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1102415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0×188×25毫米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2-05-01
- 条形码:9787111024156 ; 978-7-111-02415-6
本书特色
《电线电缆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和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电线电缆材料部分,内容包括电线电缆和光缆所用的金属、纸、纤维、带材、光纤、电磁线漆、油料、涂料、塑料、橡胶和橡皮等材料,全面介绍了各种材料的品种、组成、性能、用途、技术要求及有关性能的试验方法。"
目录
前言 |
第8篇金属材料 |
第1章概述 |
1.1电线电缆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
1.2金属材料常用名词及涵义 |
1.3主要金元素的基本性能 |
第2章铝.铝合金及铝制品 |
2.1铝 |
2.1.1电线电缆用各种铝锭的技术要求 |
2.1.2电工用铝的技术要求 |
2.1.3铝的性能 |
2.2铝合金 |
2.2.1导体用铝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
2.2.2导体用铝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
2.2.3铝的中间合金 |
2.2.4导体用铝合金粮前化学分析方法 |
2.2.5导体用铝和铝合金中稀土总量炉前化学分析方法 |
2.3铝带(箔) |
第3章铜.铜合金及其制品 |
3.1铜 |
3.1.1电线电缆用铜的技术要求 |
3.1.2电线电缆用铜的性能 |
3.2铜合金 |
3.3铜和铜合金的制品 |
3.3.1铜箔和铜带 |
3.3.2铜合金带 |
第4章铅和铅合金 |
4.1铅 |
4.1.1铅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 |
4.1.2电线电缆用铅的牌号与化学成分 |
4.1.3杂质对铅的性能的影响 |
4.2铅合金 |
4.2.1电线电缆用铅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
4.2.2电线电缆用铅合金母片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
4.2.3电线电缆用铅合金的炉前化学分析方法 |
第5章钢丝和钢带 |
5.1钢丝 |
5.1.1镀锌钢丝 |
5.1.2镀锡钢丝 |
5.1.3涂塑钢丝 |
5.1.4不锈耐酸钢丝 |
5.2钢带 |
5.2.1铠装电缆用冷轧钢带 |
5.2.2铠装电缆用冷轧钢带 |
5.2.3铠装电缆用涂漆钢带 |
5.2.4热镀锡钢带 |
5.2.5压花镀锌钢带 |
第6章导体镀层用金属材料 |
6.1锡 |
6.1.1锡的主要特点 |
6.1.2锡的技术要求 |
6.2银 |
6.2.1银的主要特点 |
6.2.2银的技术要求 |
6.3镍 |
6.3.1镍的主要特点 |
6.3.2镍的技术要求 |
第9篇纸.纤维.带材及光纤 |
第1章电线电缆用纸用纸制品 |
1.1电线电缆用纸及低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
1.2电线电缆用纸技术指标的常用名词及其涵义 |
1.2.1物理性质 |
1.2.2力学性能 |
1.2.3化学性能 |
1.2.4电绝缘性能 |
1.2.5其他性能 |
1.3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的技术要求 |
1.3.1电缆纸 |
1.3.2高压电缆纸和聚丙烯木纤维纸 |
1.3.3通信电缆纸 |
1.3.4电话纸 |
1.3.5半导电电缆纸 |
1.3.6金属膜复合纸 |
1.3.7皱纹纸 |
1.3.8浆板 |
1.3.9纸绳 |
1.4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的试验 |
1.4.1纸样采取与试验前的处理 |
1.4.2纸的试验项目 |
1.4.3纸的试验方法 |
第2章纤维材料 |
