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8条) 写评论赚积分>>
zho***(三星用户)

水平远远高于一般的儿童文学史著

由于作者长期研究周作人以及现代文学史,所以这本书的水平远远高于一般的儿童文学史著,有识见,也有高明的论断

2024-01-25 23:23:37
0 0
乱看书***(三星用户)

儿童文学求真

记得六年前读过刘绪源先生的《儿童文学思辨录》,书中对外国儿童文学及1977年之后的国内儿童文学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虽然,没有采用文学史的形式,却分明对1977年之后的国内儿童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点评。在书中,刘绪源先生一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儿童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文学需要作者投入真感情,作品要有真生命,好的文学作品要具有先锋性,而不是以畅销与否为标准。 而这本出版于2012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直接以文学史的形式对1977年之前的中国儿童文学进行了梳理。 在这本书中,刘绪源先生更明确的表述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点:儿童文学是纯文学,必须以儿童为主体,应该有童趣,求真求审美,不能只讲教育或政治。 在刘绪源先生看来,从白话文运动开始,胡适的《尝试集》就有不少儿童诗,之后有陈衡哲的《小雨点》,而叶圣陶的《稻草人》慢慢走向教育童话,冰心的《寄小读者》实践了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凌叔华的《小哥儿俩》更使中国的儿童文学达到新的高度,沈从文、陈伯吹与老舍的“阿丽思”都不算成功,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使得形象超越了思想,之后,随着国内形势变化“政治童话”成为主流(严格说已经不是儿童文学了),建国后变形为“教育童话” (教育儿童的文学)。在刘绪源建国之后,除柯岩的童诗、任溶溶把童趣推到极致童话、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汪曾祺的《羊舍一夕》外,儿童文学日益变成思想的图解、教育的工具,以致17年儿童文学乏善可陈。 《中国儿童文学史略》与《儿童文学思辨录》中对1977年之后中国儿童文学的评点,恰好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儿童文学史》 读这本书,时时感到刘绪源先生的求真精神与对儿童文学的期望。 可惜,先生已在2018年离去,人间再无刘绪源。

2023-07-18 12:48:31
0 0
***(三星用户)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2023-06-05 12:21:01
0 0
***(三星用户)

好书推荐好书推荐好书推荐

2022-02-21 21:39:42
0 0
***(三星用户)

重复买的好书

2021-08-22 07:21:02
0 0
***(三星用户)

好书不怕再买

2021-08-20 08:34:14
0 0
***(三星用户)

刘绪源先生杰作

2021-07-14 14:11:28
0 0
***(三星用户)

好书好书好书

2021-01-12 09:41:2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