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1条) 写评论赚积分>>
ztw***(一星用户)

《八步沙》是一部描写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长篇小说

(一)吃上饭、保护家园,是八步沙第一代人的朴素理想 八步沙,位于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曾经,这里的风沙线以每年7.5米的速度侵蚀着当地人的家园。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古浪县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决心不再延续祖辈们“春种秋不收,地上无水流,黄沙天天赶着走,无可奈何走西口”的宿命,毅然决然向沙漠宣战,立下了“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那时候,是农村大集体时期,八步沙沙乡的沙地因为风沙大,再加上靠天吃饭,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由于沙漠里人走进去脚会陷进沙里,拔起来都费劲,故人们把这片沙漠叫“拔步沙”。 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八步沙拔步难,长出青苗难于上青天;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娶不上媳妇养不了娘,讨街要饭走四方。”我小的时候,走村串户要饭吃、算卦的多一半是八步沙以及附近的乡民。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八步沙这个地方穷。可唯独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八步沙人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现任八步沙林场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郭老汉)就是这块土地上的村干部,眼看着村子里的人们吃不上饭,到外面去讨街要饭,心里不是个滋味。就起早睡晚的到沙地里观察,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过沙坡地吃饭的路子。因为祖祖辈辈都在这个地方过日子,为什么从上代人开始,这里就吃不上饭了呢?不仅如此,他还反复考虑一个问题,虽然是靠天吃饭,但有限的一些沙坡上种的谷籽,为什么有的谷穗上有几粒谷籽,而多数的谷杆上就没有谷籽了呢?如果所有的谷杆上都结上谷籽,哪怕是三五粒,也能有个收成,也能让村人吃上几顿饱饭。 突然有一天,郭老汉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一天的风刮的不大,他就像一个守住鼠洞门逮鼠的猫一样,趴在沙地上观察。那风唰唰唰的吹到谷杆上,谷杆好好地,那谷籽就被沙粒打下来了。有了这个发现,他激动不已,马上跑到有谷籽的那些沙坡上去看,这一看不要紧,他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这些沙地紧靠在地埂上,地埂上因为有蒿草墩,或者是红柳墩,那风就飘过蒿草墩、红柳墩吹到空中去了,而靠着蒿草墩的谷杆上,那几粒谷籽却安然无恙…… 有了这个发现后,他就在有限的几分自留地里做实验,结果这一年郭老汉的自留地丰收了。左邻右舍见郭老汉的自留地里硕果累累,都纷纷前来取经。郭老汉是个热心人,自然毫无保留的把自留地丰收的秘诀都教给了乡亲们。郭老汉一方面给乡亲们传授这个秘诀,一方面组织周边几个村的村干部,商量用这个办法治沙的可能性。 郭老汉的倡议,吸引了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五个老汉。他们用这个方法在沙漠里植树种草,获得了成功。从此,郭老汉发明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经验就成了沙漠里治沙造林的技术指标。从此,就有了“六老汉”决战“八步沙”的故事。八步沙六老汉他们最初治沙造林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保住沙坡地,能够吃上饭,逐步的结束八步沙人讨街要饭的局面,进而通过治沙造林保卫自己的家园。

2019-08-19 16:08:18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