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629213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6
  • 出版时间:2004-08-01
  • 条形码:9787562921370 ; 978-7-5629-2137-0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在静荷载、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度,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材料的蠕变及高温下材料其他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还分别阐述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1 静载荷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应力应变曲线
1.2 弹性变形阶段
1.2.1 弹性模量
1.2.2 弹性比功
1.2.3 滞弹性
1.2.4 包辛格(Baushinger)效应
1.3 塑性变形阶段
1.3.1 屈服现象
1.3.2 形变强化
1.3.3 颈缩现象
1.3.4 塑性度量
1.4 材料的断裂
1.4.1 断裂类型
1.4.2 解理断裂
1.4.3 微孔聚集断裂
1.5 其他加载方式下的力学性能
1.5.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1.5.2 压缩
1.5.3 弯曲
1.5.4 扭转
1.5.5 硬度
思考题与习题
2 动载荷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2.1 缺口效应
2.1.1 缺口试样的应力分布
2.1.2 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和偏斜拉伸
2.2 冲击韧性
2.2.1 冲击载荷下的变形与断裂
2.2.2 冲击韧性试验
2.3 低温脆性
2.3.1 低温脆性现象
2.3.2 冷脆转变温度及落锤试验
2.3.3 影响冲击韧性和冷脆转变温度的因素
2.4 疲劳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4.1 变动载荷与疲劳失效
2.4.2 疲劳曲线及疲劳抗力
2.5 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2.5.1 疲劳裂纹的形成
2.5.2 疲劳裂纹的扩展
2.5.3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思考题与习题
3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度
3.1 材料的断裂理论
3.1.1 理论断裂强度
3.1.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3.1.3 奥罗万(Orowan)的修正
3.1.4 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
3.2 材料的断裂韧度
3.2.1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度
3.2.2 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度
3.3 断裂韧度KIC的测试
3.3.1 试样形状、尺寸及制备
3.3.2 测试方法
3.3.3 试验结果的处理
3.4 影响断裂韧度的因素
3.4.1 外部因素
3.4.2 内部因素
3.4.3 断裂韧度与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与习题
4 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4.1 摩擦与磨损
4.1.1 摩擦与磨损现象
4.1.2 磨损类型及耐磨性
4.2 磨损机理
4.2.1 粘着磨损
4.2.2 磨粒磨损
4.2.3 腐蚀磨损
4.2.4 微动磨损
4.3 磨损试验
4.3.1 磨损试验方法
4.3.2 提高耐磨性的途径
4.4 蠕变
4.4.1 蠕变现象
4.4.2 蠕变变形与断裂机理
4.4.3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4.5 其他高温力学性能)
4.5.1 高温短时拉伸性能
4.5.2 高温硬度
4.5.3 高温疲劳
思考题与习题
5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5.1 弹性性能
5.1.1 弹性及弹性模量
5.1.2 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5.1.3 孔隙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5.2 硬度
5.2.1 维氏硬度
5.2.2 显微硬度
5.2.3 劳克维尔硬度
5.2.4 硬度与其他性能之间的关系
5.3 强度
5.3.1 理论强度
5.3.2 陶瓷材料的断裂强度
5.3.3 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
5.3.4 影响强度的因素
5.4 断裂韧性
5.4.1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
5.4.2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5.5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5.5.1 抗热震断裂
5.5.2 抗热震损伤
思考题与习题
6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6.1 高分子材料的变形
6.1.1 形变行为和描述力学行为的基本物理量
6.1.2 形变性能分类
6.2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与强度
6.2.1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模式
6.2.2 高聚物的强度
思考题与习题
7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7.1 复合材料的变形
7.2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7.2.1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2.2 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7.2.3 单层板强度理论
7.2.4 单向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
7.3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7.3.1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
7.3.2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
7.3.3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7.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与疲劳
7.4.1 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
7.4.2 复合材料的疲劳
思考题与习题
8 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8.1 普通混凝土的结构
8.2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
8.2.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8.2.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8.2.3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8.2.4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8.2.5 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8.3 影响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8.3.1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
8.3.2 粗集料与浆集比
8.3.3 养护温度与湿度
8.3.4 龄期的影响
8.3.5 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促进强度发展的主要措施
8.4 普通混凝土的脆性断裂
8.4.1 混凝土材料的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
8.4.2 混凝土的裂缝扩展过程
8.4.3 混凝土的强度理论
8.5 普通混凝土的变形
8.5.1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变形
8.5.2 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8.5.3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建明,东南大学教授。1978年10月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习,1982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获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2年2月及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学习。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及建筑材料的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主讲《混凝土科学》、《混凝工程》、《建筑材料》等课程。研究领域涉及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环境友好混凝土、高强度轻量混凝土、建材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部委项目10余项。在CCR、CCC、ACI等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