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

包邮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

1星价 ¥7.2 (3.8折)
2星价¥7.0 定价¥1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4804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32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04-11-01
  • 条形码:9787500448044 ; 978-7-5004-4804-4

本书特色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美学可以概括为:1、坚持各层面互相关联、互相阐发的整个文化视野;2、文化的复杂关系结构表现为一种物质关系,文化范畴仍然是利益和权力激烈斗争场所;3、作为“清感结构”或意义象征系统的文化,地文化的基他层面发生积极作用,是一种话语“实践”;4、“文化政治批评”的动机是改造整个社会生活方式;5、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文化政治批评,由于其明确的目的性而具有方法的彻底开放性和真正多元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系统研究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的专著。伊格尔顿是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英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全书的重点是对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作者将这一讨论过程始终置于批评理论发展中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谱系和后现代批评语境之中。作者对伊格尔顿理论的现实基础和学术动机的分析,对伊格尔顿风格的描述,也不乏精彩之笔。

目录

1 总论
1.1 希望之旅:学术和思想历程
1.2 伊格尔顿的贡献
1.3 伊格尔顿的风格
1.4 伊格尔顿的研究
2 批评的功能
2.1 批评的政治性
2.2 批评或修辞学
2.3 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理论
2.4 革命批判
3 生产方式和文化生产
3.1 多重结构的生产方式
3.2 生产方式的文本印记
3.3 “文学”建构性
3.4 文化生产
4 意识形态批判
4.1 意识形态面面观
4.2 话语和政治权力
4.3 艺术与意识形态
4.4 美学的意识形态
5 文本科学
5.1 文本的边界
5.2 文本生产
5.3 一种文本性
5.4 文本的价值与阅读
6 穿越后现代主义
6.1 后现代主义幻象
6.2 后结构主义因素
6.3 重估“总体性”
6.4 反讽的历史
文献和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