2.1纤维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
2.2纤维材料技术指标的常用名词及其涵义 |
2.2.1纤度 |
2.2.2捻度 |
2.2.3强力 |
2.2.4回潮率(吸湿率) |
2.2.5伸长率 |
2.2.6弹性模量 |
2.3天然纤维材料 |
2.3.1棉纱及其制品 |
2.3.2天然丝 |
2.3.3麻纱和麻线 |
2.3.4非织造麻布 |
2.3.5隔火阻烯布带 |
2.4无机纤维材料 |
2.4.1玻璃丝及其制品 |
2.4.2阻烯玻璃丝布 |
2.4.3石棉毕业生及其制品 |
2.5合成纤维材料 |
2.5.1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 |
2.5.2聚丙烯弹性索 |
2.5.3非织造布(无纺布) |
2.5.4涤纶线 |
2.5.5锦纶丝和线 |
2.5.6芳轮丝 |
2.5.7碳素纤维 |
2.5.8其他合成纤维 |
2.6纤维材料的试验 |
2.6.1棉纱.天然丝和合成纤维的试验方法 |
2.6.2电缆麻纱和麻线的试验方法 |
2.6.3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试验方法 |
第3章带材 |
3.1带材的种类和用途 |
3.2带材技术指标常用名词及其涵义 |
3.2.1力学性能 |
3.2.2物理性能 |
3.2.3电绝缘性能 |
3.2.4其他性能 |
3.3压敏性胶粘带 |
3.3.1压敏性胶粘带的构成 |
3.3.2聚氯乙烯胶粘带 |
3.3.3聚乙烯胶粘带 |
3.3.4聚酯胶粘带 |
3.3.5聚四氟乙烯胶粘带 |
3.3.6绝缘胶布带 |
3.4自粘性橡胶带 |
3.4.1普通自粘性绝缘带 |
3.4.2丁基自粘性绝缘带 |
3.4.3乙丙自粘性绝缘带 |
3.4.4半导电自粘带 |
3.4.5电应力控制带 |
3.4.6自粘性丁基阻烯带 |
3.4.7自粘性乙丙无卤阻燃带 |
3.4.8自粘性搞电碳痕带 |
3.4.9自粘性硅橡胶带 |
3.5金属塑料复合带 |
3.5.1铝塑复合带 |
3.5.2铅塑复合带 |
3.5.3钢塑复合带 |
3.6防火包带及其他 |
3.6.1耐火云母带 |
3.6.2阻燃氯丁橡皮带 |
3.6.3沥青醇酸漆布带 |
3.6.4交联矛乙烯带(XLPE带) |
3.6.5吸水膨胀带 |
第4章光缆用光纤和材料 |
4.1光缆用光纤和材料和种类和用途 |
4.2制造光纤预制棒用材料 |
4.2.1光纤预制棒制法 |
4.2.2光纤制棒用原材料 |
4.3石英系列光纤 |
4.4光纤被覆盖材料 |
4.4.1光纤一次涂覆材料 |
4.4.2光纤着色料 |
4.4.3光纤带用涂料 |
4.4.4光纤二次被覆用材料 |
4.5光缆用加强件材料 |
4.5.1光缆用钢丝 |
4.5.2光缆用芳纶纤维 |
4.5.3纤维增强塑料(FRP) |
4.6光缆用填充料 |
4.6.1光缆用填充膏 |
4.6.2光缆用阻水.阻水绳.阻水纱 |
4.6.3光缆用其他填充料及包带 |
4.7光缆护层用材料 |
第10篇电磁线漆.油料.涂料 |
1.1第1章电磁线漆 |
1.1.1概况 |
1.1.2电磁线漆的常用理化性能名词及其涵义 |
1.2一般漆包线漆 |
1.2.1聚酯漆 |
1.2.2缩醛漆 |
1.2.3聚氨酯漆 |
1.2.4环氧漆 |
1.2.5油性漆 |
1.3耐高湿漆包线漆 |
1.3.1聚酰亚胺漆 |
1.3.2聚酰胺酰亚胺漆(酰氯法) |
1.3.3改性聚酰胺酰亚胺漆(异氰酸酯法) |
1.3.4聚酯亚胺漆 |
1.4特种漆包线漆 |
1.4.1E级自粘性漆 |
1.4.2B级自粘性漆 |
1.4.3F级自粘性漆 |
1.4.4自粘直焊漆 |
1.4.5阻燃性自粘性漆 |
1.4.6无磁性漆 |
1.4.7耐冷冻剂漆 |
1.4.8高固体含量漆 |
1.4.9无溶剂热熔树脂 |
1.4.10高速涂线用漆 |
1.4.11水性漆 |
1.5纤维绕包线漆 |
1.5.1醇酸漆 |
1.5.2有机硅漆 |
1.5.3二苯醚漆 |
1.5.4聚胺-酰亚胺漆 |
1.5.5环氧亚胺漆 |
1.5.6油改性聚酯漆 |
1.5.7油改性聚酯亚胺漆 |
1.6制漆用原材料 |
1.6.1制造漆基树脂用原材料 |
1.6.2溶剂和稀释剂 |
1.7漆的储运.调配.净化及劳动保护 |
1.7.1漆的储存和运输 |
1.7.2漆的调配及净化 |
1.7.3劳动防护 |
第2章电缆油和浸渍剂 |
2.1概况 |
2.1.1电缆油和浸渍剂的作用和要求 |
2.1.2分类 |
2.1.3电缆油和浸渍剂基本性能名词及其涵义 |
