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与景观-理论基础.评价.规划

包邮土地与景观-理论基础.评价.规划:理论基础.评价.规划

1星价 ¥37.7 (6.5折)
2星价¥37.7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3016397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05-11-01
  • 条形码:9787030163974 ; 978-7-03-016397-4

本书特色

著者在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吸取*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和景观的理论、评价、规划方法等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观点。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逻辑性强,涵盖了当今土地与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理论性和实用性均很强。本书对我国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等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阅读此书的人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帮助。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地理学,以及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的辅助阅读材料。

内容简介

著者在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吸取*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和景观的理论、评价、规划方法等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观点。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逻辑性强,涵盖了当今土地与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理论性和实用性均很强。本书对我国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等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阅读此书的人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帮助。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地理学,以及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的辅助阅读材料。

目录

前言
**章 土地及其承载力评价
**节 基本概念
一、土地
二、土地评价
第二节 土地特征和质量
一、土地特征
二、土地质量
第三节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
二、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
三、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原则及流程
四、系统动力学模型
五、科左后旗土地承载力研究仿真结果分析
第二章 土地利用与评价
**节 土地利用要素
一、自然土地利用要素
二、人力资源
三、资金和社会、经济要素
第二节 土地利用类型
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
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因素
三、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四、非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第三节 土地利用评价
一、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
三、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
第四节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二、土地利用现状效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节 单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一、评价特点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
三、土地特征指标分级、评价单元及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第二节 地表灌溉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质量的限制性
二、农用土地质量与土地适宜性级别
三、农用土地质量土地指数评价方法
第三节 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建设用地土地质量评价系统
二、坝基土地适宜性评价
三、水库库址土地适宜性评价
四、城镇选址与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四节 城郊森林游憩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概述
二、影响游憩地的因素
三、城郊森林游憩露营地的适宜性评价
四、抚顺市高湾森林游憩地土地评价实例
附:发展城郊游憩活动的效益——抚顺市高湾经济特区的实例
第四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节 概述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作用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驱动力)
三、土地利用/覆盖的复杂性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LUCC研究中需要的数据
四、LuCC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
五、LUCC案例研究
附:沈阳市东陵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
第三节 LUCC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二、耕地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LUCC的人工调控机制
一、LUCC的人工影响因素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LUCC
三、伦理道德与LUCC
四、激励动力与LUCC
五、技术发展与LUCC
六、国家管理与LUCC
七、公众参预与LUCC
第五章 LUCC与全球环境变化
**节 LUCC引起的地表下垫面的变化
一、森林面积减少
二、湿地面积锐减
三、城市扩张
四、海洋和沿海地区景观变迁
五、土地退化
第二节 工程建设与局域生态环境的改变
一、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三、环境变异与污染
附:营口市柳树镇局域LUCC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第三节 Lucc与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第四节 全球变化
一、大气中C02浓度的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暖
三、臭氧层破坏
四、大气中氮负荷的增加
五、大气层的其它变化
六、水文、水资源的变化
七、南北极和高山地区冰盖融化
八、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九、自然灾害的增加
十、酸雨
第六章 景观健康和保健
**节 生态系统健康
一、概述
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三、生态系统健康的本质
第二节 景观健康
一、景观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景观的内稳态行为与基本特征
三、土地利用与景观健康
四、景观变异作用
五、景观年龄对景观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景观管理与健康保健
一、景观管理
二、病人的姑息保健
三、景观的姑息保健
四、姑息保健在景观日常管理上的应用
附:植被指数在景观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第七章 景观评价
**节 景观健康评价
一、景观健康的价值
二、景观健康评价的时空尺度与等级
三、景观健康评价指标
四、景观健康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步骤
第二节 荒漠区绿洲景观健康评价
一、绿洲的概念和作用
二、绿洲生态系统特征
三、内蒙古额济纳荒漠区绿洲景观的评价方法
附:内蒙古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健康评价
第三节 自然景观美学价值评价
一、自然景观的关学价值
二、评价方法
三、景观敏感度评价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
**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四、规划对象和范围
五、规划目标和内容
六、实施步骤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模型
一、博弈论与可辩护规划模式
二、LANDEP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型”
四、生态敏感区(ESA)模型
五、土地利用分异(DLU)战略
六、城乡融合系统规划模型
七、“预案”研究方法
八、LANDIS模型
第三节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景观格局规划
二、景观要素的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