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包邮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星价 ¥14.2 (7.9折)
2星价¥14.2 定价¥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000474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5-01
  • 条形码:9787100047432 ; 978-7-100-04743-2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思想人手,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本末观”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各家各派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同时,本书以中国的“本”和“末”及其相关的三对伦理学和哲学范畴,即“义”与“利”、“公”与“私”、“善”与“恶”作为主要的参照系和分析的出发点,并从古希腊思想家的论述中发掘出相同或大体相当的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本末”问题的由来
**章“本末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节 工商业和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转型的性质
第三节 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张力
小结:中国和希腊社会的几点异同
第二章“本末”思想的发生
**节 儒家的“本末观”
第二节 墨家的“本末观”
第三节 道家的“本末观”
第四节 法家的“本末观”
第五节 古代希腊的相关经济思想
结论
第三章“本末”与“义利”
**节 儒家:“见利思义”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第二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道家:“至仁无亲”“至义不物”
第四节 法家:“利出一空”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结论
第四章“本末”与“公私”
**节 儒家:取予有度公私兼顾
第二节 墨家:“厚不外已,爱无厚薄”
第三节 道家:少私寡欲至仁无亲
第四节 法家:动无非法存公去私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公有制”问题展开的。
结论
第五章“本末”与人性
**节 儒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节 墨家:“亏人而自利”。
第三节 道家:“轻利而重生”
第四节 法家:趋利避害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人性
结论
余论
附录一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君子不器”辨析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