2.2石油质电缆油的组成和精制 |
2.2.1石油质电缆油的基本组成 |
2.2.2油的精制要点 |
2.3低压电缆用粘性浸渍剂 |
2.3.1粘性浸渍剂的组分与性能要求 |
2.3.2粘性浸渍剂用基油和松香 |
2.3.3粘性浸渍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
2.3.4影响粘性浸渍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
2.4中低压电缆用不滴流浸渍剂 |
2.4.1不滴流浸渍剂的组成与性能要求 |
2.4.2不滴流浸渍剂原材料 |
2.5自容式充油电缆油 |
2.5.1石油质自容式充油电缆油 |
2.5.2十二烷基苯自容式充油电缆油 |
2.5.3阻燃性自容式充油电缆油 |
2.6其他电缆油和浸渍剂 |
2.6.1钢管压气电缆浸渍剂 |
2.6.2钢管充油电缆浸渍剂 |
2.6.3直流海底电缆粘性浸渍剂 |
2.7电缆油和浸渍剂的试验 |
2.7.1运动粘度的测定 |
2.7.2恩氏粘度的测定 |
2.7.3闪点的开口酹法测定 |
2.7.4闪点的闭口杯法测定 |
2.7.5凝固点的测定 |
2.7.6酸值的测定 |
2.7.7机械杂质的测定 |
2.7.8水分的测定 |
2.7.9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
2.7.10介电强度的测定 |
2.7.11电场析气性测定 |
2.7.12不滴流浸渍剂滴点的测定 |
2.7.13不滴流浸渍剂收缩率的测定 |
2.7.14不滴流浸渍剂针入度的测定 |
2.7.15不滴流浸渍剂吸收指数的测定 |
2.7.16不滴流浸渍剂的热老化试验 |
第3章涂料 |
3.1电线电缆用涂料的种类及用途 |
3.2电线电缆用涂料的常用技术指标名词及其涵义 |
3.3沥青系涂料 |
3.3.1电缆外护层用沥青涂料 |
3.3.2橡皮绝缘纺织电线用沥青涂料 |
3.3.3地质探测电缆用沥青涂料 |
3.3.4电缆麻和纸用半沥青浸渍剂 |
3.3.5钢管电缆用煤焦油环氧涂料 |
3.4防腐型钢芯铝绞线用橡胶系涂料 |
3.5硝化纤维涂料 |
3.5.1电线纺织层用硝化纤维漆 |
3.5.2油井加热电缆用硝化纤维漆涂料 |
3.6防火涂料 |
3.6.1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
3.6.2膨胀型防火涂料 |
3.7防生物涂料 |
3.7.1防鼠涂料 |
3.7.2防蚁涂料 |
3.7.3防霉涂料 |
3.8半导电涂料 |
3.9涂料的试验 |
3.9.1软化点的环球法测试 |
3.9.2针入度的测试 |
3.9.3延度的测试 |
3.9.4粘附性的测试 |
3.9.5冷冻弯曲性的测试 |
3.9.6冻裂点的测试 |
3.9.7热稳定性的测试 |
3.9.8溶解度的测试 |
3.9.9灰分的测度 |
3.9.10环烷酸铜的铜含量测试 |
3.9.11浸渍电缆麻(纸)环烷酸铜含量的测试 |
第11篇塑料 |
第1章概述 |
1.1电线电缆用塑料的种类.性能及用途 |
1.1.1电线电缆用塑料的种类 |
1.1.2电线电缆常用塑料的性能 |
1.1.3电线电缆用主要塑料的特性和用途 |
1.2塑料基本性能的名词及其涵义 |
第2章塑料配合剂 |
2.1防老剂 |
2.1.1抗氧剂 |
2.1.2稳定剂 |
2.1.3紫外线吸收剂 |
2.1.4光屏蔽剂 |
2.2增塑剂 |
2.2.1增塑剂 |
2.2.2增塑剂的种类 |
2.2.3电线电缆用增塑剂的特性和用途 |
2.3阻燃剂 |
2.3.1阻燃剂的种类 |
2.3.2电线电缆用增塑剂的特性和用途 |
2.3.3电线电缆用阻燃剂 |
2.3.4消烟剂及抑酸剂 |
2.3.5国产阻燃剂一览 |
2.4填充剂 |
2.5润滑剂 |
2.6着色剂 |
2.6.1无机颜料 |
2.6.2有机颜料 |
2.6.3软聚氯乙烯常用颜料和颜色稳定性 |
2.7交联剂 |
2.8偶联剂 |
2.9发泡剂 |
2.10防霉剂 |
2.11驱避剂 |
2.11.1防蚁剂 |
2.11.2驱避剂 |
第3章聚氯乙烯塑料 |
3.1聚氯乙烯树脂 |
3.1.1分子结构 |
3.1.2主要性能 |
3.1.3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 |
3.2聚氯乙烯塑料组分的选择 |
3.2.1树脂 |
3.2.2增塑剂 |
3.2.3稳定剂 |
3.2.4抗氧剂 |
3.2.5填充剂 |
3.2.6润滑剂 |
3.2.7着色剂 |
