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绘画史  当代之部

包邮中国现代绘画史 当代之部

大艺术书房

1星价 ¥26.1 (7.9折)
2星价¥26.1 定价¥3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0676482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259
  • 出版时间:2004-07-01
  • 条形码:9787806764824 ; 978-7-80676-482-4

内容简介

古希腊神话里讲,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是分司音乐、诗歌、戏剧、舞蹈、悲剧、抒情诗、史诗和天文的九位缪斯,是她们给文学家和艺术家带来了灵感。这是人类对艺术*初的认识和分类。
以后,缪斯女神走下了奥林匹斯山,走进宫廷、走进沙龙。再以后,她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她关系到生活的品质和生存的环境。
这段历史的进程,走了几千年,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艺术的进步。
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大艺术”,就是想与一般的艺术丛书有所区别。我们走出纯艺术的框架,把艺术的视野扩展到*广阔的领域,把艺术的触角伸展到过去人们并不认为是艺术的层面;同时,用更新颖的观念,更丰富的视角,更多样的形式来讨论艺术,力图给人不拘一格、耳目一新之感。
艺术之大已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专利。但只有到大多数人都来关注艺术、创造艺术和享受艺术时,艺术才真正是大艺术。
本书是《中国现代绘画史》的第三卷,即*后一卷,年代涵盖1950年到2000年。本书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大陆地区的绘画,由万青力执笔;二是台湾、香港地区和海外华人的绘画,以及“结论:展望21世纪的中国绘画”,由李铸晋执笔。

目录

**章 绘画与政治
一 革命现实主义时期(1949-1957)
(一)新年画
(二)政治宣传画
(三)革命历史画
(四)中国画改造运动
二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时期(1958-1976)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958-1965
(二)“三突出”与“红海洋”1966-1976
三 回归现实与“仿痕绘画”(1977-1984)
(一)为政治服务极端化的终结
(二)回归现实与伤痕绘画
四 “新潮美术”(1985-1989)
第二章 画家与国情
一 油画民族化
二 国画时代感
三 现代化憧憬
四 前卫时尚化
第三章 画家与商机(1980-2000)
一 画家名位实力
二 绘画超级大国
三 市场竞争品牌
第四章 绘画与体制
一 艺术院校的改革
二 各地画院的建制
三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 美术馆建设
第五章 台湾、香港地区绘画和海外华人画家
一 台湾地区绘画
二 香港地区绘画
三 海外华人画家:巴黎 纽约
结论:展望21世纪的中国绘画
附录 主要高等艺术院校概况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即便今日,不少当年参与创作的画家,仍然认为这五六年的时间是“社会主义”美术*好的时期,虽然很短暂,他们却经历了一生*重要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后来流行的说法,实际上是所谓“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简单表述。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一批青年画家开始崭露头角,而一批反映这一特定时代的典型作品也产生出来。他们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却并不完全是画家亲眼所见的现实。他们创作的视觉形象是加工美化的现实,画面上绝对没有贫困落后的背景,更没有困苦伤神的表情。
如王文彬(1928年生)的油画《夯歌》(图1.9),画面以略微仰视的角度构图,描绘五位农村姑娘高歌打夯筑路的情境,画面阳光灿烂,人物精神饱满,体现歌颂社会主义现实又理想美化的创作特征,堪称“二革”的代表作之一。此画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油画的一定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的油画创作水平。作者王文彬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罗工柳画室的学生,《夯歌》是其毕业创作。此外,温葆(1938年生)的《四个姑娘》(彩图1.7)也是一幅具有时代印记的作品。画家生动地描绘了阳光下四个正在房前休憩的农家姑娘的形象,被认为是准确地塑造了每个人物的个性,或天真、或开朗、或沉稳、或腼腆的个性通过笑容的差异传达出来,实际上理想化了当时农村生活和农村姑娘的精神面貌。朱乃正(1935年生)的《金色的季节》(彩图1.6)则是表现青海藏族妇女扬洒青稞的劳作场面,以全仰视的构图使人物顶天立地充满画面,透过金黄色调的阳光,渲染出雄浑壮美的理想化境界。这类作品尚有孙滋溪(1929年生)的《天安门前》(图1.10),这幅作品风格接近《开国大典》,有新年画的色彩,不过其设计意图和概念化的成份更为明显。中间一组为12位不同性别、年龄、身份的农民形象,右边远处是一组6位海军战士,左边远处主要是一组少数民族。

正如艺评人王明贤、严善饽所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为疯狂的政治事件。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所产生的美术作品,也是非常奇特的美术”。
江青(1914—1991)在“样板戏”中强调的所谓“三突出”创作原则,成为“文革”绘画追随的程序化构成戒条。画面若有毛泽东,则一定要在中间。这种源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秩序规定,在“文革”中发挥到了极致。当时,红色调被视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绘画在“全国一片红”的“红海洋”中,一幅技巧相当幼稚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