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8109331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151
- 出版时间:2005-09-01
- 条形码:9787810933148 ; 978-7-81093-314-8
内容简介
一本书,一座村落,一个徽州文化的侧面。在千年的峥嵘岁月中,村落是徽州文明得以灿烂演示的平台,而这一座座平台的原貌正消失在我们的视野。本书图文并茂,带领我们进入沉睡的村落--江村,在残存的遗物中触摸徽州祖先的脉动,梳理徽州文化的脉络,探究宗族文化的演绎。
目录
一、村庄的园林
二、高山的鼓声
三、周全的水系
四、宗族的圣殿
五、氏族的史册
六、功名的标识
七、沧桑的民居
八、文化的馨香
九、别样的风俗
十、奇异的婚配
后记:生长的江村
节选
如此诗意迭出的村庄环境,很显然是自然与士大夫们心境的造化之物。 对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的士民工商,认为村落的整体布局所勾勒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徽州山多田少,粮食不足以供,建筑物统一规划有效遏制了土豪劣绅对耕地的恣意侵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困难;又可留出义田、学田用以赈济灾民,筹资助学,是封建家族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丁兴旺、家族繁荣的理想途径。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重峦迭嶂,溪流纵横,绿草葱茏。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落蓝图时,善于抓住山水做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或人工沟渠的“血细胞”。所以徽派建筑群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傍水,或枕山跨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以使居家环境静谧优美,舒适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江村先人就是依据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构筑了水口,诗化了周边环境,布局了村庄住宅,一些富贤之士还将“大园林”浓缩成小风景搬进自家的庭院之中。名山胜景,奇石秀水,幽谷深壑,瀑布流鸣,楼中藏秀,各臻其美。在江村的实物当中如今很难看出,但在宗谱中如《竹窗清隐记》、《山月亭记》、《临清楼记》、《水阁记》、《琴乐轩记》等一篇篇美文当中足以让人想象出庭院园林之玲珑美来。不能单纯地把村落同林就理解为园林而已,这样的现象表现的是徽州人历尽繁华之后的思想寄托。那些庭院建筑是闯荡一生中的人生归宿,苏杭的繁华,扬州的歌栏,“无徽不成镇”就是他们的杰作。叶落归根之前或之后,他们就在逐步地将外面的繁华星星点点的重生在故乡的土地上。“生在扬州,玩在杭州,死在徽州”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见解,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徽州人,带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态归隐故土时,都会刻意经营城市园林般的宅第园林,以作晚年幽游林下之寄托。江村江绍杰的然别墅就是这样一种思维的见证。 村在画卷中,人行诗意里,不仅仅是感受,更是一种文化。桃花源里可耕田,人与自然和谐尽善尽美的思想已然渗透其中。江村先祖择地而居,饱读诗书的江氏子孙又刻意营造村庄环境和家居环境,不仅在金钱上投入而且在艺术上进行提炼加工,使其个性化、品牌化。 看景读诗抑或读诗看景于江村人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激励教育,激发着江氏子孙不断地用其聪明智慧为村庄环境锦上添花。 P10-11
-
中国近代史
¥14.3¥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3.2¥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8.8¥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资治通鉴
¥12.2¥3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4.7¥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15.7¥42.0 -
帝国的终结
¥21.4¥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5.7¥49.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5.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