3.2.8阻燃剂 |
3.2.9共混改性剂 |
3.3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品种和配方 |
3.3.1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品种.用途和要求 |
3.3.2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品种.用途和要求 |
3.3.3护层用聚乙烯塑料 |
3.3.4半导电聚氯忆烯塑料 |
3.3.5共混掺和物 |
3.3.6交联聚氯乙烯 |
3.3.7阻烯聚氯乙烯塑料 |
3.4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工艺 |
第4章聚乙烯及其共聚物 |
4.1聚乙烯的制造与分类 |
4.1.1聚乙烯的制造 |
4.1.2聚乙烯的分类与命名 |
4.1.3我国聚乙烯树脂生产简介 |
4.2聚乙烯的结构和性能 |
4.2.1聚乙烯的结构 |
4.2.2聚乙烯的性能 |
4.2.3影响聚乙烯性能的主要因素 |
4.3主要的乙烯共聚物及其性能 |
4.3.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
4.3.2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 |
4.3.3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MA) |
4.3.4乙烯-丙基丙烯酸酯共聚(EBA) |
4.3.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 |
4.3.6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 |
4.4电线电缆用聚乙烯及其共聚物 |
4.4.1聚乙烯护套料 |
4.4.2聚乙烯绝缘料 |
4.4.3交联聚乙烯电缆料 |
4.4.4半导电聚烯烃屏蔽料 |
4.4.5阻燃聚烯烃 |
第5章氟塑料 |
5.1聚四氟乙烯 |
5.1.1聚四氟乙烯的种类.用途及国内外牌号 |
5.1.2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特点 |
5.1.3聚四氟乙烯的性能 |
5.1.4聚四氟乙烯树脂和薄膜的技术要求 |
5.1.5聚四氟乙烯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
5.1.6聚四氟乙烯塑料推挤工艺要点 |
5.2聚全氟乙丙烯 |
5.2.1聚全氟乙丙烯的结构特点 |
5.2.2聚全氟乙丙烯的性能 |
5.2.3聚全氟乙丙烯的技术指标 |
5.2.4聚全氟乙丙烯挤出工艺要点 |
5.2.5聚全氟乙丙烯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
5.3四氟乙烯-乙烯区聚物的结构特点 |
5.3.1四氟乙烯-乙烯区聚物的性能 |
5.3.2四氟乙烯-乙烯区聚物的技术要求 |
5.3.3四氟乙烯-乙烯区聚物的技术要求 |
5.3.4四氟乙烯-乙烯区聚物的挤出工艺要点 |
5.3.5F-40电线的辐照交联 |
5.3.6F-40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
5.3.7国内外主要商品名和生产厂家 |
5.4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
5.4.1PFA的结构特点 |
5.4.2PFA的性能 |
5.4.3PFA技术要求 |
5.4.4PFA的挤出工艺要点 |
5.4.5PFA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
5.5聚偏氟乙烯 |
5.6聚三氟氯乙烯 |
第6章其他塑料 |
6.1聚丙烯 |
6.1.1聚丙烯的结构特点 |
6.1.2聚丙烯的性能 |
6.1.3聚丙烯在电缆工业中的应用及加工艺要点 |
6.2聚苯乙烯 |
6.2.1聚苯乙烯的技术要求 |
6.2.2聚苯乙烯的性能 |
6.3氯化聚醚 |
6.3.1氯化聚醚的结构特点 |
6.3.2氯化聚醚的性能 |
6.3.3氯化聚醚的工艺要点 |
6.4聚酰胺 |
6.4.1聚酰胺的种类和技术要求 |
6.4.2聚酰胺的结构特点 |
6.4.3聚酰胺的的性能 |
6.4.4聚酰胺的的挤包工艺要点 |
