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

包邮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

法学论丛

1星价 ¥12.6 (7.9折)
2星价¥12.6 定价¥1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106430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81
  • 出版时间:2003-08-01
  • 条形码:9787301064306 ; 978-7-301-06430-6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清末民国时期(1990-1949)民法学中关于私权(private rights)理论的研究状况。20世纪初,国人亟欲通过效仿西方宪政,获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西方现代法学遂因立宪运动而移植国内,并终于代替了中国传统律学。这一时期的法学移植主要是借鉴日本的经验,移植对象以德国法为主。作为西方法学中的重要门类。民法学就是在这一时期全面系统地输入中国。相应的“人格、”“私权”等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与这些概念的解释学也基本形成。到1911年,由于日本学者的帮助,《大清民律草案》得以出台。这部草案为后来20年里的私权及其规则的研究奠定的基础。
民国后,民法学研究继续发展。财产权、人格权等私权理论在各级法院的判决中得到贯彻。大学法学院或法政专门学校里,私权理论得到系统的讲述。20世纪初,西方法学内部检讨了极端个人主义,社会利益学说发懚成为主流学说。由于该学说被视为西方*新思潮和20世纪法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后,也就逐渐成为中国法学 中的主流学说等等。

目录

导言
**章 近代中国民法及其学说源流
 **节“民法”语词考析
  一、从“民律”到“民法”
  二、jus civile 释义
  三、“民法”释义
 第二节 19世纪晚期:“民法”在中国
 第三节 20世纪初期:民法学在中国
  一、清未民法学的传播主体
  二、清未民法学的传播途径
  三、20世纪初对“民法”的认识
第二章 近代中国民法学与私权理论
 **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法”
  一、汉语“私法”一词由来
  二、关于“私法”的研究
  三、关于“私法”的论争
 第二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权利”
  一、“权利”语词考析
  二、近代民法学中的“权利”
 第三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
  一、“私权”语词考析
  二、近代民法学中的“私权”
  三、私权行使理论
第三章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人格理论
 **节 人格理论的源流
  一、罗马法中的“人格”
  二、罗马法后的“人格”
 第二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人格理论
  一、清未民法学中的人格理论
  二、民国民法学中的“人格”
  三、近代人格理论之评价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人格权理论
 **节 清末时期的“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传入
  二、《大清民律草案》中的“人格权”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人格权”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人格权保护
    ——以民初的一例人格权纠纷为出发点
第五章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财产权理论
 **节“财产权”辨析
  一、Right of Property 与“财产权”
  二、Property Right 与“财产权”
  三、Property Rights 与“财产权”
  四、Property 与“财产权”
 第二节 “财产权”语词源流
 第三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财产权”
 第四节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财产权研究
  一、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财产研究
  二、近代中国债法以给付不能缔约过失为切入点

结语:“私法社会化”思潮与找代中国民法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俞江,祖籍浙江诸暨,长于重庆。199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96年重又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师。先后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读书》等杂志上发表行政法方面的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法史、中国近代法律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