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包邮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1星价 ¥17.8 (7.9折)
2星价¥17.8 定价¥22.5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0801216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38
  • 出版时间:2004-04-01
  • 条形码:9787108012166 ; 978-7-108-01216-6

内容简介

我在本书是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选举社会”的基本概念,这个概念是承解释春秋时代的“世袭社会”概念而来,我提出它来是想用安解释中国在秦汉至晚光天化清的历史发展中所终于形成和一种自成一体的社会结构,解释一个有别于春秋战国之前的“古典中国”(classChina),也有别今天“现代中国”(modernChina)的“传统中国(traditionalChina)。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这是一部知识视野开阔,用力很勤,材料极富,独到新见颇多的佳作。尤其是第二编对构成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心环节的试卷——八股文的研究,通过对历朝经义范文的剖析, 揭示了科举考试形式、内容、性质、功能及其社会意义与影响,有助补正长期来我们认识上简单片面贬斥的偏颇。
第三编关于选举社会困境及其“终结”也多有见地深刻、富有新意的精彩论述。





目录

导论“选举社会”的概念
“中国古代选举”与“现代选举”
古代中国人的社会历史观
“封建社会”的现代解释模式
“官僚帝国社会”的模式
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选举社会”的概念如何能够成立?
**编趋向
**章平等与现代性
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因素问题
平等作为“现代”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平等?
第二章中国古代对平等的诉求
平等的思想资源
对平等的暴力诉求
第三章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走向制度化的选举
从推荐到考试
考试制度的完备
第四章古代选举是否体现了一种
“平等精神”?
怀疑的意见
是否所有人都能参加考试?
是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是否还有实质性的机会平等?
第五章古代选举所带来的社会变动
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的变化
还是等级社会,还是少数统治
第二编标准
引言:问题与资料
**章经义
历代考试内容的演变
经义应试文的产生
四书首要地位的确定
第二章八股
八股的形成
基本范式
考八股究竟在考什么?
第三章考生
读书
学文
应试
第四章考官
资格
出题
衡文标准
衡文过程
第五章中卷
童试卷
乡试卷
会试卷
第六章落卷
黜落种种
黜落佳卷
得失总评
第七章昔议
明末清初的野议
清中叶的朝议
清中叶的野议
第八章今评
今人对八股的批评
八股是否能得人?
人才能否得八股?
敲门砖
余论
第三编终结
**章历史的困境
“科举累人”与“人累科举”
人之量累
人之质累
传统的批评与改革意见
第二章衰落与改革
晚清科场的衰落
一位乡绅所见的清末世变
改革科举的意见
改革的*后尝试
第三章走向终结
实力派变革科举的基本思路
从主张渐废到主张立废
废除科举后的反应
废除科举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索引
后记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怀宏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生于江西清江,1988-1995年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1995年调入中国文化研究所。主要领域: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著作有:《若有所思》(1988)、《生命的沉思》(1988)、《契约伦理与社会主义》(1993、《良心论》(1994)、《珍重生命》(1996)、《世袭社会及其解体》(1996)、《心灵瞬间》(1996)。译著有:《伦理学概论》、《道德箴言录》、《沉思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伦理学体系》(合译)、《正义论》(合译)、《超越的爱》(合译)、《帕斯卡尔文选》(合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