6.5聚酰亚胺 |
6.6有机硅-聚酰亚胺共聚物 |
6.7聚酯 |
6.7.1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6.7.2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6.8环氧树脂 |
6.8.1环氧树脂的种类 |
6.8.2环氧树脂的结构特点 |
6.8.3环氧树脂的性能 |
6.8.4环氧树脂的固化 |
6.8.5环氧树脂用稀释剂.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 |
第7章塑料的试验方法 |
7.1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7.1.1密度 |
7.1.2吸水性 |
7.1.3交联度 |
7.1.4发泡塑料的表现密度 |
7.1.5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
7.1.6薄膜拉伸 |
7.1.7直角撕裂 |
7.1.8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 |
7.1.9邵氏硬度 |
7.1.10炭黑含量 |
7.1.11炭黑分散度 |
7.2热性能和耐油性测试 |
7.2.1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温度) |
7.2.2熔体流动速率 |
7.2.3热延伸 |
7.2.4差热分析 |
7.2.5200℃热稳定时间 |
7.2.6热变形 |
7.2.7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 |
7.2.8取乙烯耐热应力开裂 |
7.2.9低温冲击脆化温度 |
7.2.10耐化学药品性 |
7.2.11耐油试验 |
7.3燃烧性能测试 |
7.3.1氧指数 |
7.3.2闪烯温度和自然温度 |
7.3.3氯化氢含量 |
7.3.4烟密度 |
7.4电性能测试 |
7.4.1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
7.4.2工频电气强度 |
7.4.3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 |
7.5老化性能测试 |
7.5.1空气箱热老化 |
7.5.2自然气候曝露 |
7.5.3氙灯光源曝露 |
第12篇橡胶和橡皮 |
1.1概述 |
1.1.1橡胶和橡皮的种类.用途和特性 |
1.1.2橡皮的组成 |
1.1.3电线电缆用橡皮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
1.2橡胶和橡皮的基本性能名词及其涵义 |
1.2.1门尼粘度 |
1.2.2硫化 |
1.2.3正硫化点 |
1.2.4焦烧 |
1.2.5威氏塑性 |
1.2.6抗拉强度 |
1.2.7断裂伸长率 |
1.2.8定伸强度 |
1.2.9弹性 |
1.2.10永久变形 |
1.2.11抗撕裂强度 |
1.2.12耐磨性 |
1.2.13绝缘电阻和绝缘电阻率 |
1.2.14介电常数 |
1.2.15介质损耗角正切 |
1.2.16击穿强度 |
1.2.17耐热性 |
1.2.18热延伸 |
1.2.19耐寒性 |
1.2.20阻烯性 |
1.2.21耐气候性 |
1.2.22耐日光性 |
1.2.23耐电晕性 |
1.2.24耐臭氧性 |
1.2.25耐辐照性 |
1.2.26耐湿性 |
1.2.27防霉性和耐溶剂性 |
1.2.28耐油性和耐溶剂性 |
1.2.29耐老化性 |
1.3橡皮的配方设计 |
1.3.1配方设计的基本要求 |
1.3.2配方设计的步骤 |
1.3.3配方的表示方法 |
第2章橡胶配合剂 |
2.1硫化剂 |
2.1.1硫磺 |
2.1.2含硫化合物 |
2.1.3过氧化物 |
2.1.4醌类 |
2.1.5树脂类 |
2.1.6胺类 |
2.2硫化促进剂 |
2.2.1噻唑灶 |
2.2.2胍类 |
2.2.3秋兰姆类 |
2.2.4硫脲类 |
2.2.5次磺酰胺类 |
2.2.6二硫代氨甲酸盐类 |
2.3活化剂(促进助剂) |
2.3.1无机活化剂 |
2.3.2有机活化剂2.4防焦剂(硫化延缓剂) |
2.4.1N-亚硝基二苯胺 |
2.4.2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
2.4.3邻苯二甲酸酐 |
