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教

包邮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教

1星价 ¥17.5 (7.0折)
2星价¥17.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4493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3
  • 出版时间:2004-05-01
  • 条形码:9787500444930 ; 978-7-5004-4493-0

内容简介

本书以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模式为参照,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对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佛教诞生的社会背景、佛学的基本原理、部派分裂动因追溯、大乘佛教的起源及其精髓、佛教中国化与中国禅宗的兴盛、佛教意义系统与净土信仰取向比较、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思想等独到见解,以及中国近代佛教的改革与德国宗教改革的同异、高科技社会与人间佛教的互动关系、中国佛教的社会功能、佛教与民间信仰和巫术对社会的作用。

目录

总绪

绪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与佛教
一、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模式及其佛教论
二、韦伯宗教社会学的视角偏差及其方法论纠正
三、深入运用韦伯宗教社会学模式研究佛教的现实意义
**章佛教的诞生
**节“觉醒”时代
第二节“神秘”的涅槃?
第三节由佛教“空境”反观社会
第二章宗教社会学视角下的佛学基本原理与观点
**节宗教社会学视角下的佛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由佛学原理示现的文化观
第三节由佛学原理示现的历史观
第三章部派分裂动因探析
**节个人自由与社会团规范
第二节深刻而复杂的分歧
第三节基本动因在于社会各阶层宗教需求的广泛性
第四节人的宗教需求之由来与启示
第四章大乘起源及其精髓新论
**节大乘佛教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大乘起源与衰退考辩
第三节大乘菩萨行的精髓
第五章佛教中国化与南禅独秀
**节从佛佗的重理智向法门多样化的转变
第二节中国化佛教诸宗并起的宗教社会学分析
第三节中国传统政治秩序与南禅独秀
第四节从历史比较中看南禅的重振
第六章佛教“意义系统”与净土信仰取向比较
**节净土理想是佛教超越性的体现
第二节从土大夫到大众信仰的转变及基比较
第三节知识分子重归佛教与理性的论辨探讨
第四节古今净土信仰比较研究的意义与韦伯拯救途径论的局限
第七章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
第八章中国近代佛教改革与德国宗教改革的比较
第九章高科技社会与人间佛教
第十章中国佛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第十一章佛教·民间信仰·巫术
第十二章21世纪中国佛教之社会文化定位
结语:论佛教信仰的理性特征
附录1:道家社会观新论
附录2:佛学探究的方法与学术理念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子美,1951年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于江南大学中文专业毕业。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法政学院教授,并兼任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江苏吴学研究所等单位特邀研究员,任教宗教学原理、宗教社会学、中国法制史、中西文化比较、中西法律思想史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比较宗教、比较法,尤以中国近现代佛教、宗教社会学为专长。著有专著10余种、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与陈兵合著《20世纪中国佛教》、《太虚大师全传》。主编《论中国法的精神》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