 在全人类的想象中。””“我画这幅作品并把它拿来展览,就是希望它能引起丑闻。我希望马上成名,因为我需要钱。不幸的是,那个时代的巴黎,成名唯一的方式就是制造丑闻。”“美术馆的达芬奇室中,墙上用醒目的字体写了一句画家自己的话:“当素描以精确的笔触研究 人体解剖学时,它是一门科学;当素描以阴影创造出神秘感时,它就具备了神性。”
很好的对话录
画家很坦诚,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