2.4.4N-亚硝基苯基-β-綦胺 |
2.4.5二氯二甲基乙内酰脲 |
2.5防老剂 |
2.5.1防老剂的选用要点 |
2.5.2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防老剂 |
2.6软化剂(增塑剂) |
2.6.1对软化剂的要求 |
2.6.2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软化剂 |
2.7补强剂 |
2.7.1补强剂的基本作用 |
2.7.2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补强剂 |
2.8填充剂 |
2.8.1滑石粉 |
2.8.2轻质化学碳酸钙 |
2.8.3洗性轻质碳酸钙 |
2.9特殊用途加入剂 |
2.9.1导电剂 |
2.9.2抗静电剂 |
2.9.3阻燃剂 |
第3章电线电缆常用橡胶和橡皮 |
3.1天然橡胶和橡皮 |
3.1.1分类.特性和用途 |
3.1.2橡皮配方 |
3.1.3工艺要点 |
3.2丁苯橡胶和橡皮 |
3.2.1分类.特性和用途 |
3.2.2橡皮配方 |
3.2.3工艺要点 |
3.3丁苯橡胶和橡皮 |
3.3.1分类.特性和用途 |
3.3.2橡皮配方 |
3.3.3工艺要点 |
3.4丁基橡胶和橡皮 |
3.4.1分类.特性和用途 |
3.4.2橡皮配方 |
3.4.3工艺要点 |
3.5氯丁橡胶的橡皮 |
3.5.1分类.特性和用途 |
3.5.2橡皮配方 |
3.5.3工艺要点 |
第4章电缆用特种橡皮 |
4.1硅橡胶和橡皮 |
4.1.1特性.分类和用途 |
4.1.2橡皮配方 |
4.1.3工艺要点 |
4.2氯磺化聚乙烯及其橡皮 |
4.2.1分类.特性和用途 |
4.2.2橡皮配方 |
4.2.3工艺要点 |
4.3氯化聚乙烯及其橡皮 |
4.3.1特性和用途 |
4.3.2橡皮配方 |
4.3.3工艺要点 |
4.4氯醚橡胶和橡皮 |
4.4.1分类.特性和用途 |
4.4.2橡皮配方 |
4.4.3工艺要点 |
4.5氟橡胶和橡皮 |
4.5.1分类.特性和用途 |
4.5.2橡皮配方 |
4.5.3工艺要点 |
第5章橡胶和橡皮的试验方法 |
5.1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5.1.1一般要求 |
5.1.2密度(天平法) |
5.1.3粘度(用门尼粘度计) |
5.1.4胶料硫化指数(焦烧) |
5.1.5胶料硫化特性(圆盘振荡硫化仪表) |
5.1.6橡胶威廉氏塑性和弹性复原性 |
5.1.7磁化橡胶力学性能 |
5.1.8撕裂强度 |
5.1.9橡皮邵氏A硬度 |
5.1.10橡皮回弹性 |
5.2热性能和耐油性能测试 |
5.2.1橡皮热空气老化 |
5.2.2橡皮热延伸 |
5.2.3耐油试验 |
5.3其他性能测试 |
参考文献 |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电视原理-(第7版)
¥18.2¥43.0 -
防爆工艺导论
¥29.9¥59.0 -
路易.威登的秘密
¥35.8¥58.0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52.5¥128.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2¥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7.0¥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
¥69.3¥99.0 -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66.3¥96.0 -
(社版)XG管道分质直饮水供水技术与工程
¥57.9¥78.0 -
水利工程与水工建筑施工
¥38.4¥68.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58.0¥95.0 -
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扬子江水利考
¥36.2¥7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LNG船舶夜航安全评估
¥32.4¥56.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