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执行难及相关制度研究

包邮民事执行难及相关制度研究

1星价 ¥10.1 (7.2折)
2星价¥9.9 定价¥1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130433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06-04-01
  • 条形码:9787313043344 ; 978-7-313-04334-4

内容简介

执行难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中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理性而客观地认识执行难,是解决执行难的前提。民事执行制度是执行程序正常运行与债权人债权实现的保障,建立完善的执行制度,可促使执行功能的发挥,为解决执行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本书共分六章,分别对解决民事执行难、民事执行权、民事执行机关、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再执行凭证制度以及民事执行竞合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为民事立法提供建议,对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改革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可操作性,可供法学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目录

**章 立足基本国情解决民事执行难
**节 影响民事执行与审判结果的主要因素
一、在民事执行中执行机构必须面对的因素
二、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机构必须面对的因素
第二节 民事审判与民事执行改革
一、民事审判改革的背景
二、民事执行改革的背景
第三节 解决执行难的途径与对策
一、解决执行难的途径
二、分析执行难成因与采取对策
第二章 民事执行权
**节 民事执行行为性质
一、民事执行与民事诉讼
二、关于民事执行行为性质的学说
三、对民事执行行为性质的界定
第二节 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
一、民事执行程序的含义
二、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
第三节 民事执行与民事诉讼的目的
一、国外有关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及其比较
二、我国有关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及其比较
三、研究民事执行目的的意义
四、我国有关民事执行目的的几种学说
五、民事诉讼与民事执行的价值和功能
六、对传统民事执行目的和理念的反思
七、民事执行理念的更新
第四节 民事执行权性质
一、民事执行权与审判秋
二、关于民事执行权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
第三章 民事执行机关
**节 民事执行机关模式及其评述
一、司法模式及其评述
二、行政模式及其评述
三、对民事执行机关不同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我国民事执行机关的设置
一、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概况
二、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的特点
三、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上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民事执行机关改革途径
一、不同模式的执行机关给我们的启示
二、我国民事执行机关改革的目标及内容
三、我国民事执行机关改革的实现途径
第四章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节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概述
一、民事执行救济的特征
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民事执行救济立法及分类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事执行救济立法及其评析
二、民事执行救济的分类
三、关于异议之诉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
第三节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与执行监督
一、执行异议
二、执行回转
三、执行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四、执行救济与执行申诉、执行监督的关系
第四节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
一、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改革概述
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应考量的因素
三、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设想
第五章 再执行凭证制度
**节 再执行凭证制度概述
一、再执行凭证条件与特征
二、再执行凭证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再执行凭证的产生
一、再执行凭证产生的背景
二、再执行凭证迅速展开及其内在原因
三、再执行凭证实施的效果
第三节 再执行凭证制度的立法与法理基础
一、再执行凭证制度的立法实例
二、再执行凭证制度的法理基础
三、执行债权与一般债权
四、再执行凭证制度的价值
第四节 完善再执行凭证制度
一、再执行凭证与民事执行相关问题分析
二、完善再执行凭证制度的设想
第六章 民事执行竞合
**节 民事执行竞合的表现
一、民事执行竞合的构成条件与特征
二、民事执行竞合的形态
第二节 解决民事执行竞合的理论和学说
一、民事执行分配理论
二、解决民事执行竞合的学说
三、对执行竞合学说的评析
第三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事执行竞合的解决
一、解决民事执行竞合的原则
二、执行竞合原则比较
三、解决民事执行竞合的价值取向
四、民事执行竞合的解决方法
第四节 我国民事执行竞合的解决
一、解决民事执行竞合的原则
二、民事执行竞合的解决方法
三、民事执行竞合立法之不足与完善
第五节 参与分配制度
一、参与分配的特征与构成条件
二、参与分配的程序
三、参与分配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
四、完善参与分配制度的设想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律师,华东政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华东政法学院诊所法律教育中心副主任。2002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已出版《代理法理论与实务》、合著《诊所法律教育研究》、编著《民事诉讼法学》等,在《法学》、《政治与法律》、《环球法律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