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000474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5-01
- 条形码:9787100047432 ; 978-7-100-04743-2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思想人手,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本末观”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各家各派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同时,本书以中国的“本”和“末”及其相关的三对伦理学和哲学范畴,即“义”与“利”、“公”与“私”、“善”与“恶”作为主要的参照系和分析的出发点,并从古希腊思想家的论述中发掘出相同或大体相当的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本末”问题的由来
**章“本末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节 工商业和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转型的性质
第三节 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张力
小结:中国和希腊社会的几点异同
第二章“本末”思想的发生
**节 儒家的“本末观”
第二节 墨家的“本末观”
第三节 道家的“本末观”
第四节 法家的“本末观”
第五节 古代希腊的相关经济思想
结论
第三章“本末”与“义利”
**节 儒家:“见利思义”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第二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道家:“至仁无亲”“至义不物”
第四节 法家:“利出一空”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结论
第四章“本末”与“公私”
**节 儒家:取予有度公私兼顾
第二节 墨家:“厚不外已,爱无厚薄”
第三节 道家:少私寡欲至仁无亲
第四节 法家:动无非法存公去私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公有制”问题展开的。
结论
第五章“本末”与人性
**节 儒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节 墨家:“亏人而自利”。
第三节 道家:“轻利而重生”
第四节 法家:趋利避害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人性
结论
余论
附录一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君子不器”辨析
参考书目
后记
序二
绪论:“本末”问题的由来
**章“本末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节 工商业和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转型的性质
第三节 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张力
小结:中国和希腊社会的几点异同
第二章“本末”思想的发生
**节 儒家的“本末观”
第二节 墨家的“本末观”
第三节 道家的“本末观”
第四节 法家的“本末观”
第五节 古代希腊的相关经济思想
结论
第三章“本末”与“义利”
**节 儒家:“见利思义”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第二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道家:“至仁无亲”“至义不物”
第四节 法家:“利出一空”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结论
第四章“本末”与“公私”
**节 儒家:取予有度公私兼顾
第二节 墨家:“厚不外已,爱无厚薄”
第三节 道家:少私寡欲至仁无亲
第四节 法家:动无非法存公去私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公有制”问题展开的。
结论
第五章“本末”与人性
**节 儒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节 墨家:“亏人而自利”。
第三节 道家:“轻利而重生”
第四节 法家:趋利避害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人性
结论
余论
附录一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君子不器”辨析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曾国藩的经济课
¥33.2¥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国富论
¥9.7¥35.0 -
国富论
¥16.7¥5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文化经济学
¥22.6¥60.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7¥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思考.快与慢
¥51.4¥69.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49.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