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

包邮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1星价 ¥15.0 (7.9折)
2星价¥15.0 定价¥1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080222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05-03-01
  • 条形码:9787108022288 ; 978-7-108-02228-8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梳理了儒家的言语思想与诗教思想,以充分的材料证据和细密的文本分析,证明了儒家文学思想、实为文学才、教育思想,换言之,诗歌之本体论、创作论,实为诗歌之文化学,教育学。这一范式之突破,意义极为重大,可以重新认识中国诗学的起源,重大传统等一系列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先秦儒家文学思想只择取其言语思想和诗学思想两大端,除了想略人之所已详而外,还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孟等大儒对言语问题的有关表术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其文学思想,而这些表述又成为后世中国文论反复讨论的话题,甚至成为指导性、原则性的命题。本书讨论其诗学思想又以春秋用诗之学为背景,因为在笔者看来,春秋用诗之学既是先秦儒家提出上述命题的理论背景——由此来求得这些命题的意义*为便捷,也应*近本真,又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所在。而且,儒家的诗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与西周、春秋以来我们民族的诗性智慧、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声气相通的。

目录

导言
上编 孔门言语科:君子的向度及相关命题的意义
**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有关方法论的思考
一 孔门言语思想的背景和资源
二 孔门言语教学的培养对象和目标
第二章 “言语”的内涵以及孔门言语教学的政教指向
一 孔门“言语”的内涵及其政教意味
二 宰我、子贡的言说内容和言语教学的目的
三 言语思想笼罩下的正名思想及政教色彩
第三章 先孔时代的言语思想及孔子在言默关系上的学术取向
一 先孔时代的慎言思想及对孔子的影响
二 孔子对言默二难处境的超越
三 辞辑、辞绎、辞顺
第四章 雅言
一 “雅言”正义
二 孔子雅言的用意
三 孔门雅言举隅
第五章 情信辞巧
一 修辞立诚
二 言文行远
三 辞达而已
中编 春秋诗学:君子的用诗之学及若干经典命题释证
**章 作为诗、乐、舞音乐规定性和意义相似性的类
一 歌诗与赋诗
二 声类与义类
三 “类”的内涵
第二章 与声类相对应的郑声和与义类相对应的郑诗
一 一桩陈年公案:“郑声淫”
二 历史文本中“郑声”与“郑诗”的分别义
第三章 以诗歌教学为语境的“六义”次第
……
下编 竹书《孔子诗论》:君子儒的释诗实践及其诗学史意义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俞志慧,男,1963年10月生于浙江新昌,1983年毕业于绍兴师专中文系,后在新昌偏僻山区中学任教长达十三年,中间曾在职进修于浙江师大中文系和华东师大中文系,96年调至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98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9月——2002年7月在西北师大中文系师从赵逵夫教授攻读先秦两汉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2002年9月起在南京师大文学院师从赵生群教授从事文献学博士后研究,现主持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古“语”新研》的研究工作。曾在《中国学术》(北京)、《华学》(北京)、《孔孟学报》(台北)、《孔孟月刊》(台北)、《汉学研究》(台北)、《经学研究论丛》(台北)、《中国语文通讯》(香港)、《中国研究》(东京)等处发表论文50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