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6条) 写评论赚积分>>
ztw***(三星用户)

虽然小朋友才二年级,但她还是很喜欢看

2020-08-12 10:59:21
0 0
ztw***(三星用户)

给小学的孩子买来慢慢看

2020-07-29 14:09:08
0 0
yan***(三星用户)

收录了一些经典的小说,还是不错的

2020-06-07 23:49:59
0 0
xin***(三星用户)

装帧、印刷、品相等很不错,质量不错,可谓物美价廉,内容很好,挺不错的。

装帧、印刷、品相等很不错,质量不错,可谓物美价廉,内容很好,挺不错的。

2015-04-30 12:03:13
0 0
xin***(三星用户)

思想与装订同美

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好书

2012-05-29 22:27:15
0 0
xin***(三星用户)

和谐家庭与家教过程——看了吕丽娜老师编评的小学生读本《最好的小说》有感

和谐家庭与家教过程 ——读写给孩子看的两篇小说有感 4、5 看了吕丽娜老师编评的小学生读本《最好的小说》,心中为其中的人文教育叫好。现在从其中的两篇——《发薪水的日子》和《好妈妈》来谈一谈。 《发薪水的日子》是美国作家贝佛莉·克利林的作品。写了一家人在在父亲发薪水的日子里的感人事迹。在父亲发薪水的这一天,孩子们因为以前的经验,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他们盼望着父亲领他们去吃肯德基,盼望着父亲给他们买心仪的礼物,盼望着一家人的快乐时刻、幸福共享。 然而,父亲带回来的消息是失去了工作。使我们意外的是,即使工作没有了着落,只发了两个星期的遣散费,父亲还是给孩子们买了当下时髦的零食。从父亲的做法,我们就可以一斑窥豹地觉察到,他平时给孩子的教育是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在艰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且看孩子们的表现吧。当他们听说父亲失业的时候,首先说的是“父亲很爱这份工作,为什么不能在公司工作了”。我们可以想象到:平时父亲的表现就是积极工作,热爱工作的。当得知是父亲所在的公司被兼并,大部分员工被裁员,孩子们也没有表现出愤慨和失望,而是积极地为家庭想办法。孩子们改变了自己期望得到的礼物,尤其是最小的孩子雷蒙拉想得到的礼物更让我们感动。这竟然是画在纸上的四个笑脸,它们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她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美好,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好妈妈》是冰心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女孩子的生活视角,谈出了一个道理:家庭的幸福,要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文章先写了“我”——一个小学生小琴,在周日早晨不停的抱怨。她埋怨着妈妈一系列的活儿没做好,事实上,这都是由于她自身的原因:书包没有挂好,才被弟弟、妹妹翻得乱七八糟;算术书没有放在书包里,才找不到;刚换的运动服弄上钢笔水,没有及时告诉妈妈需要清洗,差点影响下午队日的穿用……这还不算她应该做好的的其它本该自理事情: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书桌、收拾房间卫生…… 她嫌自己的家里乱糟糟的——“乱,乱,乱死了”,就去一个平时非常清净的好邻居家写作业。她不但看到邻居的家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而且看到同学的妈妈已经穿戴好了,要与爸爸一块儿去看电影。原来是孩子们为了让平时得不到休息的妈妈也有周日,就让爸爸买了票,陪妈妈看电影。并且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但能洗衣服,打扫卫生,还能做好妈妈打算出来的午饭——炸酱面,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尤其可贵的是,这家的长女永瑛还能为邻居考虑,当小琴说下午要过队日活动的时候,她知道小琴的妈妈——陈大娘当选为家属委员会的副主席,下午要开会,没时间照顾小孩子,就提出要帮忙照看小弟弟、妹妹们。 这个时候,小琴再也不能在邻居家里待下去了。她马上回家,把床铺收拾好,房间打扫干净,并告诉妈妈自己已经替妈妈找好了帮忙的人,下午开会不用担心小孩子没有人照顾。 这两篇小说,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看一看是非常受教育的。同学们在一起,难免有生活用品以及学习用品的比较,这本是平常的事情。可是,比较的结果,引起少数同学的内心不平静和口出怨言。有的同学埋怨埋怨自己的家长无能,不能像别人的家长有钱或者有权,以使自己有一个人人羡慕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有的同学埋怨家长没有高文化水平,不能得心应手地辅导自己功课;还有的同学甚至不听从父母的教诲,做出让他们伤心的事情。他们没有认真地考虑家长为养育自己付出的无私奉献和疼爱,没有用心考虑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我想,看了这两篇小说,孩子们会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怎样和父母相处,怎样热爱自己的家,怎样为父母减轻负担,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答案。 当然,这两篇小说,对于我们做家长的,看一看也非常有启发,会受益匪浅的。有时,看到有人到年纪大了一些的时候,埋怨已成人的孩子不孝,慨叹自己的老景凄凉。其实,这根本的原因在于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自己对孩子缺少了良好的教育,“养不教,父之过”啊。而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很是羡慕,常拿人家比自己强的孩子来比较,来对照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有时候效果行,有时候不行。如果是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这样的比较和唠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烦躁及抵触情绪,甚至引起反感,与希望的结果背道而驰。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由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成的。家长要在与孩子相处时,注意关注孩子的行为以及做事态度,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的是,孩子的思想情操、做事态度多数是由家长的自身行为、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影响形成的。不能认为应该是教育孩子的时间了,才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说教,这其实是空洞的,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更不能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再给孩子批评呵斥和棍棒教育。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自身平时给孩子的影响,特别是自己的工作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注意与孩子接触时,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这其实还在于学习和修养。为人父母更要学习和修养自己啊!

2011-05-22 18:41:3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