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1条) 写评论赚积分>>
hhj***(一星用户)

文字的太极功夫

<BR>&nbsp&nbsp&nbsp&nbsp摆在我的案头的,是一堆短文,作者管它们叫小品。如果按当下的理解,估计会有人感到突兀,因为,在大众看来,小品是赵本山、宋丹丹他们的专利。舞台上那种逗人笑,或者逗不出来雇人笑的玩意,才是小品。不过,读过文学史的人知道,中国的文体,原有小品这一类,比如晚明的小品,长长短短的,逮住什么写什么。像张岱的《陶庵梦忆》,吃喝拉撒,看戏逛西湖那点事,都可以堆在纸面上。像我这样一贯不务正业之人,一见就喜欢得不行。 <BR>&nbsp&nbsp&nbsp&nbsp作者的文字,的确是小品,跟晚明讲性情的前辈一样,什么都写。看到什么,有感而发,文字就出来了。无非是开会、扯淡,倒垃圾,看电影,所有人能碰上的日常小事,琐琐碎碎,都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某种想法。当然,有时候,也会履行一下国人的特权,点评一下美国总统。作者的思路比较怪,往往不肯按惯常的思路走,人家从A到C,他偏不,倒着来,从A走到Z,或者A完了之后,冒出来A1,反正让你想不到。不过,倒也不至于因此而吓一跳。 <BR>&nbsp&nbsp&nbsp&nbsp按说,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过,我写的东西,太沉,老是长枪大戟,杀气干云。如果不留神碰到了谁,肯定恨我一辈子。作者不这样,文字很轻,像是有太极功夫,看似轻飘飘,但里面的力量其实很大,只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味。严格来讲,这样的文字,更合乎中国的传统。 <BR>&nbsp&nbsp&nbsp&nbsp这本小品的名字,作者管它叫“胡言”,不是胡言乱语的意思,而是作者姓胡,姓胡的说的话。就像传说胡适先生引经据典,提到孔子是“孔说”,说到孟子是“孟说”,提到自己就成了“胡说”。但是,胡适没有胡说,当然作者也不是胡言。有心的读者,手把一卷,轻飘飘地读过去,好玩的紧。 <BR>&nbsp&nbsp&nbsp&nbsp作者是我的同事,也差不多是同龄人,但从未谋面,素不相识。邀我作序,本不敢当,但是看到文字实在好,写几个字在上面,算是学习体会。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张鸣 <BR>&nbsp&nbsp&nbsp&nbsp2010年1月8日,于京北清林苑 <BR>&nbsp&nbsp&nbsp&nbsp

2010-10-03 03:45:2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