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民族史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清代民族史

1星价 ¥6.5 (2.5折)
2星价¥6.5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sxw***(三星用户)

快成绝版书了,不过里面论点更多是阶级论

快成绝版书了,不过里面论点更多是阶级论

2015-03-26 08:06:46
0 0
wen***(三星用户)

绝版书,保存还可以的

以前看过一本,很喜欢,这次买齐了,喜欢着类的可以看看

2015-03-23 16:10:39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4091775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47
  • 出版时间:1996-08-01
  • 条形码:9787540917753 ; 978-7-5409-1775-3

内容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为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为开发和捍卫祖国疆域,辛勤劳动,英勇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目录

**章 满族和东北诸族
**节 满族的形成
一、满族源流
二、建州女真兴盛和后金国建立
第二节 满族进入中原
一、清军进关
二、统一全国
第三节 “康乾盛世”之出现
一、康熙皇帝奠定盛世之基
(一)形势严峻
(二)平定三藩,三征噶尔丹
(三)蠲免钱粮,大兴河工
(四)优抚旗人
(五)八旗能臣辈出,政绩卓著
(六)国家强盛,文化发达
二、雍正时期的改革
(一)摊丁入地,耗羡归公
(二)禁压佃为奴和改贱民为良
(三)改土归流
三、“全盛之世”出现
(一)乾隆新政
(二)赈灾治河
(三)五次普免钱粮
(四)察吏安民,严惩贪官污吏
(五)国库充盈,疆域辽阔
第四节 旗地的形成、发展和丈放
一、满族入关前的旗地
二、顺治到康熙中期的旗地
三、康熙中期以后旗地的急剧变化
四、旗地的丈放
第五节 满汉关系的发展演变
一、八旗内汉人的满化
(一)满洲旗内汉人剧增
(二)汉军八旗编制扩大
(三)旗内汉人迅速满化
二、八旗人丁逐渐汉化
(一)清廷的基本国策
(二)八旗人员逐渐汉化
第六节 满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
一、清前期满族反侵略斗争
二、清后期满族抗击入侵之敌
(一)鸦片战争中八旗官兵英勇奋战
(二)中日战争中满族人坚决抗敌
(三)满族人参加义和团运动
……
第二章 蒙古族
第三章 陕甘宁青诸族
第四章 新疆诸族
第五章 藏族和门巴、珞巴
第六章 川滇彝羌诸族
第七章 云南白傣诸族
第八章 黔湘等省苗侗诸族
第九章 中南地区壮瑶诸族
第十章 东南地区高山黎畲诸族
展开全部

节选

叶尔羌汗国,从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起,就派使者带独峰驼、马、璞玉等方物,到北京朝贡,清朝政府回赠缎、绢等物,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
回疆原信佛教,自唐朝开始信伊斯兰教,到元朝以后大盛,明朝时期,穆罕默德之后裔玛墨特来到喀什噶尔,各回城“靡然从之”,尽信伊斯兰教,尊玛墨特为教主。此后,伊斯兰教分裂为“白山”、“黑山”两个教派,互相争夺。
“黑山”派在叶尔羌汗伊斯玛业勒的支持下,将“白山”派首领伊达雅图勒和卓驱逐出境。康熙十九年(1680年),准噶尔部噶尔丹汗应伊达雅图勒和卓的请求,发兵1.2万,灭了叶尔羌汗国,侵占了回疆,尽执元裔诸汗王迁居天山以北,扶持伊达雅图勒和卓为阿帕克和卓(意为世界之王),通过他及各城伯克统治回疆。维吾尔族聚居的回疆与清政府的关系因此中断。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清军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以后,被噶尔丹拘为人质的“回部”首领阿卜都里什特及其子额尔克苏唐,乘机脱身来归,被安插在张家口暂住。阿卜都里什特向清政府的官员报称:噶尔丹处境困难,必往投青海。他很有可能经吐鲁番而行,“我愿留子于此,亲往吐鲁番”,以“圣上威德”,“宣谕属下众回子”,待噶尔丹到时,即擒捕以献朝廷。康熙皇帝得知此事,立即遣官召阿卜都里什特及其子进京。
阿卜都里什特奉命进京后,上奏:“臣被噶尔丹所擒,受辱十有四年,仗圣上夭威,灭噶尔丹,臣得出降,合家蒙高厚之恩。今又使臣回国,臣到吐鲁番探信”,或诛噶尔丹,或解送噶尔丹,待得到确实音信后,归回旧居叶尔羌地方,“再来进贡请安”。但此行须经策妄阿拉布坦处,恐其袭击,敬请降旨令准噶尔部“勿得虐害”。康熙皇帝檄告策妄阿拉布坦,说明阿卜都里什特等“已归降本朝”,今送归故土,“勿致虐害”,“嗣后厄鲁特与回子当永相和好”。九月初三日,康熙皇帝以阿卜都里什特“拘久困厄”,特遣候补主事杨国琳,“驰驿送还伊本处”,并命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尚书马齐、一等侍卫马武送至卢沟桥。
阿卜都里什特回到本部后不久去世,其子玛罕木特继承其位,“欲自为一部”,不愿臣属准噶尔部,准噶尔汗遣兵追袭,“执而幽之”,又将其长子大和卓木布拉呢敦(亦写作波罗泥都或布那敦)、次子小和卓霍集占羁为人质,分别拘于阿巴噶斯和哈丹鄂拓克,并逼迁数千“回人”到伊犁耕地纳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及其继承人对南疆维族人加紧盘剥。维人旧制,只征收粮食“十分之一”,“载在经典”,噶尔丹策零却成倍增加征收额赋,仅喀什噶尔一城所辖人户,一年就征粮4.0898万帕特玛,折合清制官斗18.4万余石,加上棉花、红花、商税等,每年所征贡赋折钱6.7万腾格(一腾格折清制银1两)。
此外,还有边界贸易税,征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准噶尔部汗、台吉、寨桑还要额外对维人科派和虐待。因此,南疆人皆怨准噶尔“苦累回人,多取贡赋”,人民生活困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